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近日,英國藝術品收藏者馬克·韋斯特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從中國福建帶回的幾件茶器“建盞”已全部出售了。這也是第一次有人將建盞帶到英國,一開始,馬克並不確信這種茶盞在英國是否有市場。

馬克·韋斯特向記者展示建盞。強薇 攝

這幾件小小的茶盞,也不知不覺中成爲了貫通東西方文化的“使者”。馬克告訴記者,相傳古代的日本僧人從中國天目山一帶將幾隻黑釉茶盞帶回,將其稱爲“天目盞”,而如今“天目”已成爲這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稱,中國元素就這樣“水到渠成”地走向了世界。

在今年梅費爾古董藝術展上展出的建盞。強薇 攝

幾百年來,中國的瓷器在英國一直頗受歡迎和追捧。無論是溫莎城堡、白金漢宮等皇家宮殿還是貴族的私人宅邸,亦或是赫赫有名的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等,都收藏有數量衆多的中國瓷器。近年來的藝術展、拍賣展上,也不乏中國瓷器的身影。從欣賞中國瓷器的獨特氣質,到進一步瞭解中國文化,讓不少英國收藏者與中國結緣。

建陽窯黑釉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近年來,建盞的熱度持續升溫,受到了各類愛好者、投資者的青睞,造就了建盞市場“一盞難求”的態勢。建盞很火,人們主要看重的是建盞作爲工藝品的藝術價值,雅緻敦厚的造型,考究的紋飾圖案,精細巧妙的形制工藝,但建盞背後蘊含的文化魅力,卻知之甚少。

建窯黑釉兔毫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建盞,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技藝的巔峯之作。始燒於唐朝末五代,盛燒於兩宋。因茶而生,因茶而寂。建盞的燒製技藝曾經斷代七百多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陶瓷界名家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致力於恢復建盞燒製技藝,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於收藏建盞。

建窯黑釉兔毫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的文物都飲茶習俗很受朝鮮人的讚賞,朝鮮人喜愛喝茶,他們常用的茶具之一就是黑釉兔毫碗。因此,建盞在宋代就已大量被海外國家和地區收藏及使用。

曜變天目建盞

最著名的這個曜變盞在日本的大正年間,就是我們的民國初年1912年的時候,由日本藏家三菱集團的財閥,巖崎彌之助當時拍賣買下來的他當年是十六萬七千日元買下的這個曜變天目,十六萬七千日元,可能你會說這沒多少錢 我今兒也能買。十六萬七千日元大概現在合一萬來塊錢。但你知道嗎,當年他買盞的時候,日本東京一百二十日元就能買一套別墅。一百二十日元如果買一套別墅的話,那這裏大概算一算能買一千三百棟左右的別墅。我們現在一聽就暈了,說這一茶碗頂一千三百套別墅。中國還沒有一個地產商能在一個別墅區中蓋一千三百個別墅。蓋個幾百個就算很大的別墅項目了,可想而知這件建盞有多珍貴。

福清窯黑釉盞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館、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福建博物館、香港馮平山藝術館等各大博物館、藝術館,均有收藏建盞。

從已掌握的資料看,建盞在英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及私人收藏機構都有收藏:如大英博物館、哈佛大學東方藝術博物館、澳大利亞國立博物館。

建盞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建盞之中最珍貴爲曜變,極其難得。就拿日本國家級寶物曜變天目來說其斑紋特點:在黑色底釉中浮現着大小不同似羣落狀分佈的斑點,再自然光照耀下,這些斑點周圍圍繞有紅,綠,藍等色彩的光芒閃耀。曜變盞的燒成至今無人掌握。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建盞,收藏需加謹慎。建盞可以分級爲實用盞、工藝盞、名師盞、藝術盞。不管如何分級,任何一隻盞,都是獨一無二的,都需要我們去珍視、去呵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