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导演的锐气与光芒无法持久保持,或许是韩国电影界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另一个困境还在于性别与创作倾向的固化。

这部满溢着炸鸡香味的滑稽侦查片《极限职业》拯救了韩国开年的电影市场。

截止当前,1月23日在韩上映的《极限职业》突破1600万观影人次,票房累计超8.15亿人民币,打破了2014年上映的《鸣梁海战》8.04亿人民币的票房记录,问鼎韩影史票房冠军

《极限职业》

这个票房成绩放在国内似乎没有什么竞争力,而就韩国本土5100多万人口而言,1600万的观影人次相当于5个韩国民众中便有1.5个人观看过《极限职业》,国民度可谓相当高;同时《极限职业》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赢家,成本仅95亿韩元(5600万人民币),投资收益比为14.4倍。即便已至三月末,《极限职业》仍牢牢位居韩国票房榜的前十位置。

一帮同侪眼中的废柴警察追捕毒贩的故事,究竟做对了什么俘获人心?更有比较意味的在于,《极限职业》的剧本和去年国产电影《龙虾警察》属“一本两拍”,一样的创意核和人物架构却得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影史冠军,一个籍籍无名。

《极限职业》

话说从头。《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共用剧本来源于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一源多用文化征集展的获奖剧本《极限职业》,剧本原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这句话几乎可以解释《龙虾刑警》因何失利,因为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韩国本土风味强烈的故事。

特别又是喜剧题材,各国喜剧故事的铺陈节奏、演员的表演风格以及导演对喜剧节奏的拿捏均不一样,并且故事发生在写实背景下更对本土元素有着超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何过分依赖制景、仿似发生在真空背景下且演员喜剧表演节奏不统一的《龙虾刑警》的弊端。

《龙虾刑警》

而且在本土化上,《极限职业》确实做到了“极致”。

故事围绕业绩超级差的毒品侦查班,偶然获得翻身机会蹲点毒贩。为了执行任务,小组五人盘下了一家炸鸡店潜伏,没想到马刑警制作的口味独特的炸鸡使得店面瞬间蹿升为网红店,做警察薪水入不敷出的窘境和遭遇停职的纠结间,侦查班又将何去何从呢?

《极限职业》 外卖五人组

整个故事的立意已显示出两个有趣的点,一点是警察开店卖炸鸡,身份的错位所形成的笑料是个看点;另一点则是整部电影里散发着对警察职业薪资低、风险高的调侃。把警察这份职业最窘迫的部分拿出来逗乐子,反而为影片最后侦查班以一敌百壮烈地与毒贩搏斗埋下了热血的苗子,欲扬先抑的手法虽老套却十分管用。

《极限职业》

而另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对韩国本土王牌美食“炸鸡”的推新。相较于《龙虾刑警》中对龙虾这道美食为何诱人近似空白的描述,《极限职业》里对炸鸡可谓是360度的呈现。电影里自制的畅销配方“水原王排骨炸鸡”,在韩网引发热议和追捧。

《极限职业》

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从《来自星星的你》开始蔓延全世界,《鬼怪》里的一句台词,“全韩国的炸鸡店比麦当劳多”更是印证了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

而据说《极限职业》的编剧裴世英在京畿道水原市(以炸鸡闻名)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每天会陷入吃炸鸡还是吃排骨的烦恼中,最终便有了将两者结合后“水原王排骨炸鸡”的出现。可以说,爆款网红炸鸡和电影互相成就。

再者来说,《极限职业》的成功还来自于它“纯粹喜剧”的样式,摆脱了韩国以往盛行的“笑后有泪”模式,即“喜剧+感动”的套路。“笑后有泪”模式的里程碑开始于《我的野蛮女友》,影片前半部分以搞笑为主,后半部分旋即转入两人分手的感伤,这几年大卖的《超速绯闻》、《奇怪的她》、《七号房的礼物》等均是对这一套路的巩固,甚至变得固化。

