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賦得香出衣詩》

【南北朝】劉孝威香出衣,步近氣逾飛。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香纓麝帶縫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猶賢漢君芳千里,尚笑荀令止三旬。劉孝威,南北朝時期南梁詩人、駢文家,名不詳,字孝威。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齊大司馬從事中郎劉繪之子、劉孝綽六弟。生年不詳,卒於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在南北朝時期,劉孝威兄弟以及子侄輩,有七十餘人並且都能撰寫文章,在梁朝影響很大,其中,兄長劉孝綽名氣最大,能文善草隸,號「神童」,「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鹹諷誦傳寫,流聞絕域。文集數十萬言,行於世。」。三弟劉孝儀以文勝,六弟劉孝威以詩勝,人稱「三筆六詩」。另外三個妹妹也是文采清拔(《梁書》)。劉孝威詩作詞藻靡麗,總體屬於「宮體詩」,與庾肩吾、徐摛等十人並為太子蕭綱「高齋學士」。然而也有不少清新婉麗之詞,比如《望隔牆花》:「隔牆花半隱,猶見動花枝。當由美人摘,詎止春風吹」,意境朦朧,想像優美,歷來被人讚譽。這首《香出衣》也是劉孝威的一首佳作,原名《賦得香出衣詩》,當是簡文帝在東宮召集文士相互唱和的詩作,題材為雜言古詩,對仗工整,辭藻優美,通過描述了一位美人的儀態風姿,進而讚美美人的品德高潔。「香出衣,步近氣逾飛。」。首句沒有採用古樂府的起興手法,而是採用烘托手法,描寫美人出場,人未到,香氣四溢,然後美人款款走來,越走越近,香氣就更加濃鬱飛揚,令人遐想萬分。「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博山登高」指的是絲錦的名稱,這裡專指「鄴錦」,也就是魏晉時期都城鄴城所產的錦繡,晉代陸翽的《鄴中記》記載:「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數,不可勝計也。」,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鄴地登高之錦,自濯江波;平陽採桑之津,躬勞蠶月。」,指出河北山西當時盛產絲錦。「洛妃」指傳說中的洛水女神宓妃,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曹植的《洛神賦》使洛妃名聞天下。這句描寫美人的衣冠形貌,身上穿著鄴城產的名貴錦繡裙,笑靨如花,含情脈脈,堪比傳說中的美人宓妃。「香纓麝帶縫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香纓」指香囊。「麝帶」指麝香帶。「金縷」指金絲,泛指金屬製成的墜飾。「瓊花」,古代傳統名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今已失傳。「勝」為古代婦女首飾,「玉勝」指玉製的髮飾,《山海經·西山經》「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晉郭璞註:「勝,玉勝也。」)。「徽」指絲線,《說文》:「徽,三股繩也。」;「珠徽」就是指編織著珍珠的吊飾。此句描寫美人的裝飾:美人身上佩戴金線織就的香囊和麝香帶,頭上戴著綴滿珍珠的美玉髮飾,猶如瓊花,潔白無瑕,晶瑩剔透,超凡脫逸。「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蘇合」、「都梁」為古代著名香料名,皆產自域外,蘇合產自羅馬,都梁產自伊朗。南朝(梁)吳均《行路難》詩之四:「博山爐中百合香,鬱金蘇合及都梁。」,宋代王觀國《學林·五木香》:「蓋謂鬱金香、蘇合香、都梁香也……皆蠻所產,非中國物也。」。「歇」指香氣散發。這句描寫美人使用的名貴香料:蘇合香遠隔萬裏,來到中國已經是第二年,一路香氣散發,香氣略淡,因而感覺到遺憾,都梁香因為路遠,恐怕都不是新產的香料,這兩種名貴香料,由於產自域外,因而不能聞到新產的香氣,頗感到遺憾。「猶賢漢君芳千里。尚笑荀令止三旬。」。「漢君」指的是王昭君,昭君出塞,漢匈和親,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荀令」指荀彧,典故源自「荀令留香」,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說的是三國時期,荀彧為尚書令,稱為荀令君,荀令君人品正直高潔,姿容美儀,相傳他到別人家裡,走了以後,他曾坐過的地方好幾天都有香氣。這句是全詩的詩眼,前面所有描述都是為了最後主題鋪墊,緊接上句,因為域外的香料久遠而感到遺憾,其實,真正能讓人流芳後世,名傳千里的是美人的品德,而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荀彧坐在別人家裡,僅僅留香三天的傳說。這首《香出衣》,從最先的美人出場,香氣四溢,引人入勝;到美人裙裾華美,儀態萬千,一笑一顰,含情脈脈,讓人情動;然後描寫美人的奢華裝飾,從上到下,珠翠玉圍,香囊麝帶,散發著雍容華貴氣象;並且感嘆即便是名貴香料蘇合、都梁,都嫌棄是遠方而來,不能展現原有的風采,突出奢華;最後大轉折,說明美人的芳香,並非是佩戴香料香囊所產生的香氣,真正令人敬佩的是諸如王昭君和荀彧的品德高尚所散發的「芳氣」,這纔是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這首詩採用白描手法,通過對美人的形態儀錶進行詳細刻畫,最後落腳到美人的氣質品德上來,層層深入,最後點明主題,既有宮體詩的纖麗,又有近體詩的清新,辭藻優美,對仗工整,浪漫飄逸,寓意深刻,實屬南北朝詩詞中的一股清風,堪稱劉孝威的代表作。2019/4/28榆木齋北朝劉孝威《香出衣》詩詞賞析

