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三國後期的武將綜合實力是絲毫無法和漢末相比的,所以我們硬要把文鴦和其他名將放在一起,其實並不是很合適。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文鴦用僅有的炸裂表現也為我們秀了一把什麼叫不怕虎的初生牛犢。

文鴦也是個倒黴孩子,父親文欽立場搖擺不定,本為魏臣的他因為無法忍受司馬家族的些許做法選擇了和毌丘儉降吳反魏,並在壽春舉兵反叛公開討伐司馬師。當時文鴦在樂嘉城的表現可以用驚艷形容,文鴦先是和父親商量兵分兩路奇襲司馬師營帳,等到到達魏軍陣地時開始上演了個人的大秀,小夥子在營陣中左右亂突,魏軍死傷無數,製造大混亂後文鴦跑至樂嘉橋,而此事身後有數百名魏將在追趕他。請注意,書中描述的的的確確是魏將而不是魏兵,你別管為什麼司馬師手下有這麼多有頭銜的人,也別管他們一起騎馬追擊文鴦會不會陣形錯亂,但文鴦出人意料的調轉馬頭,模仿當年張飛那樣大喝一聲,直接向這數百魏將發起了挑戰。

結果眾多魏將紛紛落馬,但魏將覺得文鴦就一人,殺他太容易,所以當文鴦大展神威時魏將們其實沒有多慫,可魏將連續追殺了四五次,每每快追上時都被文鴦殺散。此戰還有一個更成功的結果,就是司馬師由於受到驚嚇,受傷的眼球迸了出來,直接負痛身死…

所以文鴦的沖陣能力可謂上乘,但論單挑,文鴦也是響噹噹的存在。在折騰了一晚上之後,文鴦遭遇了鄧艾的圍堵,二人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如果繼續打下去,我們無法預知文鴦還有多少體力,此時大批魏軍前來,殺散了文鴦的兵士們,文鴦單騎突圍,撇下鄧艾得以逃脫。這裡有一個細節是鄧艾沒有繼續去追文鴦,因此可以間接證明鄧艾已經覺得體力嚴重受損的文鴦在四五十回合外依然讓他感到了壓力,可見文鴦的水平了。

後來諸葛誕去徵討毌丘儉勝利,文鴦隨父親投靠東吳,諸葛誕也在壽春城住了下來。但諸葛誕覺得司馬昭不厚道,所以也選擇了在壽春城叛亂,此時吳國方面派來了文欽父子前來協助,可二人本就有過節,怎能一起共事,所以在司馬昭長期的圍困下,壽春城內發生了內訌,諸葛誕殺死了文欽,文鴦和文虎跳出城投降了司馬昭,從此在魏國開始了新的飛馳人生。

所以還是那句話,把文鴦定義為名將的僅有樂嘉城數次獨退數百員魏將的戰例,但這裡的魏將水平實在不敢恭維,且三國後期的武將能力明顯低好幾個檔次,所以文鴦的沖陣就無形中被打了折扣,自然不能和其他大佬們放在一起比較了。


文/邏輯文史游

神將馬忠的傳說,今天暫且不提了…


文鴦是可以與呂布、黃忠、趙雲、馬忠等三國名將並列的嗎?

文鴦的成名之戰,就是在樂嘉橋,幾次三番,單槍匹馬,一根鋼鞭呼呼帶風,一桿銀槍彩虹凌空,數百員尾追不捨的魏將,被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看三國演義第110回 : 文鴦單騎退雄兵,姜維背水破大敵【 鴦縱馬看時,只見一軍行如猛風,為首一將,乃是鄧艾,躍馬橫刀,大呼曰:「反賊休走」 !鴦大怒,挺槍迎之。戰有五十合,不分勝負。正鬥之間,魏兵大進,前後夾攻,鴦部下兵各自逃散,只文鴦單人獨馬??,沖開魏兵,往南而走。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數精神,驟馬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鴦忽然勒馬而回,大喝一聲,直衝入魏將陣中,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復緩緩而行,魏將聚在一處,議論曰:「此人竟敢獨退吾等之眾」?於是,魏將百員,復來追趕,鴦勃然大怒:「鼠輩不懼死也」?提鞭撥馬??,揮鞭打死數人,復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

先說下這一戰背景,正元二年(255)正月,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打響淮南再次叛魏之戰。荊州刺史王基,兗州刺史鄧艾,鎮東將軍胡遵,分路合圍,司馬師不顧眼瘤剛作了手術,帶病出徵,文鴦勇猛過人,年方十八,建議父親乘司馬師遠道而來,襲擊司馬師大營,要是乘亂能幹掉司馬師,那就一了百了。要說文鴦還是太嫩了,司馬師豈是那麼容易殺死的?

