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述了36歲的"我"對現在所處的一切都不滿意,機緣巧合回到了17歲,父母師長依然年輕,陳小虎,叮噹,微笑,陳桐依然是最初的模樣。

合上書時,已經是深夜兩點半了。從窗戶中望出去,對面樓上一片漆黑只有幾家亮著燈光。

帶著期待和感動的心打開了寫著"讀完全書請勿打開"的信封,看到了郝回歸給劉大志的回信

真好,微笑留下來了。

真好,郝回歸沒有放棄大學老師的職位,而選擇了更加有意義的去從事這個職業並且熱愛它。

真好,他從17歲的大志身上得到了更多,改變了現在的自己。

有人說,劉同的書都是千篇一律的毒雞湯,完全是自己的無病呻吟。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了很多以前重疊的影子,大志是你,回歸亦是你。也看到了以前你書中的遺憾,就像孤獨中那位音像店的小姐姐,17歲的大志彌補了當年未曾來得及說出口的謝謝。36歲的回歸彌補了你當年未曾到場跟外公說再見的遺憾。從你的文字中得到了很多,也可以解開不少疑惑,這樣的雞湯,請再來幾碗。

嘿,17歲的劉大志,知道我羨慕你什麼嗎。我羨慕36歲的郝回歸熟知你每一個動作的小心理,他可以在你每一個怯懦的路口推你一把,他可以在沒人給你勇氣的時候,一把摟住你給你力量,他可以讓你充分信任說出埋藏在心裡的話。不得否認的是,我和你一樣,嚮往自由,熱情,可以為了某件事衝動的不顧一切,不在乎輸贏,不計較得失,唯一缺憾的就是我還沒有你那麼勇敢。

有好幾次看到鼻子發酸,但還算是忍住了流眼淚的衝動。為三個少年在5000米跑道上的團結而感動;36歲的回歸替大志,亦是替自己向外公告別而紅了眼眶;為被微笑拒絕的劉大志而傷心,為一直站在叮噹身後的陳小武而心疼……

這大概就是少年最好的樣子吧,嘴裡說著要放棄,心裡卻都憋著一口氣。人生不可能都像劉大志一樣奇幻,但肯定會有像郝回歸一樣的人在暗中指引著自己向前。有些事就算回過頭也無法改變,但能改變的是我們每個人對待事情的態度和看法。36歲的郝回歸原本想改變17歲的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劉大志影響改變。既然我們誰也不知道未來是怎麼樣,也無法改變過去,那就從現在開始改變吧。

最後,我在未來等你,在每一個路口擁抱你。


郝回歸,36歲,是教了8年馬哲的大學老師。18歲之前,郝回歸的名字叫劉大志。18歲的某一天,劉大志的父母正式離婚,當時電視上正在播紀念香港回歸的新聞,他的媽媽郝鐵梅就直接給劉大志改名為郝回歸。

大多數人提到郝回歸,都會先嘖嘖稱讚郝鐵梅管教得好。

高三前,郝回歸的成績一塌糊塗。不知怎麼,到了高三,突然有點兒醒悟,靠著爆髮式的學習和郝鐵梅用全家2萬元積蓄換來的「定向培養」加分指標,郝回歸終於上了大學。入校那天,郝鐵梅告訴郝回歸今後一定要把握機會發憤圖強——考研、留校,成為大學老師。不忍心再讓媽媽失望的郝回歸一步一個腳印,朝著那條指明的道路前進,真的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從那一刻起,郝回歸大學教師的身份就成了郝鐵梅翻身的資本,也成了鄰裏鄉親口中的榜樣,甚至連他自己也認為自己的人生圓滿了。

一年、兩年、三年,他一直兢兢業業地上課,其他同事開始利用更多的時間研究課題、撰寫論文、晉陞職稱;四年、五年、六年,同事們繼續追求著更多目標,郝回歸依然教著馬哲。眼看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學校照顧性地讓他成了講師,可每天依然要上八節課,人生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他嘗試著跟領導說自己也想有更多時間做課題研究。領導說:「回歸啊,我們很需要你這種踏實的老師。這樣好不好,等明年我們再招一位馬哲老師就解放你。」