枯木

《賦得香出衣詩》

【南北朝】劉孝威

香出衣,步近氣逾飛。

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

香纓麝帶縫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

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

猶賢漢君芳千里,尚笑荀令止三旬。

劉孝威,南北朝時期南梁詩人、駢文家,名不詳,字孝威。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齊大司馬從事中郎劉繪之子、劉孝綽六弟。生年不詳,卒於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

在南北朝時期,劉孝威兄弟以及子侄輩,有七十餘人並且都能撰寫文章,在梁朝影響很大,其中,兄長劉孝綽名氣最大,能文善草隸,號「神童」,「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鹹諷誦傳寫,流聞絕域。文集數十萬言,行於世。」。三弟劉孝儀以文勝,六弟劉孝威以詩勝,人稱「三筆六詩」。另外三個妹妹也是文采清拔(《梁書》)。

劉孝威詩作詞藻靡麗,總體屬於「宮體詩」,與庾肩吾、徐摛等十人並為太子蕭綱「高齋學士」。然而也有不少清新婉麗之詞,比如《望隔牆花》:「隔牆花半隱,猶見動花枝。當由美人摘,詎止春風吹」,意境朦朧,想像優美,歷來被人讚譽。

這首《香出衣》也是劉孝威的一首佳作,原名《賦得香出衣詩》,當是簡文帝在東宮召集文士相互唱和的詩作,題材為雜言古詩,對仗工整,辭藻優美,通過描述了一位美人的儀態風姿,進而讚美美人的品德高潔。

「香出衣,步近氣逾飛。」。首句沒有採用古樂府的起興手法,而是採用烘托手法,描寫美人出場,人未到,香氣四溢,然後美人款款走來,越走越近,香氣就更加濃鬱飛揚,令人遐想萬分。

「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博山登高」指的是絲錦的名稱,這裡專指「鄴錦」,也就是魏晉時期都城鄴城所產的錦繡,晉代陸翽的《鄴中記》記載:「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數,不可勝計也。」,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鄴地登高之錦,自濯江波;平陽採桑之津,躬勞蠶月」,指出河北山西當時盛產絲錦。「洛妃」指傳說中的洛水女神宓妃,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曹植的《洛神賦》使洛妃名聞天下。這句描寫美人的衣冠形貌,身上穿著鄴城產的名貴錦繡裙,笑靨如花,含情脈脈,堪比傳說中的美人宓妃。

「香纓麝帶縫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香纓」指香囊。「麝帶」指麝香帶。「金縷」指金絲,泛指金屬製成的墜飾。「瓊花」,古代傳統名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今已失傳。「勝」為古代婦女首飾,「玉勝」指玉製的髮飾,《山海經·西山經》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晉郭璞註:「勝,玉勝也。」)。「徽」指絲線,《說文》:「徽,三股繩也。」「珠徽」就是指編織著珍珠的吊飾。此句描寫美人的裝飾:美人身上佩戴金線織就的香囊和麝香帶,頭上戴著綴滿珍珠的美玉髮飾,猶如瓊花,潔白無瑕,晶瑩剔透,超凡脫逸。

「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蘇合」、「都梁」為古代著名香料名,皆產自域外,蘇合產自羅馬,都梁產自伊朗。南朝(梁)吳均《行路難》詩之四:「博山爐中百合香,鬱金蘇合及都梁。」,宋代王觀國《學林·五木香》:「蓋謂鬱金香、蘇合香、都梁香也……皆蠻所產,非中國物也。」。「歇」指香氣散發。這句描寫美人使用的名貴香料:蘇合香遠隔萬裏,來到中國已經是第二年,一路香氣散發,香氣略淡,因而感覺到遺憾,都梁香因為路遠,恐怕都不是新產的香料,這兩種名貴香料,由於產自域外,因而不能聞到新產的香氣,頗感到遺憾。

「猶賢漢君芳千里。尚笑荀令止三旬。」「漢君」指的是王昭君,昭君出塞,漢匈和親,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荀令」指荀彧,典故源自「荀令留香」,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說的是三國時期,荀彧為尚書令,稱為荀令君,荀令君人品正直高潔,姿容美儀,相傳他到別人家裡,走了以後,他曾坐過的地方好幾天都有香氣。這句是全詩的詩眼,前面所有描述都是為了最後主題鋪墊,緊接上句,因為域外的香料久遠而感到遺憾,其實,真正能讓人流芳後世,名傳千里的是美人的品德,而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荀彧坐在別人家裡,僅僅留香三天的傳說。

這首《香出衣》,從最先的美人出場,香氣四溢,引人入勝;到美人裙裾華美,儀態萬千,一笑一顰,含情脈脈,讓人情動;然後描寫美人的奢華裝飾,從上到下,珠翠玉圍,香囊麝帶,散發著雍容華貴氣象;並且感嘆即便是名貴香料蘇合、都梁,都嫌棄是遠方而來,不能展現原有的風采,突出奢華;最後大轉折,說明美人的芳香,並非是佩戴香料香囊所產生的香氣,真正令人敬佩的是諸如王昭君和荀彧的品德高尚所散發的「芳氣」,這纔是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

這首詩採用白描手法,通過對美人的形態儀錶進行詳細刻畫,最後落腳到美人的氣質品德上來,層層深入,最後點明主題,既有宮體詩的纖麗,又有近體詩的清新,辭藻優美,對仗工整,浪漫飄逸,寓意深刻,實屬南北朝詩詞中的一股清風,堪稱劉孝威的代表作。

2019/4/28榆木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