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化學實驗室出事了,也讓我心裏很難過。

據微博@北京消防:12月26日9時34分,市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2號樓一實驗室發生爆炸,消防部門立即調派8個消防中隊、30部消防車趕赴事故現場處置。10時20分,火情得到控制。經覈實,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實驗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

也許是因爲自己讀的是化工的博吧,所以對實驗室安全特別敏感。畢竟在人民羣衆的心裏,學物理的一聽就是偉大的天才,但學化學的就給人一種神祕又危險的形象。

許多剛認識我的人都會問我:“畢導你們清華化工的出來是不是就可以輕鬆當絕命毒師啊!” “你們是不是用身邊的東西就能輕鬆制炸藥啊?”

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許多人在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之後,都會評論“實驗員太可憐了,化學實驗室太危險了”“做科研真不容易,時時刻刻都要擔心自己的頭髮和安全”“珍惜你身邊學化工的同學吧……”

這些話總讓我很想辯駁。化學實驗室裏有那麼多有毒試劑、火源、高壓鋼瓶,能不危險嗎?當然有危險。但在我心中,危險是絕對的,安全是相對的,把危險因素控制在我們能允許的限度範圍內,就是安全的。

但我又覺得辯駁起來很蒼白,因爲你再怎麼說什麼規範什麼意識,一起又一起的事故還是發生了啊,還是有3名同學在實驗室裏出事了啊。

我有一個粉絲羣,叫“畢導的生化民工交流羣”,羣裏面還有和出事的三名同學同一個課題組的羣友。新聞是遙遠的,但是一旦發生在自己身邊,就會讓你覺得這事的主人公可以是別人也可以是你。所以在這我很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說說實驗室的安全防護。

畢竟在大家平時看的逗逼公衆號背後,我還有另一重官方身份:清華大學實驗室安全大使。

一、高中時期的中二少年

我們從小就聽人說“安全第一”,但安全這種事情是最容易被當成耳邊風的。

高中時期的小男生往往以調皮搗蛋爲榮,以乖巧懂事爲恥。剛剛學化學的人,都會記住氰化鉀能殺人於無形,硫酸硝酸王水的腐蝕性特別牛逼,扔到水裏會爆炸!如果能偷點鈉做惡作劇,就算被教導主任批評都感覺很沾沾自喜。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叫“剛學化學時有什麼作死的行爲?”當時我水完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後,簡直是氣得渾身顫抖。

各路答主們爭先恐後地炫耀自己的作死行爲。比如在各種地方做鋁熱反應,把郊區柏油路燒出大坑,把課桌燒穿;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偷偷把鋁和NaOH混合制氫氣在教室裏引發爆炸;在教室裏用沸騰的銨鹽溶液薰同學;從實驗室偷鈉在廁所裏炸屎;把偷來的鈉放到褲兜裏導致褲子被腐蝕掉;自制炸藥炸死學校池塘裏的魚……

我實在是不能理解這些危險、破壞公共財產、害人害己的事情爲什麼能以光榮的語氣講出來。一個猜想:把高級的危險經歷用輕描淡寫的口吻講出來有非常好的裝逼效果。

高中的時候我也很中二,別人問我爲什麼喜歡物理和化學,我會擡起驕傲的頭顱說“因爲我喜歡做實驗!”現在讀了博再回過頭看,當時我懂個屁的做實驗。

我喜歡的真的是做實驗嗎?不是,我享受的是那種“高級的調皮”,當很酷的高智商壞蛋被同學們崇拜的感覺。至於這個實驗讓我學到了什麼原理?這個實驗是如何設計的?那不重要,只要讓同學們看到我能駕馭很牛逼的化學現象就可以了。

所以在這裏我想對初高中的同學們說,物理、化學、生物都是很有意思的學科,它們的實驗也都非常有趣,但做實驗的時候要認真不要中二,要對科學心存敬畏,要在做實驗的時候多想一想好玩的實驗現象之上的東西。

二、搞科研真的有那麼危險?

本科入了化工的坑,成爲了實驗室搬磚民工的一員,在實驗室犯過不少錯,也看到了許多大小事故。

大二的時候在高化組裏打雜。有一天在鍋裏做一個DMF溶液的反應,油浴,忘記把溫度棒放到油裏了。油浴鍋當時可能也在想爲啥測出來油一直不升溫啊。我也是心大,當時偏偏出去吃中飯了……等我回來,DMF都特麼沸騰了,嚇得我冷汗出了一身,溶劑沒燒乾真是福氣。

這玩意就是鍋

導師淡淡地讓我把產物爬個板,說也許你的安全事故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反應呢。自那以後,我凡是用鍋,都萬分謹慎,加熱的時候確保人鍋合一,鍋熱人在。

大四在高物組做畢設。有天師兄在馬弗爐裏900度分解完聚酰亞胺,就把爐子關了坐在旁邊水人人網,但爐子的餘溫還有幾百度。這時我過來用馬弗爐,差點就用手去碰爐子,好在當時師兄一聲怒吼把我當場喝退,讓我的手沒變成紅燒豬蹄。

馬弗爐就這玩意

自那以後,我養成了在自己的實驗旁邊留字條的習慣,比如“很燙勿碰”、“誰動我反應誰傻逼”,“非常難聞別湊近”之類的。

用乙醇提取西紅柿裏的蕃茄紅素時,我一個同學放的西紅柿太多,磁子攪不動,西紅柿漿積熱炸飛天,天花板上變成了兇殺現場。

拍照的時候他已經擦乾淨了

本科班裏有個姑娘穿着拖鞋做有機,冰醋酸滴到了腳面上,痛得當場學會踢踏舞。

放張有機實驗課合照,大家都很完整

幾年前我係英士樓裏有人打碎了一瓶甲醛溶液,當時跑得快的都溜了,跑得慢的就只能在原地哭,當然主要是被甲醛薰哭的。

有次我用布氏漏斗抽濾二氧六環的溶液,懶得把真空泵搬到通風櫥裏就直接抽了。剛開抽,我前一秒聞到了二氧六環的味道,第二秒已經暈得膝蓋一軟跪在地上了。師兄進來看我跪在布氏漏斗前面,連連誇我科研虔誠,心誠則靈。

