很多人說,在吳國的職位,伍子胥比孫武高,而且還是吳王闔閭的鐵杆心腹,就認為伍子胥能力比孫武更勝一籌,這都是片面的。

縱觀伍子胥的經歷,尤其是從楚國逃生的這段經歷,可謂跌宕起伏,也突顯了他的非凡能力,這裡就不做贅述了,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吧。

但其實你想想,這斷經歷其實並沒有顯得伍子胥有多少水平,恐怕是他遇到的人的品德比較高尚,願意幫助他:

從漁翁願意幫他渡河(老人家知道他伍子胥乃忠義之後就願意幫了),到一個浣紗女給他飯吃,為給他保住秘密而自殺,到最後出昭關徹底離開楚國,又是一位老人家幫助他,找了位和他很像的朋友去故意出關,伍子胥乘機混出去,這都是別人在幫他,哪有伍子胥自己出個計策?

倒是留下了伍子胥為出關愁白頭的故事。

到了吳國後,結交了有野心的公子光(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講義氣的專諸,因齊國內亂而到吳國避禍,潛心研究兵法的孫武。

這段時間伍子胥的主要才能就是為公子光推薦了行刺吳王的專諸。

但怎麼刺殺還是人家專諸想的辦法。專諸聽說吳王好吃紅燒魚,就專門用兩個月去太湖學的紅燒魚,先做給別人吃,等大家都說好吃了,專諸就進宮給吳王做紅燒魚,並把魚腸劍藏在魚肚子躲過搜查而刺殺成功。

這裡伍子胥的作用主要是推薦了削鐵如泥的魚腸劍。

刺殺成功後,伍子胥作為吳王闔閭的鐵杆心腹也一飛衝天,在伐楚之前,伍子胥的事迹,並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大概就是給楚國搞內政,因為軍隊是孫武訓練的。當然孫武也是伍子胥推薦上來的。

這裡也沒體現伍子胥孫武二人誰高誰低,畢竟負責的一文一武也沒法比較。

之後的伐楚戰爭,才是體現孫武的能力比伍子胥高:孫武建議吳軍示敵以弱,讓水軍士兵放棄戰船而登上陸地。楚軍看旱鴨子們上了陸地了,一點兒也不怕吳軍了,也沒把他們放在眼裡,把重點放在吳王和伍子胥的隊伍上。

結果孫武這支軍隊戰鬥力爆棚,連戰連勝,直搗楚國都城。(這並不是說楚軍戰鬥力不行)

這正是孫武兵法的實際運用啊!以少量兵力深入楚國,沒有運籌帷幄,哪能深入楚國腹地直搗都城?有的人怎麼會說是孫武紙上談兵呢?可笑。

回國後,孫武看吳王闔閭有驕奢之像,就勸好友伍子胥還是趁早離開吧,但伍子胥不聽,伐楚之前孫武見從楚國逃出的伯嚭(pi,楚國忠臣伯子惡之子,但伯嚭確是奸惡之徒)一臉邪魅相,又對吳王花言巧語,就勸伍子胥殺掉伯嚭,但伍子胥不聽,孫武只好一人離開了,此後不知所蹤。

後來也正是伯嚭為了伍子胥的相位而不斷挑唆吳王夫差和伍子胥的關係,從而導致伍子胥被賜死。

這都說明了孫武能力比伍子胥更勝一籌,況且孫武還留下了不朽名篇《孫子兵法》。


孫武距離伍子胥差的遠。跑個題,孫武受到伍子胥推薦面見吳王闔閭時候,年僅18歲,之前沒有任何帶兵經歷,但是從後來看孫武的本事,以及孫子兵法的大名,這個真的可以紙上談兵。好了,回到正題。當時伍子胥是實際的伐楚主帥,孫武僅僅只是伍子胥幕僚,伍子胥把控一切方向,包括部隊訓練,兵器製作,作戰計劃。最終,依靠四萬不到的軍隊成功打敗楚國伍子胥是真牛逼。再看伍子胥完成了幾個不可能的任務。第一個,在天羅地網中逃出楚國。第二,幫助闔閭也就是公子光奪取王位,造反談何容易?失敗可能性很大,畢竟權力在吳王撩手裡,一旦失敗,伍子胥的報仇也泡湯了,最終,伍子胥居然從吳國這個彈丸小國,五十萬人口中找到了這個殺手。第三,殺慶忌,慶忌勇冠三軍,手下還有大軍三萬,伍子胥居然能找到要離這個殺手。第四,楚國是大國,吳國軍隊區區五萬,留下一萬守門,出動四萬人千里奔襲深入敵後,更別提後勤了,這種都能迅速打贏,我發現伍子胥沒有完不成的事情。最後,伍子胥是自古以來被國君迫害,唯一正兒八經打敗國君,成功報仇的人,沒有第二,為何呢?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地盤被瓜分完畢,你只能選擇做職業經理人,以這個職位報仇極其艱難,難度遠遠大於劉邦李世民之類,劉邦李世民時期,天下未定,天下並不屬於誰,你只要拉起一個隊伍,滅了別人即可,你的身份是軍閥,是老闆。伍子胥以職業經理人身份滅國,難度不可思議,他居然硬是克服了一切困難,達到目的,堂堂正正,滅了暴君的威風,讓人痛快至極!正因為闔閭為伍子胥報仇成功,因此伍子胥感恩一生,這也導致他不會所謂功成身退,他就為了報恩才留下來,導致最後悲劇性收尾。伍子胥,真正的古代第一英雄!


