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傳奇劇《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和《暴風雨》(1611)都寫於第三個創作時期。經歷了詩歌、歷史劇、喜劇和悲劇創作過程的莎士比亞,可以說已完成了對人性的深刻解剖工作,他的晚年創作生涯遂進入一個樂觀、開朗和更理想化的境界。這個理想化的世界不是在現實中,而往往是在虛無縹緲的海外孤島上。這表明莎士比亞已不再對改良現實社會抱有幻想。他只把人文主義的理想寄託在神祕主義和未來烏託邦式的世界。這一切使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朦朧奇譎,罩上一層宗教神祕啟示的面紗。他的傳奇劇中滲透著一種寬恕和解的主題,迴響著善惡輪迴、因果報應的調子。但是他的傳奇劇總的說來是樂觀的,浪漫氣氛很濃,使人憧憬美好的未來。

《辛白林》的情節比較複雜,以霍林西德的《英格蘭、英格蘭與愛爾蘭編年史》中的記載為基本框架,同時又揉進了薄伽丘的《十日談》及童話的因素,劇中主要講的是英國國王辛白林因聽信後妻的饞言,而錯怪自己的親生女兒伊摩琴;伊摩琴的丈夫也因受人捉弄而對妻子的貞節產生了懷疑。最後,辛白林在早年失散的兩個兒子以及女兒、女婿的幫助下戰勝了羅馬入侵者。劇終時父子團圓,女兒、女婿也解除了誤會,破鏡重圓。當然,大團圓的幸福結局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伊摩琴的性格。莎士比亞筆下的伊摩琴具有一種抗爭精神:她能頂住父親的壓力堅持自己在婚姻上的選擇;她拒絕了有權有勢的克洛頓的多次挑逗;在多方面壓力之下她堅強地活下去,相信總有一天能夠追回自己的清白。這大概就是這個角色的魅力所在。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亞晚年的作品之一,故事梗概是:西西里國王時昂提新因懷疑王后赫米溫妮與波希米亞國王波力克希尼斯行為不軌,將王后監禁。王后在獄中後下公主潘狄塔,國王疑其不是自己的女兒,命小將小公主棄于于國荒野,潘狄塔被波希米業老牧人收養,長大成人後與波希米亞王子相愛,國五波力克希尼斯誣衊科阻止兒子與牧羊人的女兒結婚。王子與潘狄塔一起逃往西西里,老牧人趕往西里揭開潘狄塔的真實出身。全劇以兩閏國王重歸於好,骨肉團圓告終。

《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最富創造性的劇作之一。莎士比亞把希臘、羅馬神話和英國民間傳說雜糅在一起。

全劇描寫了四個層次的人物:空靈虛幻的仙王、仙后、仙童和小仙;公爵和他的新夫人;兩對青年男女;還有六個粗俗的工匠。他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仙界的爭吵引起天時的反常和人情的錯訛。最後,仙王與仙后和好,兩對青年在公爵的婚禮後也成了親。全劇充滿了笑料,穿插以音樂、舞蹈和戲中戲,籠罩以夏夜神祕的月光和陰影,使人讀了也隨之進入詩境、夢境、仙境。


莎士比亞的三大傳奇劇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三部劇都寫於莎翁的第三創作時期,體現了莎翁的晚年創作逐漸進入一個樂觀,開朗和更理想化的境界。

《暴風雨》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約寫於1611年,當時莎翁已47歲。此劇也是莎翁的最後一部傳奇劇,曾被喻為莎翁「詩的遺囑」。

三部劇在結構上都恪守古典戲劇的三一律,也是幻想與現實的給合。正面宣揚了人性善良,改惡從善的思想!


莎士比亞的三部傳奇劇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仲夏夜之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