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啡小沫

來源 | 啡小沫(ID:feixiaomo6)

轉載聯繫授權(微信ID:feixiaomo1988)

01

去年9月,咪蒙離婚上了熱搜。

很多網友跳出來冷嘲熱諷:青梅竹馬的人設崩塌了;女強人拋棄糟糠之夫;雞湯果然是騙人的,情感導師自己的婚姻也失敗了……

後來咪蒙一篇《是的,我離婚了》坐實傳聞,成功公關,戳中萬千婚姻雞肋卻不敢離婚女性的心聲,漲粉30萬。而黑粉們「女人離婚是失敗」的論調,反而讓人聞之生厭,反而幫了咪蒙的忙。

時隔半年,剛過去的週末,一篇《咪蒙離婚記》又一次刷爆全網:

咪蒙和青梅竹馬的丈夫羅一洋「慢慢地就不想聊了,太累了,而且得不到共鳴。」

朋友跟咪蒙說:「你想像一下,你老了、生病了,你一無所有了,他會在你身邊嗎?會就不要離婚。」

咪蒙答:「我不能為了這個不離婚,婚姻不是一個護工都能做到的事情。」

而上週早些時候,同時刷頻的還有貝殼找房《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中對2018年12個一、二線城市6萬多比二手房交易數據的分析結果:47.9%的買家是女性。2014年,這個比例為30%。

以及更早幾天的微博熱搜:2018年結婚率創新低,離婚率創新高。

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為7.2%,為2013年以來最低。上海、浙江的結婚率更是低至4.4%、5.9%。

而離婚率自2004年以來,已經連續14年不斷上升。

2018年北京結婚登記137818對,離婚登記66616對,離婚結婚比48.3%,穩坐全國第一。

一邊是上一輩人的魔性催婚、催生,很多在外打拚的年輕人怕催婚春節不敢回家,女明星上個娛樂節目也要被審問「你有對象嗎?」;

一邊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女性精神獨立、經濟獨立,好妻子、好母親不再是女性追求的單一價值標籤,婚姻也不再是能讓年輕人甘願湊合過日子的外殼。

物質充裕了,自由度高了,大家便能更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02

觀唸的激烈碰撞,源於我們處在巨變的時代中。

小時候,我會對很多觀點忿忿,心理默默想「這人是不是腦子有坑」?而長到30歲上下,便漸漸明白,只是世道在變,所以他們與我的想法不同。

今年過年回家,一位很親近的女性長輩認真地對我說:「你結婚3年多了吧?趕緊給你老公生個兒子吧。這才能讓婚姻穩固,纔是女人最大的價值。」

要是放在幾年前,以我的心直口快加情商不在線,一定冷嘲熱諷懟回去了。可如今我已經能做到佛系聊天,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懟回去又怎樣?巨變的社會中,每個人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家庭教育背景、認知邊界,真的很難相互說服。

上個月去廣州辦事情,地鐵上聽到一個女孩給另一個女孩講述自己過去幾年為原生家庭「奉獻」的過程。

她家是廣東農村的,很窮的那種村子。當年她嫂子嫁給她哥哥的條件是,家裡得蓋3層小樓,給10萬彩禮。不止她嫂子這麼要求,換任何一個當地的姑娘,都會這麼要求。畢竟「我是來你家給你家生兒育女的」。

於是,她年過半百又沒什麼技術的父母,到城裡的工地上打零工。她那年也剛好開始工作。她來到廣州,住最便宜的羣租房牀位,喫最便宜的飯菜,幾年時間基本沒和同事下過館子聚餐,沒添置過幾件衣服。每月所有的結餘,全部寄回家,給哥哥蓋房子用。

她說:「那幾年,我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哥哥要結婚,家裡那個條件,我作為妹妹,自當儘力。後來,我在廣東才慢慢聽同事跟我說,我不應該這樣付出,我也要在廣州立足的,也應該多為自己考慮一下。以前我從沒這樣想過。」

說實話,我以前只在電視劇裏看過這樣的劇情。《歡樂頌》裏的哥哥不斷作死,父母轉頭對樊勝美步步相逼,真的很氣她為什麼不能直截了當地拒絕。

而當這個「樊勝美」在現實中,站在離我半米的距離娓娓講述,我看到她的付出與妥協,真的一點氣的感覺也沒有。

她不得不面對的,本就是兩個世界觀唸的碰撞!

雖然9102年了,可還是有很多農村,女性不能上桌喫飯,或者男女分桌喫飯。誇一個女性賢惠顧家,懂得相夫教子,還是對她最大的讚美。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婚姻本來就意味著鎖定了未來幾十年妻子在家庭中的勞動以及生育功能,那麼她要求一個完備舒適的生育環境,以及給自己父母的養老補償,也是順理成章。

而在這樣文化塑造的父母眼中,自家的姑娘未來是要嫁出去的,自有對方照顧周全。嫁出去前,為自己家庭、為自己哥哥做做貢獻也是應當。

要他們從環境中跳脫出來,奮起反抗習俗,難於登天。

而城市,早已是另一番天地。男女工作、家務一樣幹,兩方父母一樣照顧,自然彩禮的概念也就淡化了。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聽到姐姐、妹妹,要為弟弟、哥哥無私付出的理論,自然也是驚為天人。

