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慈原創| 書香氣與商業味兒並不違合一一在商業書店做最有文化的悅讀會

其實讀書只是個最日常化的普遍行為。既然是常態化的東西,在哪兒讀,以什麼方式讀真的一點兒都不重要,但是一定要拿來說道說道,區分區分,那我們就來看圖說話,反正有圖有真相,事實勝於口水論戰。

去年十月底,我從悉尼回到廣州,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每個周末我都在廣州城中幾家最濃商業氣息的新型態書店裡主持《開卷廣州一一悅讀經典》系列讀書會。一共做了十一場。還有多場「廣州首屆國際文學周」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還有「女性終身學習」的系列講座等,都發生在各大商業書店裡。

我給大家看的是這十一場悅讀會的篇目內容、主講嘉賓、現場圖片等資料,也看看其它活動的小花絮,用事實來說明一下書香氣與商業味兒並不違合的道理。

像你一樣的人一一著名作家艾雲談法拉奇《風雲人物採訪記》

在玫瑰色的幻想中——申霞艷教授談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張鈞教授談一一汪曾祺與當代文學中的「歸隱派」

生命之輕重與空性 ——哲學博士林宋瑜讀米蘭昆德拉《不可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馬橋詞典》——黃燈教授談韓少功筆下的汨羅

交往的邊界一一創意寫作博士王雷雷談《小王子》

生命的容器——著名作家王威廉博士讀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滕威教授:《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 ——讀簡·奧斯丁與大英帝國

郭冰茹教授:老舍先生《貓城記》中的國民性探索

專欄作家黃佟佟: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裡做一條水草一一讀《無人生還》

做自己生活的設計師一一費勇教授談明代文震亨物質手冊《長物志》

你讀的書形成你的知識譜系,你的知識譜系形成你的三觀,你的三觀決定了你的選擇,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

所以,讀書改變人生。

讀書吧,不管什麼方式,不管在哪兒讀。

希望回答好了你的問題。

謝謝你讀了。

所有圖片來自我親歷的讀書現場。


感謝大師兄的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傳統的故宮文化,變成了深入人心,尤其是受年輕人喜愛的文創產品主力軍,而且年收入10億?

看似不搭界的兩個問題,道理其實一樣。

商場中進駐的書店:誠品書店、中信書店、三聯書店、單向街書店、Page One……等等,都在豐富人們茶餘飯後的生活,也在人們進行物質補充的同時,提供精神食糧。

難道這些以商業化面貌面世的書店,提供更好服務的書店,就失去了書香氣息嗎?

曾經做過一次絲綢之路的旅行,一路在所到城市的新華書店打卡,買當地地圖、蓋章,這是一個好玩兒的遊戲,可以鼓勵自己在獨行且充滿未知路上堅持下來,幾乎每個新華書店都長得類似,幾個店員,加上沒有太多陳列設計的書架,沒有固定的閱讀區,沒有讓時光慢下來的咖啡角,沒有可愛的文創小物,似乎這樣的場景,永遠是給那些購買教課書籍的父母或者學生準備的:目的明確,買完就走,即便用遊戲的方式來引導自己前往,最終還是索然無味。

我們再來看看蛻變後的新華書店:

書店引進「個人數碼助理」等智能服務,還開設有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好書推薦」等,各地的新華書店,還發起了「全國最美新華書店」的評選。

如果有一個書店,讓你走進去,如同走進了自己家的書房,你會不會去?你願不願意帶著孩子去?

這樣溫暖、優雅的閱讀場所,不僅讓那些專門來閱讀和購買書籍的人,不想離開,還會吸引很多年輕人來拍婚紗照、藝術照、小視頻能,成為打卡聖地。

從設備陳舊,經營業態單一,無法滿足讀者多樣化需求的狀況,蛻變到目前讓人流連忘返的閱讀聖地,可以說,新華書店早該如此。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這裡,下次見~


我拿兩個書店做比較吧,新華書店和西西佛書店。

1.從經營性質上來說:新華書店是全國最大的書籍傳播渠道方,也是「兩教教材」的唯一供應商。是類似於古代「皇商」的存在。

西西佛書店才是典型的商業書店,現在很少有哪家書店是靠文化氣息去吸引人了,但是西西佛靠著咖啡+書的組合讓一個商業書店愣是變成了文化旅館,讓中國的傳統書店瞬間感覺到了壓力。即便是新華書店,現在也在向西西佛書店學習。我認為這是新華書店的進步。