有個同學做旋蒸,忘記開冷凝水了,旋了半天發現沒有旋出液體,倒是滿屋子的溶劑味,旁邊不知情的人還在問誰放的屁辣眼睛。

旋蒸

讀博二的時候,有次師兄在鼓風烘箱裏加熱安瓿瓶,跟我說“瓶裏氣壓有點大,你幫我看着點,炸了叫我哈。”當時覺得師兄挺幽默的,直到有一天安瓿瓶真特麼在我面前的烘箱裏炸了。

當時我還在想,反正隔着一個烘箱門呢,一個小安瓿瓶纔多大點威力。但是轉念一想,炸個安瓿瓶的確是屁大點事,那如果炸的是水熱釜呢?是氫氣瓶呢?你還笑得出來嗎?

2015年12月18日,我校何添樓一實驗室發生事故,一名博後在催化加氫時氫氣瓶意外爆炸遇難。當時還有很多人謠傳什麼叔丁基鋰爆炸來着。

以上這麼些亂七八糟的事,有大有小,有些似乎可以當笑話看,有些現在想起來就還是很後怕。但歸根到底,難道不都是因爲自己操作、防護不規範造成的嗎?

你自己做油浴不插油溫棒,燒乾了怪誰?做有機穿拖鞋,被酸蝕了怪誰?懶得去通風櫥裏做實驗,被薰暈了怪誰?

最近,系裏抓得越來越緊了,我們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安全事故也越來越少了。只要你用心理解了你的化學反應,就不會受到它的傷害。

2014年4月,我國曾發生過一次“PX詞條保衛戰”。廣東茂名石化要上一個PX項目,當地別有用心的羣衆把百度百科“PX”中的“低毒化合物”改成了“巨毒化合物”。當時正在清華化工讀本科的幾名熱血少年站出來保衛了詞條的“低毒”釋義並得到了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的採訪,我那時就是熱血少年之一。

後來石化系統非常感謝我們啊!多虧你們清華化工學子,羣衆才理解支持了我們啊!我國PX打破外國壟斷你們功不可沒啊!

再後來呢?2015年4月,福建漳州古雷PX項目爆炸了……炸了……了……

我也爲我國PX項目感到恨鐵不成鋼,我們幾個小毛孩站出來說你們很安全,然後你原地爆炸了???

實驗都是人做出來的,化學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安全。安全都是靠人的知識、專注和謹慎才能達到的。不管是溶解一杯葡萄糖溶液,還是搭一個高壓反應釜,你學懂了,自然就安全了。

三、一個老博士的安全偏方

最後,我想給各位科研人員們一點我在安全方面的經驗之談。

我的實驗室安全理念其實說白了就八個字:不要僥倖,別怕麻煩。

實驗室裏的安全事故,基本都是因爲這種心理:防護好麻煩啊,不防護一下也應該不會有事吧?所以有一些小建議在這裏說給大家。

1、進實驗室,務必穿好白大褂,讓衣服完全覆蓋自己的皮膚。

穿白大褂有四種作用:防護有毒物質、看起來比較像科學家、不讓別人看出你沒換衣服、保暖。夏天穿白大褂很熱的時候,我寧肯裸穿白大褂,也要做好防護。所以你看我公衆號頭像都是穿着白大褂的。

不管你是在深紫的高錳酸鉀還是沾皮變黃的硝酸,穿着白大褂總能保你安全。而且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白大褂上的斑點正是自己科研奮鬥的最好證明。

夏天熱的時候,我寧肯裸穿白大褂

2、實驗室裏別特麼吃喝東西!

門捷列夫曾經說過,如果你在實驗室裏喝了一口飲料,那總有一天你會不小心喝一口丙烯酰胺。

比如我之前在畢設實驗室裏發現過這個檸檬……能吃下去放在喹啉和醚酐當中的檸檬的人也是心大。

3、對高溫高壓心懷敬畏

人手不是溫度計,人眼不是壓力錶,普通的容器裏面可能已經在熱浪翻滾,平靜的閥門背後可能分子在積蓄力量。如果操作裏有高溫高壓的東西,擋好眼睛和臉,戴好棉手套。心裏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危險的。

4、搭土裝備的時候要帶上腦子

工程學科裏,經常要搭土裝備。比如拿鐵飯盒做高溫反應容器,拿煎餅果子工具塗個膜啥的。土裝備裏往往凝聚着前輩師兄師姐們的靈魂,常能以幾十塊的成本解決價值幾十萬的科研重大難題。

像下面這個,是我同學在吃關東煮時得到啓發而設計的Multi-batch油浴RAFT聚合反應裝置,極大地改善了反應效率。

但是搭土裝備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腦子。既然它土,就一定不規範,魯棒性比訂製貨差,更容易出bug。到時候真出了事故,你的土裝備肯定比島津和賽默飛世爾先掛掉。

總之,不要僥倖,別怕麻煩。

我校邱勇校長說過,如果校園沒有安全文化、師生沒有安全意識,一流大學建設也就沒有保障。

我曾經在我們系參與制作過幾個實驗室安全小短片,在此希望對科研人員們有所幫助。科研不易,安全第一。

最後,爲離開我們的三位同學感到深深惋惜!也希望各位科研人員們的實驗都能平平安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