文鴦帶上一隊兵馬,殺入魏軍大營,遇上鄧艾,二人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魏兵人多勢眾,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司馬師,文鴦只好邊打邊撤。魏軍中有數百將軍,隨後追來,文鴦大怒,憑血氣之勇,幾次三番,殺退魏將。這次突襲,雖然對司馬師造成驚嚇,但魏軍實力沒有多大損失。反倒使自身損失慘重,後在國內難以立足,竟然投奔東吳,一年後,諸葛誕再反淮南時,文欽、文鴦父子奉吳主之命,率軍支援諸葛誕。

結果那一次,諸葛誕敗的更慘,文鴦父子走投無路,最後又投降了司馬家。好在人家大度,沒過於為難,接納投誠。不過,這多尷尬難堪?沒辦法,人生路走錯了,再勇猛也是枉然,就得認命,因為個人,是無法逆轉大趨勢的。

回歸提問,文鴦能否與呂布、黃忠、趙雲、馬忠並列?提問前三位,是三國前期名將,馬忠?在三國演義中,至少有兩位:一是送兩位五虎將上路的東吳馬忠;二是蜀國中期,曾隨諸葛亮北伐的馬忠。這兩馬忠都不算名將,不知是那一位?好吧,說答案:若論武力勇猛,文鴦算是三國後期猛將,但所作所為,比如,對司馬師中軍帳位置、警戒、兵力部署都不清楚,僅憑武力,就想殺死敵軍統帥,這一點,比呂布都差點,趙雲、黃忠就不說了。當然文鴦武力,在三國後期,可媲美姜維、鄧艾、諸葛尚等,肯定比那個馬忠強多了。(1116)


謝謝邀請。潘璋馬忠之流雖然可稱得上名將收割機,但是本身能力還是不能和超一流武將相提。

文鴦的出場是在和父親文欽、毌丘儉一起對抗司馬師的戰役中,當時,二人商議保守樂嘉城。文鴦提議和父親兵分兩路,趁司馬師紮營未穩,趁夜突襲。父親聽從了文鴦的建議。

這天三更時分,司馬師等待鄧艾援軍未至,眼下又生了肉瘤,疼痛難當,忽然聽寨外殺生四起,驚得眼珠子都掉出來了,鮮血直流。

文鴦所部沖入寨中如入無人之境,不懼弓弩,鄧艾趕到之後與之相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魏將百餘員一起來趕,都被殺退。

縱觀文鴦的戰績,與鄧艾與姜維相當,但是這時候鄧艾大概是五十五歲,已經步入終老年的行列了,而文鴦這年才十八歲,殺得魏將文中並沒有戲說,可見都是籍籍無名之輩。

文鴦從三更時分殺到天明,大概三個多時辰的時間,體力上有所消耗,不得不撤退。而且自此之後,再無多大發揮空間,父親被殺,叛亂被平定,文鴦的晚年也陷入八王之亂,慘遭滅族。當年的驚艷表現只是曇花一現。

而當年的趙雲可是七進七出,先從四更殺到天明,又從夫人那裡抱了阿斗,在曹營斬殺了夏侯恩、晏明、淳于導等五十多員名將,呂布、黃忠等都有過力敗名將的經歷,可見文鴦沒有強力的對手能證明他的實力,僅僅老年鄧艾都不能力勝,還是不能和超一流武將相比,頂多可以算徐晃、張郃水平。


毫無疑問,文鴦的能力,絕對不在趙雲、呂布、馬忠、黃忠等人之下;

文鴦是誰?文欽之子!