2.從經營的出發點上來說:新華書店是全國各地校園選拔人才的重要輔助場所,是中國的百年大計。因此幼小初中高大學等輔助材料和技能型書籍,往往在書店中佔了大量的面積。

據我與山西新華書店的交流,中國很多新華書店是賠錢的。因此近年來新華書店多了很多合作項目,比如校園內的書法教室、心理教室、無塵粉筆、紙等等。成為校園品類的一大競標主體,以彌補虧損。

但是西西佛書店中的產品,面向學生升級學習的書並不多,他更看重以圖書氛圍來營造文化,達成銷售書或者飲品的目的。蒙皮書的銷售模式,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我覺得吧,新華書店的書香氣息可能沒有太多變化,還是那些個品類。但是個別的商業連鎖書店起來了,人家就是賣氛圍,賣西西佛文化,新華書店當然比不過。感受過西西佛以後我當然會覺得新華書店沒有什麼了。


這個問題和我們現在的校園變化也貌似。純粹的地方已不再純粹!以前的新華書店可以閱覽然後購買,所以書香氣濃,現在純變成了商品交易的地方;學校不也是嗎?以前學校除了教書還要育人!老師看中的除了學生的成績以外,更注重品行道德的樹立與培養,成不成才先成人!可現在呢?學校也快變成為考試而設立的機構了,只注重成績,一葉障目!學生的心理成長,三觀的建立,全然不顧!

學校和書店的定位在哪裡?本質在哪裡?

無利不起早的思想比比皆是!和成績沒關係的書不看,也不好賣!成績不好的學生,其他都別講!所有的奔波不是為利就是為名,缺乏傳統知識的滲透,無用之用還能理解嗎?有這樣的環境嗎?書店都謀利去了


曾經充滿書香到商業氣息的書店,看似丟失了傳統,實乃社會發展的縮影,記得有句經典的話:打開窗戶,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飛進蒼蠅在所難免。發展是硬道理,只有搞活經濟,贏得了雄厚的經濟實力,才能發展文化。當然,也不能一味追求物質利益,要把握好度,充滿商業氣息的書店,還應堅持主流方向,保持書店屬性不變。在上海松江有個鐘書閣,面積不大,兩層小樓,房屋的四周,地板下、屋頂上充滿了書,讀者穿行於書的世界,書店裡有咖啡、飲料、休閑以及小孩活動的場所。這種充滿溫馨的商業氛圍,正是未來書店發展的方向。


關於新華書店被商業化這個問題,本人可以簡單說一下個人的看法。①點,現在社會多元化,書店也可以多元化,單一的書攤形式,難以滿足現在信息化。你想想,你去書店就只簡單的賣書嗎?其他零零散散的東西也是要「配套"。

②點,傳統書紙形式的書本生存難,現在隨便手機,電腦有什麼書有什麼書,誰還有用逛街玩的時間去待在書店。

③適者生存,當其他書店都在改變,你還以不變應對迅變,這合適嗎?要想跟上時代的腳步就得改變。

商業化是必然的模式,但如何在商業化中還能保持一份該有的「書香氣"這也是必須的。


新華書店,這四個字,他們有時候不配,掙學生的錢,數錢都數到手抽筋了,做的都是獨門生意,有人說現在好多新華書店都是虧損,我要在這裡說,不要騙人了,新華書店給學生,輔助教材,全都是些垃圾,不管你要不要?都要收錢。一個學期1000多塊錢


是人就得吃飯,新華書店是企業,企業是要效益的,沒有效益哪來的工資?

我是新華書店職工,我們每年都有政治圖書的任務,少則一萬,多了沒數,這種書很難推,你在行政單位認識個領導還能推基幾本,不認識就背回家,錢從工資扣


隨著電子書藉的出現,個人需要書藉的要求減少,如果不是學生書藉的需求量多,新華書店基本沒有大的作用,所以新華書店要改進新時代書店的要求,改變書店的形式,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時代在改變,如果傳統行業還跟以前一樣發展,必然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