郝回歸信了,熬過第六年,直奔第七年。第八年,領導也換了,誰都想不起來要對郝回歸的未來負責。他想過很多次辭職,可是剛嘗試說出心裡的感受,周圍熟人就說:「大學老師!那麼好的工作你都不要,腦子是不是壞了?做什麼研究,穩定才最重要。」他有幾個高中死黨,一起逃過學,抄過作業,打過架,彼此知根知底,只有他們才能理解郝回歸心裡的痛苦。他的表妹夫陳小武,賣豆芽出身,靠著自己的努力一直做到湘南農貿市場的大老闆。郝回歸對陳小武說:「小武啊,我這大學老師的工作怕是做不下去了。」話還沒落地,陳小武就拍著他的肩膀說:「是不是工資特別低?我前幾天從查干湖搞了批魚,一來一回凈掙20萬。你有文化,乾脆幫我去管這個生意。」

「我不是嫌錢少,只是覺得自己的工作看不到未來。」

「不就是錢少纔看不到未來嘛。」

郝回歸覺得自己沒辦法和陳小武聊下去了,開口閉口就是錢。小時候,他們聊個屁都可以聊上一整天,可現在,郝回歸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陳小武居然聽不懂了。

陳桐是郝回歸高中校園的學霸、男神,高考前為了幫他打架,被打破了頭,腦震蕩休息了兩個月,導致高考失利,現在是一名公務員,剛剛參加完政府考試,成了當地工商局最年輕的副局長。

「陳桐,我想辭職,不想再做大學老師了……」

「回歸,不是我說你,不管是政府還是高校,除了本事過硬,更重要的就是走動,你以為我光靠考試就能當上副局長?別開玩笑了。你不想做大學老師不就是因為得不到提拔看不到希望。聽我的,看看你需要什麼,告訴我,我幫你合計合計。」

郝回歸知道陳桐是為自己好,但隨著自我剖析得越深,他就越清楚——其實自己根本就不愛這份工作,這全都是媽媽的安排,甚至這些年自己能撐下來,也都是因為周圍人覺得這工作很光榮。可是他都36歲了,繼續做下去,就是在為別人的願望而消耗自己的生命。

他跟表妹叮噹訴苦,話還沒說一半,有人進來了。叮噹立刻站起來對每個人介紹:「這是我哥,郝教授,厲害吧。」郝回歸壓低聲音對她說:「我不是教授,只是講師。」叮噹毫不在意地說:「啊呀,你這人怎麼這樣,你在學校教授知識,那就是教授!」

呵呵,根本就沒有人在意自己在說什麼,他們都只在意他們認為對的。他想,要不,乾脆就跟媽媽直接攤牌?可沒想到,媽媽突然患了腦血栓,被搶救過來後,一直握著他的手說:「大志啊,媽媽身體越來越差了,就是對你放心不下,幸好當年你聽了媽媽的話,成了大學老師。現在,你也要考慮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了,不然媽媽都覺得你的心理有問題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郝回歸的人生就像陷入了沼澤,每走一步,都離死亡更近一些。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內心的痛苦也越來越大。以前心裡閃過一些不快,但總覺得忍一忍就好了。有人說時間能磨平一切銳利,可對於郝回歸而言,時間就像個放大鏡,把內心的不妥協一點兒一點兒放大,直到無法迴避。

郝回歸終於承認了一點——自己的人生早已被綁架,被媽媽綁架,被周圍人綁架,他們認為自己應該這麼過,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很好,於是自己就只能這麼過,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他無法對家裡說一個「不」字,他不能對朋友說自己工作很糟糕,他習慣被領導忽略。不知不覺中,他成了茫茫人海中一具漂浮的活屍體。他知道這麼下去,不久的未來,如果他徹底放棄抗爭,就會從一具活屍體變成「生活的死屍」。

無人可交流,郝回歸上網寫了自己的心聲。


今天劉同來我們學校簽售了,親筆簽的正版書,剛剛讀了一半,書中有封來自未來的信,我在想20歲的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17歲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13歲的自己又會成為什麼樣?