《七号房的礼物》

这也是为何自2013年《七号房的礼物》后在韩国鲜有喜剧电影成功的原因。《极限职业》给了另一种观影快感,高班长(柳承龙饰演)领衔的五人小组性格不一,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特点的滑稽表情和夸张语调。

没有悲情,从头至尾所有的是对生活无奈的小小调侃,是一部纯粹的热血、搞笑喜剧。影片对喜剧节奏拿捏的精准,其背后的最大功臣自然是影片导演李炳宪。

在韩国,票房破千万人次的电影被称为国民电影。就目前而言,在韩国电影票房史上超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有23部,其中韩国本土电影18部,好莱坞电影5部。则在这其中喜剧电影仅两部,一部是《七号房的礼物》,另一部即是《极限职业》。同时,《极限职业》的李炳宪是“千万俱乐部导演”中唯一一位80后的新锐导演。

李炳宪

忠武路因有大量的拍摄场地且导演辈出,是韩国电影界的代名词。因此李炳宪的成功,便被韩国媒体冠上了“凭借爆笑平定忠武路”的title。仅仅创作了4部作品就登顶名誉殿堂,李炳宪给韩国影坛造成的冲击不亚于文牧野之于中国电影。

其实李炳宪擅长喜剧创作的路子早有迹可循。在尚未成为导演的那些年,他跟随姜炯哲导演参与编剧了《超速绯闻》和《阳光姐妹淘》两部颇受好评的喜剧片。

《阳光姐妹淘》

2012年,他成为导演拍摄了自传性质的独立电影《加油啊,李先生》后,2015年讲述青春苦恼现实的首部商业电影《二十》(去年曾被国内翻拍为《二十岁》)、2018年讲述四位男女横冲直撞的不伦恋故事《风风风》均为喜剧,加上如今的《极限职业》,他的喜剧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李炳宪曾在采访中说过,周星驰对其有深刻的影响。喜剧也会作为他一直探索下去的方向。

《极限职业》对他的突破意义在于,以往的喜剧作品中他更善于揭露主人公内心难为情的欲望和秘密,对故事进行讽刺,因此会有观众感觉到不适。而《极限职业》则直接走向了合家欢,是男女老少都会微笑的故事。他的喜剧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习得更广泛的表达方式。

透过李炳宪的成功,自然会让我们将更多的眼光集中于在韩国日渐活跃的80后导演们,他们有一个共通特点,都是编导合一的好手,甚至常常身兼数职。而且在过往的十年时间里,每年韩国三大电影奖项的归属上不乏新锐导演的身影。

这些新锐导演中,李炳宪在商业类型创作和票房号召力上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而早在2013年因一部商业制作《恐怖直播》(豆瓣8.7)惊艳业内外的金秉祐近年来鲜有好作品出现。同理,还有拍出话题之作的《道熙呀》的郑朱莉,这部处女作也是她最新的作品,图表中最年轻的金泰泳的履历也停留在了2016年的作品《女教师》。

《恐怖直播》

新人导演的锐气与光芒无法持久保持,或许是韩国电影界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另一个困境还在于性别与创作倾向的固化。女导演多个人私语、小成本制作以及独特视角中寻求表达,却难以有更上一层的可能性;男性导演多类型化的、犯罪、历史、现实等更加厚重的题材样式以及大制作被男性导演把持。

新人女导演作品(从左至右)

《道熙呀》、《我们的世界》、《恋爱谈》、《小公女》

数据对此是种印证,自1999年至今,韩国三大电影奖项中,最佳导演奖尚未有女性导演获得

新锐导演撼动“忠武路”或许为时尚早。李炳宪式的成功是韩国电影界对类型电影创作模式二十年来不断打磨下结出的果实,是韩国民众狂热地对本土电影自我守卫的表现。他的成功对中国新导演的启示在于,锤炼类型创作是获得市场的不二法门。

— THE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