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某天,蘇洵老乘一輛馬車外出公幹。其時剛剛下過一場春雨,淅淅瀝瀝,刷刷啦啦,老蘇不覺迷迷糊糊,睡將過去……夢裡,但見一皓首白須者,駕鶴雲端,徑直落在老蘇車前。朗聲道:今聞嬌妻有孕在身,老夫夜觀天象,知悉爾等數年間添兩公子耳。此二子,前世於文曲星仙左右侍讀也。今日偶遇,老夫就緣,揭秘一二,勿道他人:二子一為木命,一為土命,奈何以車軾、車轍名之,未知意下如何?老蘇正待回稟,耳畔一聲馬嘶,撲稜稜一個激靈,旋醒。

老蘇遂面南拜而再拜,口中囁嚅有詞:「謹遵大仙囑!但願吾兒軾、轍,不為人間浮名累矣……」

外出辦事,間隙草就,博君笑耳,萬勿當真。


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蘇洵再給蘇軾蘇轍兩兄弟起名字的時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還寫了一篇文章來說明「軾」「轍」兩字的意義。題目叫《名二子說》

全文如下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作者通過為二子(蘇軾、蘇轍)起名一事,借物喻人,針對二子各自性格中的長處和弱點,闡述做人處世的道理,提出自己的期望,教導二子要為天下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第一段說明為長子(蘇軾)起名為「軾」的用意。先講車輪、車輻、車篷、車框這些主要部件對於整個車的作用,用以比喻長子的思想品格,在主要方面都符合處世做人的道德。接著又提出與這些主要部件相比似乎並不那麼重要的「軾」(即設在車箱前面供人依靠的橫木)的作用,軾的作用雖然沒有其它主要部件那麼重要,但若沒有它,這車也就不完整了。顯然,軾在車中起著使其更加完美的作用。這一層意思,是針對他認為長子性格中的缺點說的。最後,作者進一步把他為長子起名為「軾」的意圖挑明,原來他擔心長子不善於掩飾檢點自己的行為。在蘇看來,蘇軾的率真直爽、表裡一致、不善掩飾的性格,是不符合封建時代處世做人標準的,這反映了作者本身的局限性。但是,從他對蘇軾性格主要方面「皆有職於車」的肯定來看,作者對蘇軾的期望,其主導方面仍然是正確的。

第二段講述為次子(蘇轍)起名為「轍」的意圖。文中先講車轍對「天下之車」行進的重要作用,接著進一步說明,「轍」儘管作用如此重大,但車在行進中的功與過、福與禍,卻與它無關。作者用「轍」這種超然功過的態度,比喻次子(蘇轍)性格,他為次子起名為「轍」,正是想藉此肯定蘇轍這種超然福禍的處世哲學。從表面上看,好像作者在向次子傳授明哲保身的處世方法,其實並不盡然,作者畢竟肯定了轍對於「天下之車」的重要作用,他給次子起名為「轍」,主要還是希望蘇轍為「天下之車」貢獻「轍」一般的力量。在蘇看來,既為「天下之車」出力,又能遠離福禍,那是最理想的為人之道。 這篇散文在藝術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於巧用比喻。作者借「輪輻蓋軫」和「天下之車」的比喻,比喻一個人的作用與天下國家大業的關係,用「軾」與「轍」同整個車行進的關係,比喻一個人完善道德成就大業應當具備的才能和修養;用「軾比附蘇軾性格中的「不外飾」。用「轍」「善處乎禍福之間」的特點比附蘇不參與功過禍福之爭的性格特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