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世界盃,被國際足聯稱之為馬拉多納「一個人的世界盃」。馬拉多納在那屆世界盃率阿根廷隊一路過關斬將,直取世界盃冠軍,因此登基為球王,而在1986世界盃的1/4決賽中,阿根廷隊以2:1擊敗死敵英格蘭隊,馬拉多納打進過手球,而這個手球被稱之為「上帝之手」。

「上帝之手」這個詞的的來源,是因為馬拉多納在取勝之後曾接受足球媒體採訪,評價這個進球時,馬拉多納回答道,「一半用迭戈(馬拉多納)的頭,一半用上帝的手」,因此,老馬的這一進球,就被稱之為「上帝之手」。至於題主問上帝之手不算犯規嗎?肯定算犯規呀,但那個年代沒有VAR視頻技術,你犯規沒被裁判發現,英格蘭也就喫了啞巴虧。

更何況,那屆世界盃有個特殊的時代背景,就是阿根廷剛剛在馬島戰役輸給了英國,阿根廷國民們很希望阿根廷隊能夠在世界盃足球賽場上為國家報仇,哪怕馬拉多納用手球的方式擊敗英格蘭隊,也被阿根廷球迷們覺得大仇得報。

而馬拉多納在這場比賽,除了上帝之手,還有一個過五關斬六將的世界盃賽事最佳進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球迷們對「上帝之手」的注意力。

你對馬拉多納上帝之手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如今可能有很多年輕球迷會詬病老馬曾經的」上帝之手」,

認為那是個純粹的手球,用那種方式取得進球是勝之不武的行為,甚至稱之為小偷、騙子,但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純獨立的存在,足球世界自然也是如此。

發生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以阿根廷的失敗投降告終,因此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的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上的那場英阿之間的1/4決賽自然有著足球以外的特殊意義,這一點是無法迴避的。也許是天意使然,讓那場比賽充滿了神奇和經典,於是纔有了世人皆知的」上帝之手」和「連過五人」。在那一時刻、在那種場合,當在機緣巧合下出現那樣的機會,馬拉多納用手將球打入其實無可厚非,我想換成任何一個人也會做出同樣選擇。

那個時刻其實無關什麼公正競賽,那裡有的是一種家國情懷,是一種民族情節。當馬拉多納率領阿根廷隊面對憑藉船堅炮利讓自己祖國受辱蒙羞國家的球隊,戰而勝之是球員內心的使命感使然。

足球原本就是和平年代的戰爭,勝利是終極的目標,手段只是實現的方式,何況原本還有裁判和規則掌控。馬拉多納只是在那一刻做了他想做、他也能做的唯一選擇,這是其內心的真情流露,源於年輕人的血氣方剛,無關什麼人品。因為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的這場比賽原本就遠非一場普通的足球比賽,只不過在那一刻上帝站在了阿根廷一邊,上帝把他的手附在了馬拉多納的手上而已。

而在此後的比賽中,在又一時刻,上帝可能再一次助了阿根廷一臂之力,而這一次化腐朽為神奇的工具變成馬拉多納的腳。

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馬拉多納就是足球場上的上帝,他先是用「上帝之手」戲弄了對手,而之後又用他的腳以令對手目瞪口呆、膛目結舌卻又不得不心服口服的方式終結了對手。這場勝利、這種方式、這個過程帶給阿根廷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快樂和滿足是難以言喻的,那種極致的快感妙不可言,絕對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向傳奇致敬!

86年世界盃時,阿根廷與英格蘭相遇,馬拉多納打入一記史上最偉大的進球後,又在對方禁區起跳中用手打入一球,動作相當隱蔽,騙過了裁判和全場球迷。事後,記者向馬拉多納提到此球,馬拉多納說:那是上帝之手吧。這就是這句話的由來。當然,是屬於犯規的,但能騙過裁判的犯規,也要有相當水平的。一代球王的犯規也有如神助一般,不服不行!


犯規但裁判沒看出來


當然是犯規動作。


說到上帝之手最先想到的是馬拉多納率領的阿根廷打英格蘭,還有梅西。這種情況是由於當時主裁視線有限無法看到當時是否手球,進球球員也會考慮球隊榮譽成敗,也不會承認手球,更多時候會說因為當時只想進攻而忘記是否有手球,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引入視頻裁判以後,這種情況基本不會再次出現,當然當爭議不在球賽的精彩程度也會有所下降。


上帝之手指的是八六年世界盃阿根廷對英格蘭時阿根廷進的第一個球,是馬拉多納用手捅進的,否則當時矮小的馬拉多納無論如何禁區內在高大的英格蘭門將面前將球頂進。但是裁判誤判進球有效,阿根廷一球領先。事後記者們多次問馬拉多納,馬拉多納說是上帝進的。後被稱為上帝之手。喜歡他的人用這個詞讚賞他,不喜歡的人用這個詞嘲笑他,特別是英格蘭人


手球肯定是屬於範規,只是裁判看沒看見的問題。


當我看完所有進球的時候,我很慶幸每場比賽我都看了。突然想起今年自己也熬了不少夜啊


如果馬拉多納1米8,或者再跳的高一點就只有上帝沒有手了。犯規就是犯規,不必吹捧美化,有缺點的球王終究是球王。現在有了視頻裁判,上帝之手難再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