  • 當年魏諷謀反,陰謀被陳禕舉報,受牽連者數十人,大部分人被曹丕誅殺,只有文欽苟得性命;曹操念及文欽為名將之後,驍勇果敢,就赦免了他;後來文欽陸續升任五營校督、牙門將、瀘江太守、膺揚將軍、冠軍將軍、前將軍、揚州刺使,立下戰功無數;
  • 文欽雖然立下很多戰功,但是,他總是喜歡虛報戰功,試圖換取更高的封賞;本以為會得到更多的封賞,但朝廷往往視而不見,有時甚至不給予獎賞;文欽常常憎惡權臣司馬師,於是與毋丘儉聯合,打算起兵勤王;但是,當二人找到諸葛誕,試圖將其拉攏的時候,陰謀被諸葛誕揭發;文欽倉促起兵,權臣司馬師親自領兵鎮壓,與諸葛誕會合;
  • 司馬師派鄧艾出兵,鄧艾統領數萬軍馬,露出破綻,裝作不堪一擊的樣子,引誘文欽出城;文欽不知是計,領兵出擊,遭到司馬師的夾擊;接下來就該文鴦表演了;

  • 面對司馬師、鄧艾的夾攻,文欽罔知所措,只有文鴦臨危不亂;當時,文鴦才十八歲,他認為,此時司馬師剛到,只有趁敵人陣腳未穩之時,分兵兩路襲擊敵營,方纔可破;

  • 文欽採納了他的計謀,分兵兩路,進擊司馬師大營;文鴦領兵率先趕到,鐘鼓齊鳴,喊聲震天,嚇了司馬師一個措手不及;之前,司馬師的眼睛,剛切割了肉瘤,被文鴦突然的金鼓之聲,嚇得眼珠都掉了出來;司馬師害怕軍心動亂,咬住被頭強忍疼痛,被褥頭都被咬破了;

  • 可是,文鴦幾番擂鼓,直至天明,也不見文欽領軍會合,由於自己兵力微弱,只好撤退;司馬師下令全軍追擊,文鴦獨領十餘騎,衝殺敵陣,所向披靡,全無懼怯;大殺一陣之後,文鴦退走;

  • 司馬班的八千勁旅追來,正好與文鴦遭遇,文鴦單槍匹馬殺入敵陣,左衝右突,瞬間斬殺敵將百餘;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
  • 毋丘儉兵敗壽春,文欽、文鴦獨木難支,最終投降東吳;
  • 後來諸葛誕也投降了吳國,與文欽堅守城池,抵抗司馬昭的二十六萬大軍;由於諸葛誕、文欽兩人之前就矛盾重重,加上如今政見不一,所以彼此內鬥,文欽被諸葛誕殺死;文鴦逃奔魏國,投降司馬昭;
  • 西晉帶魏之後,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文鴦臨危受命,領兵鎮壓叛亂,大破禿髮樹機能,收降胡人部落二十餘萬;文鴦從此名震天下;
  • 由於東安王是諸葛誕的外孫,常常記恨文鴦當初背叛諸葛誕,借賈南風發動政變之機,誣告文鴦參與楊駿謀反,誅殺文鴦三族;

文鴦的表現雖然不多,但少而精,含金量非常高;文鴦的實力以及功績,列入趙雲、呂布、馬忠、黃忠等名將隊列,毫無疑問;


文鴦的武藝與三國前期的呂布、蜀漢五虎、典韋、許禇等猛將還是有相當差距的。

其實通過一些將領的比較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文鴦最出色的戰績是樂嘉城外大鬧司馬師的軍營。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一十回中。

回目: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文鴦是在三更時分殺入司馬師的軍營中,「所到之處,人不敢當」,敢於抵擋者,槍挑鞭打,都被擊殺。

文鴦殺到天明時分,遇到了鄧艾的阻礙,雙方大戰,「戰有五十合,不分勝敗」。

魏軍援兵到來,文鴦部下逃散。只剩下文鴦一個人,單槍匹馬,殺出重圍。

背後有數百員魏將追來。在樂嘉橋邊,被文鴦回馬沖入陣中,連殺數十人。

如此這般,魏軍連繼追了四五次,都被文鴦一個人殺退了。

這就是文鴦的成名之戰。

在《三國演義》的前期,也有一些超一流猛將的突圍戰。咱們來拿趙雲的穰山突圍戰來作一下對比。

穰山之戰,劉備和趙雲率部突圍,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一回中。

回目: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劉備和趙雲的突圍是開始於「候至天黑」,比文鴦夜襲的「三更時分」要早。

