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驚天佈局!

世界永遠年輕,而你終將老去!

3月11日,傳來阿里巴巴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的消息。至此,繼此前提前入股圓通、中通後,阿里系快遞再添年輕血液,馬雲旗下的菜鳥網絡真的像一張無邊的網在天際張開!

在很多人看來,這張網就是爲順豐準備的。

順風和阿里,是怎麼由一對“閨蜜”到“相見兩不看”的?

回首6年前,順豐還和阿里一起擘畫過中國快遞的未來:2013年5月,阿里組建了野心勃勃的菜鳥網絡,順豐、圓通、申通、中通、韻達都是該網絡的股東,各佔1%的股份。

同時,阿里和順豐也通過收購或聯手同行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比如說,阿里繫於2015年4月投資圓通,圓通上市後,阿里系在圓通的佔股爲17.5%;而同期成立的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中,順豐系佔股41.4%,中通佔10.36%、申通佔9.45%、韻達佔14%。

但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2016年,傳出順豐豐巢和菜鳥在合作中產生分歧。

接下來,在2017年5月22日杭州雲棲小鎮舉辦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峯會上,“三通一達”董事長悉數與會,但順豐的王衛並未參加,這也向外界傳導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你走你的路,直到我們再也無法接觸。

2017年6月1日,雙方之間的爭議達到高潮:除了相互指責對方,雙方還切斷對方的數據接口。

也正是在6月1日這一天,騰訊雲悄然入局,京東“無縫”上線了豐巢業務——看來在決定和阿里撕破臉之前,順豐這邊早就找好了退路。

2018年5月,已和順豐正式破裂的阿里巴巴擲出13.8億美元投資中通,持股約10%。

如今,在阿里巴巴46.6億元入股申通後,這場恩怨終於有了新的劇本。

王衛正在爲拒絕馬雲付出慘痛代價?

阿里入局申通後,現有的國內快遞格局會發生改變嗎?答案是肯定的。

簡單地做個量化分析。

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順豐的營收是635億元,而申通快遞的營收是111億元,同期圓通和中通的營收分別爲186億元和120億元。

也就是說,“三通”的總營收大約爲順豐的66%,就算三者加在一起,也不至於對順豐產生致命威脅。

但是別忘了馬雲手裏還有一張牌:韻達。

雖然阿里還沒有大手筆投資韻達,但韻達一直都是和阿里同一個戰壕的友軍,而按照阿里的做事風格,年內阿里入股韻達應該是大概率的事件。

韻達2018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爲92.5億,大約是順豐營收的14.6%。

於是,雙方力量的對比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算上韻達,“三通一達”在絕對營收上是順豐的80.6%。

而阿里超強的技術賦能和融合能力,肯定會突破剩下不到20%的空間。

事實上,包括通達系自己都很清楚,目前通達系做的都是同質化而不是差異性競爭,和順豐相同,他們還處在打價格戰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初級階段。但是,在阿里的整合能力和技術優勢下,“三通”這幾盤簡單的食材能炒出什麼樣的菜,非常讓人期待!

此前,馬雲曾多次闡述自己的快遞物流夢想:全國24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送達。

馬雲正在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而王衛正在爲拒絕馬雲付出慘痛代價?

能救順豐的,不僅是順豐自己!

如果說順豐這麼多年來一直保持着國內快遞一哥的地位完全是同行的襯託,那麼現在則完全不同了。

因爲之前阿里的戰略規劃並沒有完全到位,而在入股“三通”,特別是不久韻達歸位後,順豐的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

事實上,順豐現在已經有些不好過了。

首先是債務傳聞。據傳,順豐目前負債高達300億,如果傳言是真的話,這麼沉重的債務,即使是沒有阿里收購申通的“神助攻”,稍微處理不當,順豐也有可能自己先把自己給壓垮了。

其次是同行的趁火打劫。

這幾年國內經濟整體狀況並不太好,消費降級和消費升級是雙向相行的,“三通一達”的低價快遞服務還是有很強勁的增長空間,事實上電商快遞中比例最高的還是“三通一達”而不是順豐;同時,在大件快遞領域,德邦快遞雄霸其中,順豐想進入的機會也不是很大,前有虎豹,後有狐狼,順豐想再進的每一步,都必須時時在意,步步留心。

而順豐要想保持住行業優勢,只能不斷加大投入,比如說,擴大投入飛機場、採購飛機,但問題是,成本消耗過大,會大幅度降低利潤。

這從2018年順豐的財報看得很清楚:整個2018年,營收增長27.6% 淨利潤卻下滑4.57%,市場佔有率幾乎沒有增長。

更可怕的是,面對阿里咄咄逼人的攻勢,順豐如果沒有周全的應對之策,市場份額可能會進降低,企業債務可能增加,下一步,人員流失、網點收縮、服務品質下降等諸名問題就會集中爆發。

如果說此前,順豐的行業龍頭地位沒有被削弱是因爲服務過硬,現在則要面對資本、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全面挑戰。

這時侯能救順豐的,不僅僅是順豐自己!

作者:電商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