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朱然確實是好基友,因為朱然是作為朱治的養子,和孫權成了同學,《三國志.朱然傳》甚至用「恩愛」來形容。也確實,孫權算是對朱然有始有終,朱然在249年去世,孫權素服舉哀。就在朱然去世的第二年,曹魏沉寂了二十七年之久的,奪取荊州南郡,江陵一路的計劃,再次啟動了。曹魏這次選擇攻打江陵,一方面是當年曹真,夏侯尚攻打江陵不利的後遺症,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的形勢環境,當然也不得不提到作為江東四傑後,又一顆將星朱然的能力了。

朱然開始崛起正是跟隨呂蒙破關羽,陸遜破劉備之時,然後鎮守荊州重鎮江陵。當時朱然在夷陵之戰後,和陸遜一樣認為不應該繼續攻打劉備,而要防備曹魏,體現他的大局觀。後來,他和陸遜果然和蜀漢親密合作,對抗強大的曹魏。陸遜,朱然的擔心果然應驗,夷陵之戰後不久,曹丕三路大軍,全是精銳名將,南下攻打東吳。其中攻打朱然鎮守的江陵一路,聚集了曹真,夏侯尚,張郃等曹魏名將。孫權急忙派孫盛帶一萬士兵州上防備,支援朱然。不過,孫盛很快被張郃突襲打敗而撤軍,這下朱然內外斷絕了。

(曹丕三路伐吳,西路軍的目標正是江陵)

於是,孫權再派諸葛瑾,潘璋等人支援朱然,不過被夏侯尚率領萬餘兵騎和油船,從下游潛入,水陸並進,打得諸葛瑾等人大敗(《三國志.夏侯尚傳》)。但是,諸葛瑾和潘璋並未退兵,作了水城,和曹魏軍對峙了起來。此時,江陵城中十分危急,因為江陵城開始出現疫情,士兵大多腫病,能戰者只有5000餘人。而曹真軍又使出渾身解數攻城,土山地道一起攻,結果朱然臨危不懼,趁著空隙,還打下曹真兩屯,又殺了準備投降的江陵令姚泰。最終,由於瘟疫擴大到了城外的曹魏軍,曹真等人只好撤軍了。此後,從曹真的223年江陵之戰到250年,曹魏沒有再選擇江陵一路南下攻吳,倒是朱然發動過幾次攻打襄樊的戰鬥,互有勝負,雙方的領地沒有實質上的改變。

(三路伐吳,西路軍主帥曹真)

那麼,曹魏為何這麼久沒有主動發起攻打江陵的戰役呢?是否真被朱然嚇到了?這是有幾個原因的,第一個就是曹魏兩次大舉走江陵路線,都是失敗告終,一次是走江陵,到烏林的赤壁之戰,一次就是曹真的江陵之戰。可見,江陵一路讓曹魏挺傷心的。第二,荊州之地是三國鬥爭的中心點,曹真攻江陵不久前,關羽在這裡發起了襄樊之戰,這一片地區是需要休養生息的。第三,曹丕去世後,諸葛亮開始了北伐,東吳北伐的重點,也是在淮南合肥一線,曹魏軍精力分散了。第四,就是朱然在223年後的二十多年裡,大部分鎮守在江陵。說曹魏軍嚇破膽,太誇張,但是忌憚是有的。

(直到279年,江陵才陷落)

到了250年,朱然剛去世的隔年,曹魏軍的王昶才率軍攻打江陵,此時守江陵的正是朱然的兒子施績(朱然過繼前姓施)。王昶認為此時攻打江陵是好時機,緣由是孫權晚年昏聵,因為「兩宮之爭」造成了人才內耗,陸遜,朱然都已去世,朱據被殺等等。不過,雖然王昶打敗了施績,但是也沒能攻下城高牆厚的江陵,可見江陵真是不好打。一直到279年,晉朝六路伐吳,西線主帥杜預才攻下江陵,而且杜預是先是繞過江陵主城,一一拔除江陵城外的各個據點,城池,才能攻入江陵,而就在隔年,孫吳正式滅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