突圍路程中,曹軍來圍,先是「許褚追至,與趙雲力戰」,隨後于禁和李典又率兵殺到。

一場混戰,「捱到天明」,然後,高覽突然殺出,阻住了劉備的去路,還殺死了劉備的部下劉闢。劉備正在極度窘迫中,趙雲出現了。「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

趙雲殺死高覽,又與張郃大戰,張郃「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咱們把兩次突圍戰作一下對比:

1.穰山突圍戰是被動造成,樂嘉城戰鬥是主動襲擊;

2.穰山突圍戰是從「候至天黑」至第二天「捱到天明」,而樂嘉城之戰是「三更時分」至第二天「天明時分」。穰山突圍戰比樂嘉城之戰的時間要長得多;

3.穰山突圍戰的敵軍總指揮是久經沙場的大軍事家曹操,樂嘉城夜襲的敵軍總指揮是病臥軍中的軍事渣渣司馬師。

4.穰山突圍戰中陸續出現的敵軍猛將有許禇、于禁、李典、高覽、張郃等。樂嘉城夜襲戰中敵方唯一的猛將只有一個鄧艾。

5.穰山突圍戰,趙雲槍挑高覽,三十合殺退張郃。樂嘉城夜襲,文鴦與鄧艾六十合戰成不分勝負。

鄧艾的武藝是個什麼水平呢?也就能與姜維同一檔次,略低於魏延,決不能和張郃、高覽這類「河北四庭柱」相提並論。

通過這兩場戰役的對比,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後三國時代的文鴦雖然在他那個時代英勇無敵,但要與老前輩們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結論:如果把文鴦的武藝放到三國前期,至多也就是個龐德、曹彰的水準。想與蜀漢五虎、許禇、典韋相比,還差著火候,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三國志》載:官二代毋丘儉時任鎮東將軍,都督揚州各軍,而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與毋丘儉交好。

文欽驍勇果敢,數立戰功,但此人官德太差,虛冒戰功領賞,喫空缺、賣官位,貪污腐敗,由於經常搞這些名堂,朝迋也是擠牙膏似的賞賜,文欽大為不滿,利令智昏,與毋丘儉昭告天下,宣佈司馬師罪行,起兵反叛,強制執行遷居周圍城市居民入壽春,毋丘儉則擴展兵力至淮河、項城一線對抗朝庭。

兵敗後毋丘儉滅三族,而文欽逃到東吳,仍然當了大官。此時他的兒子文鴦尚未進入陳壽的關注中。

壽春城註定要成為三國未期一個展示叛亂和反叛亂的政治中心,而原來怒殺毌丘儉和文欽勸叛使者的諸葛誕卻想重走叛亂老路,一再要求朝庭派十多萬人馬來壽春防備東吳,引起朝庭警覺。

諸葛誕應該是叛亂人才,他共糾集淮南、淮北共十多萬人馬反叛,又與東吳聯手抗魏,東吳大喜派文欽等共三萬多人沖入壽春。

(文鴦)

六月,司馬昭與皇上共率二十六萬人馬親臨淮河徵討。

壽春猶如千多年後的長春,圍困三重。

甘露三年正月,文欽等連續五、六天不分晝夜向南強突圍,無果,死傷狼籍,文欽與諸葛誕發生火併,文欽被諸葛誕殺死。

有讀者不耐煩了,說的是文鴦,但是,文鴦在三國未期實在拿不出手,史志都是在說文鴦老父,至於巜三國演義》寫文鴦突圍,應該就是這段時間,確實文鴦在突圍戰中表現出色,第一百一十回作了祥述。

而巜三國志》唯一一處提到文鴦的就是(老父被殺後)文鴦、文虎(弟弟)獨自逃走投奔司馬昭,本來要軍法處死哥倆,但司馬昭說殺了他倆不利於攻城,我司馬昭之心也要亮給世人看一下,於是文鴦、文虎被帶上兩三百騎兵繞城喊話:"我哥倆活得好好滳,大家都散了,該幹啥幹啥"。

諸葛誕誓死捍衛自己的地盤,卻在近一年後被攻破城池,諸葛誕最後被殺。而文鴦、文虎封為魏國將軍。

至於以後文鴦的命運,由於漢室的幾十年徵戰"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漢未的互相徵討,反叛、歸順,反叛使社會陷入空前混亂中,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歷時之長、破壞之烈,均為空前絕後。

隨之而來的三國紛爭,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分裂等社會動蕩,真的是"怨毒無聊,禍亂並起,中國擾攘,四夷(五胡)侵叛,漢朝土崩瓦解。

至隋近四百年,造成漢民族的中原地區,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千里無煙,白骨蔽野。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頁,最黑暗的一夜!