03

其實幾千年來,世道一直在變,觀唸的激烈碰撞一直在上演。這也不是我們這代人獨獨要面對的。

《華麗家族:六朝陳郡謝氏家傳》裏就講述了在時代流轉的大幕下,謝氏家族由恪守禮教的儒學世家轉變為嚮往山水田園的老莊玄學信徒。

謝家第一個重要人物謝衡,被稱為「碩儒」,即知識豐富的儒家學者。他恪守儒家道德規範,為人嚴謹,循規蹈矩,官居國子祭酒(國家最高學府洛陽太學校長)。

而後來因為八王之亂的大事件,當時的士大夫階層眼見著司馬家族的諸侯王們犯上作亂、骨肉相殘、至儒家禮法於不顧,儒學精神信仰趨於崩潰。

加之政治環境險惡,士人又多是擁有廣闊田園的富裕階層,不需要靠儒學「入世」學問出人頭地,期望用「出世」的方式以求自保,務虛的富貴哲學玄學很快變成為時代的主流。

「碩儒」謝衡的兒子謝鯤,雖自幼飽讀儒家經典,但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很快轉型改學玄學。

魏晉的儒學僵化保守,為人嚴謹,關注現實的社會問題。而玄學則蔑視禮教,崇尚自由灑脫、放浪不羈的生活。崇尚玄學的士人經常披頭散髮、一絲不掛暢飲。謝鯤就曾挑逗鄰居的美貌姑娘,被姑娘砸掉兩顆門牙。

巨變的時代下,謝衡、謝鯤父子間的認知、價值觀差異,絲毫不比我們當下兩代人的代溝來得小吧!在謝衡的價值體系下,謝鯤簡直是叛逆子了吧!

而謝鯤拋棄儒學,轉投玄學的做法,其實避免了謝家在玄學盛行的時代成為「非主流」,而他的玄學造詣,也幫助謝氏進入了士族前列。

所以,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碰撞亦是常態。自古道德、觀念、信仰隨時代背景、大環境更替而演變,纔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04

巨變之下,到底怎樣做才能更幸福?

1. 首先要理解變化是常態,不執著於對錯

理解了變化是常態,才能更包容。

前面講了,我身邊的80後,對婚姻大多比我們的父輩更挑剔,更追求婚姻中個體的感受而非僅僅是家族之間的合適。女性也更加獨立,從精神到經濟。

但是我認識的80後,絕大多數還是想要個孩子的。比如我自己,雖然不會說一結婚就著急生兒育女,這並不是一項讓人捉急的「任務」,但我還是會要個孩子的。我覺得這是我體驗完整生命的一部分。

去年給90後的T做買房的諮詢,她一開始是想選擇一居的,我就先入為主地根據她和男友的收入水平、深圳的房價,建議她一次到位,選擇小兩居,省得過幾年有了孩子還得換房折騰。

T說:「我們丁克,不打算要孩子。」

這些年,我認識的90後一共也沒有很多,但其中打定主意丁克的人,真的很多。

而我認識這麼多的80後同學、朋友,我目前聽說過有丁克想法的,只有兩對。其中一對還是我有一年一個人在東南亞遊盪時偶然認識的。

看,如果你不能懷著包容之心理解上一代人的想法跟你不同,你很快也會被比你小的人拍死在沙灘上。

去年一位93年的小姑娘告訴我,現在都是3年一代溝的。

特別喜歡資深心理學家、婚姻治療師金韻蓉的一句話:「你要的是幸福,還是對錯。

這句話本是用來告誡婚姻中的男女要知道雙方生而不同,相互包容。我覺得,用在一代代人的價值碰撞中,也很合適。

不爭對錯,不judge別人的價值觀,我們才能更平和理性地去解決問題,才更容易接近幸福的真相。

2. 多溝通

面對反對、面對不同的價值觀,我們很多人的本能都是逃避,是拒絕溝通。

你都不跟父母、親朋溝通,叫他們如何能理解你的想法?要知道,你不溝通,自有七大姑、八大姨跟他們溝通。

他們不知道你的想法,只知道他們所見的你的行動,全都跟七大姑、八大姨口中的「正確」背道而馳,你叫他們怎麼能不焦慮?

去年認識位做自由職業的女孩子。她用了很多技巧,花2年時間,步步深入,讓曾經認為一定要在體制內穩定的父母,逐漸接受她辭職做自由職業者的事實,並開始支持她為她驕傲。

3. 順勢而為,找到屬於自己的土壤

前面講了謝鯤在適合的時代背景下,棄儒學,投玄學,帶領謝氏進入士族前列的故事。而他的後人謝靈運就沒這麼幸運。

謝靈運將玄學意境融入山水詩,造詣極高。但是他在政治上卻註定坎坷。

東晉皇權弱小,玄學提倡的自由人格才能大放異彩。而到了謝靈運所在的劉宋王朝,皇權恢復,自然需要重新提倡儒學。謝靈運玄學做派下的口無遮攔、我行我素讓他49歲便被以「叛逆」罪處死。

這道理,放在當今的家庭、職場、人生中,都是一樣。

有人稜角分明、敢闖敢拼在國企完全混不下去,而在打天下的創業公司就如魚得水。有人循規蹈矩、情商高、會做人在創業公司總覺得無用武之地,到了體制內卻被領導賞識,穩步爬升。

社會巨變,越來越多元,對個體來說是好事兒。找到適合自己天性的土壤,才更容易長成參天大樹。

也許你還想讀這些,點擊閱讀:

親歷牛市 | 牛市炒股8個月,虧損20萬

財商遊戲 | 「我,月薪2500的祕書,竟然負債纍纍買遊艇!」

有趣投資 | 沒時間的上班族,2019年如何投資最省心?

職場故事 | 花5k招聘1w的人,老闆卻虧大了

歡迎添加『啡小沫』個人微信號:feixiaomo1988

圍觀小沫朋友圈

作者:啡小沫,985碩士

前互聯網平臺聯合創始人,首席市場官,定居北京。

公眾號:啡小沫(ID:feixiaomo6) 知乎:啡小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