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會結束後,著名作家範小青在麥家理想谷II題字留念 諸丹/攝

  最近,電視劇《都挺好》引爆熒屏,拍攝地蘇州同德裏也引來衆多關注。昨日,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範小青,攜其新書《滅籍記》來到寧波書城麥家理想谷II。範小青在採訪中提到,自己的童年時光都在同德裏度過,新書中的故事也與這片民國老宅有着衆多聯繫。

  當“身份”與新晉網紅地同德裏碰撞,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範小青和寧波讀者進行了分享。

  談家鄉

  新書故事大多發生在《都挺好》的同德裏

  範小青從小在蘇州長大,畢業於蘇州師範學院(現爲蘇州大學)中文系,1985年初進入江蘇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先後出版了《女同志》、《赤腳醫生萬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等長篇小說20多部,中短篇小說400餘篇以及散文隨筆等多篇。作品先後榮獲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有多本作品翻譯到國外。

  “創作新書的初衷就是想寫一個以‘回到蘇州老宅’爲主題的故事。這座江南水鄉的園林之城,有着獨特的歷史和韻味。我生長在這裏,城裏的老宅在我心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範小青透露,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的拍攝地同德裏,就是她小時候住的地方。“昔日同德裏的老宅中,走進大多數人家,擡頭就是一塊頗具書香氣息的牌匾,往裏走還會有一副從民國延續至今的對聯,裏面有着教人向上的內容。我在這裏生、這裏長,同德裏承載了我的年少時光。在新書中,讀者能看到同德裏的一些人、事、物,能感受到蘇州老宅中獨有的魅力。”

  談“身份”

  時代轉變會形成縫隙這是非常好的寫作時代

  分享會中,範小青講述了新書中的主要故事脈絡。書中主要分爲兩條線,主人公吳正好就是所謂的“假子真孫”(一種封建時代的陋習),父親吳永輝是爺爺奶奶領養的,父親可以稱他們爲養父養母,但吳正好卻不能喊養爺爺養奶奶,得規規矩矩地喊爺爺奶奶。因爲一紙祖屋契約的意外出現,無形中改變了主人公的命運,他不得已踏上了尋找父親的親生父母鄭見橋和葉蘭鄉的道路。故事的另一面,主人公親生爺爺的妹妹鄭見桃也陷入了身份的泥潭,由於檔案的意外丟失,她不得不“借用”各種別人的“身份”,才能艱難地生存下來。更艱難的是,由於嫂子葉蘭鄉的檢舉揭發,她不得不背井離鄉。當吳正好歷經艱難,見到姑奶奶鄭見桃的時候,兩家人發生了親情和物質上的糾葛。

  整本書都是關於“身份”來展開。而“身份”這個問題,範小青認爲正是時代變化中無法控制的東西。“時代發生轉變的時候會形成縫隙。在新舊交替時,舊規則沒有被完全打破,新規則也沒有完全得到確立,這時候就會產生縫隙。這個縫隙裏面就是不可預知的種子,這種種子就是文學的種子,這是非常好的寫作時代。”範小青如此總結道。

  談寧波

  很期待寧波作家寫家鄉老宅裏的故事

  現場有讀者提問道,是不是隻有身份證才能證明身份的問題時,範小青認真地回答道:“首先,我就想寫一寫普通中國人的事,一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有點煙火氣。另外,如今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除了一張身份證可以解決關於身份的問題,還有檔案等其他因素。我希望讀者能在書中看到我們普通人,在面對心靈和物質層面的選擇時,能面對現實,更能直面自己的內心。”

  她也談到了對於寫作的一些感觸。“如果說短篇小說,是作家對於突發事件的感觸。長篇小說就是人生閱歷的積累,久而久之想要動筆講述這個綿長的故事。另外小說不同於電視劇,不一定要給讀者一份大團圓的結局,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或者一個發人深思的結束都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會前,範小青老師還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對於寧波這座城市,她有着很好的印象。“我前些年來過寧波,寧波也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除了天一閣也有很多非常漂亮的老宅,我很期待看到寧波作家寫家鄉老宅裏的故事。” 現代金報通訊員胡燕 陳吉 記者朱立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