南漂一族和跑路一族在政變一族的領導下,積極進取,合作共贏,打造了一個稱霸春秋末期的軍事強國,這就是吳國。

評價歷史人物應根據其歷史價值、歷史地位和歷史影響,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我認為,在波瀾壯闊的春秋時代,伍子胥相比孫武,其綜合能力更勝一籌。

春秋末期,吳國通過政治、軍事、經濟等一系列創新發展,國富而兵強,於是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國,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而吳王闔廬之所以霸業有成,與春秋末期兩位風雲人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堅忍不拔之志,運用超世之才有直接和重要關係。二人都因為各自不同遭遇,不得不離開故國,遠走他鄉,來到偏居一隅的吳國,這就是分別來自於楚國的伍子胥和來自於齊國的孫武。

伍子胥世代為楚國貴族和高官,本來可以長期在朝為官宦,待漏五更寒。但是事與願違,因為伍奢力諫的原因,干涉了楚平王混亂的私生活,從而遭到家族毀滅。

伍子胥亡命天涯,輾轉來到吳國。通過文昭關、薦專諸、佐闔廬,經過九年的不懈努力,使吳國逐漸強大起來。

於是與闔廬、孫武一起,率領吳國大軍,發動了舉世矚目,震驚春秋時代的滅楚戰爭。

經過五戰五勝,大敗楚軍,橫渡漢水,攻佔郢都。然後,掘墓鞭屍,為父兄報仇雪恨,成為中國歷史上士大夫家族被國君所滅,而終於能夠一雪家仇的唯一成功的典型案例。

此後吳國討伐越國,闔廬在戰爭中受傷,不治身亡。夫差奮其父之餘烈,開展南擊越國的軍事行動,一舉大敗越國。

當此之時,在滅掉越國和保留越國的問題上,夫差與伍子胥之間產生了分歧和矛盾。伍子胥屢次三番地提出「先滅越國,再圖齊國」的觀點和主張,要求夫差採納他的合理化建議,否則悔之莫及。

但吳王夫差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妄圖北上伐齊,稱霸中原,不但否定伍子胥的正確主張,還賜給伍子胥「屬鏤」劍,迫使伍子胥自殺身亡。

由此觀之,在闔廬時期,闔廬之於伍子胥,其言必聽,其計必從,事業蒸蒸日上,吳國由弱變強,伍子胥的職業生涯及人生走勢呈一次方程線形圖像發展。

而到了吳王夫差時期,伍子胥的職業生涯及人生走勢,逐漸由盛及衰,進而走向冰點。

總而言之,闔閭用伍子胥而稱霸天下,夫差不用伍子胥之言而身死國滅。

孫武因齊國動亂而南飄吳國,著兵法十三篇,進獻吳王闔閭,闔閭看罷,嘆為觀止。

好則好矣,然而卻是紙上談兵,於是孫武首先教練女兵,進而推而廣之,使吳國軍隊全面接受孫武兵法思想和實戰模式,打造出一支來則能戰,戰則能贏的強大吳軍。

然後與闔閭、伍子胥一起,帶領吳國軍隊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使吳國成為軍事強國,吳王闔閭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而正當事業如日中天,富貴、榮譽、權力集於一身之時,孫武卻放棄了來之不易的位名利,消失在權力中心,消失在歷史記載里,往事越千年,知向誰邊?

伍子胥和孫武積極進取,合作共贏,助力吳王闔閭成為春秋霸主,是春秋末期燦爛的雙星,永遠閃耀在歷史天空中。他們的主要事迹分別記錄在《史記?伍子胥列傳》和《史記?孫武吳起列傳》里。兩千五百多年以來,他們都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伍子胥博學多才,謀略過人,在政治、軍事、經濟、農業、水利、城建等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和業績,卻性情剛毅,不知進退,君臣終於分道揚鑣。

而孫武專業垂直性很強,精於兵法,善於練兵,不但有軍事專著《孫子兵法》留存於世,而且有西滅強楚的典型戰例載於史冊,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更為世人點贊的是,孫武不為名利所累,終於在事業有成之時,脫身而去,離開政治軍事中心,又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不世出的高人。

然而二者相比較,當在伯仲之間,伍子胥當在孫武之右,右者為尊,尊者為大,作為一家之言,不知諸君意下如何呢?