我在頭條上發了一篇叫「劉同新書《我在未來等你》中那些溫暖人心的精句」。這篇文章近七萬閱讀,可見劉同這本書還是很受歡迎的。看完書,再看完那封信,感觸很多。我們都在想現在的生活或許有諸多不易,要是能回到十年前我有定會這樣做,那樣做,其實,我們活在當下,只要我們依舊努力,未來的自己肯定比你想像中的優秀!只要人生未完,夢想就絕不會死,知道未來,每一天都是等待,不知道未來,每一天才是期待!


1.應邀。劉同全新力作《我在未來等你》9月上市。作家劉同醞釀10餘年、創作數百天的全新作品《我在未來等你》正式上市。一個回到過去的故事,一本指向未來的希望之書,一次三個「自己」編織出的真誠對話。寫給所有擁有青春,曾經困惑迷茫,卻心懷熱血,堅持自我的人。當36歲的你遇見17歲的自己,你會說什麼?熟悉劉同的人當然知道,他從未停止書寫,也從未離開。這些年,他說迷茫,其實是說與其迷茫,不如一路往前闖。他說孤獨,其實是說與其孤獨,不如自己去成為一個有力的世界。他說光亮,是希望每個人能找到自己的那束光。他的內心一直在成長。他的筆一直在寫他自己。他一直在與自我對話。

2.早在青茫之前,他就寫日記堅持10年。在30歲的年紀,看10年來的自己,一開始,自然覺得幼稚矯情。不過若因此而選擇不看不理,那便只是不願承認只是逃避。所以他便想,如果能用長大後當下的心情看待從前的日記,跟從前的自己做個對話,那會怎樣?於是原本的幼稚也可以是可愛,原本的莽撞也是一種單純,原本私密的自我對話,竟引發了一整個世代的共鳴與感慨。而從那時開始,他也一直在做著假設,如果自己真的遇見了曾經的同,「我」會說什麼,「他」又是否會聽?如果「我」可以陪著「他」一起度過一段時光,「他」會不會變得更好一些?這個故事,醞釀了10幾年,創作了300多個日夜,終於成型。

3.只是這個故事裡主人公叫做郝回歸,而那個曾經的自己叫做劉大志。遺憾在沒有被想起來之前,都是遺忘。在時間的遷徙中,每個人多少都有著變化,有著不同選擇。有時一個選擇,就是一生。劉同也有選擇。大學畢業後,他參加並通過教師考試,有資格成為一名教師。但最終他做了選擇,進了傳媒加入光線,從新人「劉經理」做到副總裁,一干14年。於是纔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劉同,一個不做職場導師,不做意見領袖,永遠天真而熱血的小人物。一棵在內心深處探險,真誠而不妥協的雜草。因為這個選擇,他也錯過了另一版的人生一個教書先生。

4.郝回歸正是一位老師,是劉大志的老師。他們相處的那一年,是1998年,劉大志17歲。17歲有陽光和天真,也有熱血和單純。也有遺憾。這一年,是很多遺憾的起點。這一年我們學會面對分別,有的只是暫別不常見面;有的卻是永別,一次別離也許就是最後一次。這一年,每個人也都在尋找自己的堅持與方向,我們會一起在17歲的原點出發,卻難以在某個終點匯合。

5.郝回歸是劉同的另一版人生,是作者在故事裡的「替身」,用另一種選擇,想像另一種生活。而劉大志身上,有著17歲劉同的種種遺憾和錯過,關於親人關於戀愛,關於朋友關於青春裏的所有一切。郝回歸和劉大志的相遇,是自我的對話,是互相改變的努力,也是一起去挽回遺憾的嘗試。


友友早上好,謝謝邀請,我沒有看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