回到正題:文鴦在三國未至晉,只能算三流武將。

他根本無法和漢未的呂布,三國時代的老前輩趙雲、黃忠相比,他們均是一流的戰將,甚至馬忠這個二流蜀中後期的將軍都比文鴦強大。


首先感謝邀請,以下所說僅代表個人觀點。

文鴦的確是名將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名將大家要看是什麼樣的「名」

趙雲和黃忠和馬忠都是忠義名將一心為主,趙雲更是為了少主曾七進七出,歷史留名。他們留下的是「忠義之名」

呂布呢的確驍勇當時天下無人能敵,但是他的「名」可不怎麼好他是「三姓家奴」就這一句話就能看出這個人不能交往。他留下的是「小人之名」

文鴦這個人也確實驍勇,同樣是一位合格的將帥人選,只能怪其父的所作所為毀了他們一族,其父文欽也是驍勇善戰之輩只是他居功自傲,謊報軍情。致使文鴦被司馬繇誣陷慘遭滅族。留下的名,好壞各半吧。

我個人認為文鴦可以列入名將行列,但是隻是以武力劃分的名將。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我是 緦念 感謝大家


首先弱弱問一句,問題裏那個馬忠是什麼鬼?扣除馬忠,我們來看下文鴦在《三國演義》裏大致屬於什麼水平。

文鴦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的樂嘉城之戰,文鴦和父親文欽前去劫司馬師的營寨,兩個人兵分兩路,文鴦率二千五百兵,三更時從北面殺入魏軍大營,往來衝突,所向披靡,前來阻擋的被槍搠鞭打,只有沖司馬師中軍時被弓箭手射回。

文鴦一直殺到天亮,因為文欽迷路沒來,鄧艾的援兵反而趕到,兩個人廝殺了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最後文鴦兵少,士兵都被殺散,文鴦只能突圍撤走。撤退時有魏將數百人來追,被文鴦四五次擊退。

文鴦這個表現確實非常勇猛,但是我們仔細看的話,他距離三國前期超一流的猛將們還是要遜色一些。

司馬師的大營按照《三國演義》裏所述,兵馬並不多,不過是「約有萬餘」而已,文鴦雖然兵少,但是也有二千五百人,又殺了魏軍一個措手不及,所以看著往來衝突無人能擋很熱鬧,不過是魏軍無備而已。當初甘寧百騎劫曹操大營,一樣沒人能擋,所以只能做個參考。

而遇到鄧艾以後,兩個人打了一個平手。鄧艾的武藝水平大致和姜維相當,兩個人曾經交手數十合不分勝負,而姜維曾經敗給王平和張翼兩人聯手,應該說水平最多也就是一流的水準,鄧艾也是類似。

文鴦遇到鄧艾時,已經從三更殺到天亮,體力有所損耗,還能和鄧艾打平,所以比鄧艾應該強一些。不過我們可以看下趙雲當初在穰山之戰時,也是廝殺半夜,其中還和許褚打了一場,結果在遇到張郃這樣的一流武將時,照樣三十多個回合將他殺敗。文鴦的表現相比趙雲等超一流武將,還是要差著一些。

所以綜合來看,文鴦應該比超一流低一些,但是在一流武將裏可以排名前面。


馬忠?垃圾一個,別看他擒關羽、射黃忠,好象很厲害的掉子,其實渣得很。非洲有種功物叫野狗,掏肛專家,專門對付大型動物,連獅子和二哥都對它頭痛,實際上流氓一個,別說呂布、趙雲、黃忠、還有那文鴦,張郃都強他萬倍,也只有他一個集團的呂蒙、陸遜可比。


不正確,文鴦差趙雲呂布馬超黃忠一個等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