吳王闔閭繼位後不願只做平淡無為的一個普通的小國諸侯,開始勵精圖治!作為慧眼識人的伯樂,先後重用了伍子胥和孫武兩個能力出眾的人才。

伍子胥家族本是楚國的大臣,他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所冤殺,他逃到吳國就試圖報仇。他受到吳王的器重,當吳國宰相,勸農安民,打造兵器,積極備戰。

孫武是齊國人,伍子胥是楚國的。吳王闔閭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只看才能,不計較這些。

伍子胥」七薦孫子」,吳王闔閭親往拜見,促膝而談,終於得到了孫武出山相助。

孫武畫像

孫武的特點是用兵靈活,軍紀嚴明。最開始,吳國的軍隊是非常混亂的,紀律全無。他通過訓練宮女為為表率,殺雞敬猴。把那些不聽話的宮女都殺掉,經過孫武的訓練,吳國軍隊的紀律立馬就上了一個檔次了。

最終在三人的努力下,經過柏舉之戰等大戰,五站五捷,擊敗曾經的春秋霸主楚國,攻破楚國都城郢。破使楚昭王逃亡秦國。

伍子胥更是將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裡面扒出來鞭屍。楚國王室逃到秦國,不是在秦國的幫助下復活,楚國可能早就滅亡了。

闔閭去世後,由夫差繼位,孫武、伍子胥等大臣繼續輔佐夫差,努力積蓄錢糧,充實府庫,製造武器,擴充軍隊,經過三年,吳的國力得到恢復。 公元前494年(勾踐三年),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吳軍由伍子胥、孫武策劃,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點上火把,向越軍襲擊,越軍很快大敗。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

吳國曆時二世,先後擊敗楚國和越國,最終稱霸南方。

孫武就像韓信是戰神;伍子胥,就像宰相蕭何做好了後勤發展生產,鼓勵農商、發展生產、增加人口。而吳王闔閭就像劉邦。有氣度,有慧眼識人之力,是一個優秀的諸侯王。

他們的關係很好,相互配合的好,為吳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伍子胥被夫差冤死後,孫武隱退,很快鬱鬱而終,留下了影響世界、名著後世的《孫子兵法》。

伍子胥與孫武的能力沒法確切量化的比較,孫武用兵如神,但是輪綜合能力,伍子胥可能更優。


首先,伍子胥不是單純的武將,他也是能獨當一面的軍事家,也指揮過軍隊。

其次,伍子胥和孫武不一樣,他長期參與吳國的政治工作,也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家。

最後,在軍事指揮上,公認的還是孫武強一些,孫子兵法不是白寫的,但除了軍事以外的才能,如政治、文化,孫武並沒有多大造詣。

如果多方面考慮,個人認為還是伍子胥更勝一籌。


應該是伍子胥吧,第一:個人經歷上來看,伍子胥能力超強,韌性超強,膽魄超強;第二:從治理吳國來說伍子胥理政能力超強;第三:從伐楚來看,伍子胥統帥能力超強;第四:從當時名聲來說,伍子胥聲名顯赫;第五:最重要的是伍子胥史實清楚,而孫武事迹不詳,史記記載孫武非常簡略,太史公對伍子胥評價非常高,評價孫武則語嫣莫詳。毫無疑問,綜合來講伍子胥是當時頂級人物,一個能攪拌風雲左右時局的人物。拋開所謂酸腐的道德論不談,個人能力和經歷非常完美。順便提一下,蘇州就是伍子胥主持下建的,那一帶的端午就是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政治家,是治國理政的能臣,修明內政外交,適合做宰輔。孫武是軍事家,是兵家,適合做軍隊統帥,做大司馬,領兵打仗,決勝千里。這兩者怎麼比?總的來說,伍子胥的綜合能力要更強,他也是胸有韜略的人。


從水平,從修行的境界,伍子胥和孫子都不是一個檔次,伍子胥充其量是一個政客,孫子是一個修道之人,功成身退,能知天道,故能明哲保身,可是伍員身敗名裂人頭落地,才後悔沒有聽孫子的勸告。


差不多吧,都是夫差的左臂右膀,有了伍子胥吳國才能一直保持強大,有了孫武才能向外擴張。就像李斯和王剪,張良和韓信,東方塑和衛青,劉伯溫和徐達。


孫武軍事理論和軍事陣法強,子胥戰場發揮和戰爭指揮強,兩者是尚好打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