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是我,這與我們自身的記憶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至少在哲學意義上是如此。我們的行爲舉止、情感牽絆、所得所失無一與記憶無關。當一個人喪失所有記憶的時候,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人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個。可見記憶是多麼不可或缺。然而,我們每個人雖然都擁有記憶的能力,但記憶本身似乎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從一出生,我們便試圖記住每一件事,記住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個等式以及每一個單詞。拿着一篇幾百上千字的課文在書桌前夜背是所有人都有過的經歷,那個時候,感覺記憶好難。

有的時候,我們會不走心的發表感慨,記住好難,忘卻卻如此簡單。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科學家研究發現,“忘記”其實要比“記住”難得多。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只要我們想一想就會發現,忘記真的是太難了。現在,在我們面前擺上一篇文章,它是一千字也好,兩千字也好,甚至是一萬字都好,不論你的記憶力好壞,只要加以時日,早晚我們都能將它背誦下來,說白了,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忘記就沒這麼簡單了,現在你可以嘗試一下忘記自己手機殼的顏色,看看你大概需要多久纔能夠忘記這件小事。

也許一年,也許兩年,甚至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我們總感覺記憶是一件主動的事情,而忘記則是一件被動的事情,事實上並非如此,忘記和記住是一樣的,都是大腦所具備的一種功能。爲了弄清楚這件事情,德克薩斯大學的科研人員邀請一批參與者進行實驗,他們將參與者分成兩組,讓其中一組試圖記住一張圖片的內容,而讓另一組試圖忘記所看到的圖片。在實驗的過程中,科研人員對每一個參與者的大腦腹側顳葉皮質進行掃描,結果發現被要求忘記圖片內容的一組大腦腹側顳葉皮質區域活動更爲劇烈。

而這一部分大腦區域正是負責處理感官知覺的。這個實驗充分證明瞭忘記是大腦的一種主動功能,而且要調用這一功能需要耗費更多的力氣。當然,大腦對於不同的事物的忘記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事物容易,而有些事物則相對困難一些,科研人員發現,越是無意義的事物越容易被忘記,越是意義豐富的事物,想忘記則非常困難。比如一棵樹的樣貌,我們很容易忘記,因爲這棵樹對於我們並沒有特殊的意義,相反,媽媽的面容則很難忘記,因爲這不僅是一副面容,還包含着諸多情感上的牽絆,意義重大。

那麼人腦爲什麼要設計一個用於忘記的功能呢?因爲人需要從某些有害的記憶之中解脫出來,不良的記憶不僅會讓人心情不悅,還會帶來生理上的疾病,甚至會導致重大病變,所以大腦會給我們提供忘記這些記憶的機會。那麼,科學家爲什麼要研究關於“忘記”的功能呢?因爲科學家試圖找出最佳的“忘記”方式。我們說過,記憶對於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記憶與忘記的機制對於大腦研究以及精神疾病的治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安靜的夜晚,我們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曾經忘記過什麼重要的事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