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在反轉群體聲淚俱下的控訴下,在網路上已成為一個臭名遠揚的恐怖生物炸彈和惡魔。那麼它到底是個啥玩意呢?

其實它就是一種除草劑,1971年由孟山都公司發明的。除草劑的出現,完全改變了種植業的勞作方式,使農民或者農業工人們從千百年來除草的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果園、膠園、茶園、桑園、田間勞動變得輕鬆起來,無異於農林業的一場革命。

草甘膦是除草劑里最有名的佼佼者,它可以除幾十種雜草,而且一旦進入土壤就會與鐵、鋁等金屬離子結合而失去活性,從而對土壤中潛藏的種子和土壤生物沒有不良影響。

這種除草劑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植物體內的某些酶和氨基酸的合成轉化而起作用的,因此對人類和動物就沒有什麼毒性,是一種高效無殘留生物製劑。

草甘膦的生產方式有兩種,一種是IDA法,一種是甘氨酸法。孟山都等國外企業主要採用IDA法,流程短、收率高、產品純度好、污染少;而國內多採用甘氨酸法,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這個目的雖然達到了,卻對環保產生了較大壓力。

除草劑的出現不但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還大大提升了農作物和果品等種植業的品質和產量。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勢遠遠大於弊端的事物,近年來卻被社會廣為詬病,究其原因,都是轉基因惹的禍。

反轉們把轉基因聯繫起來的邏輯是加入了抗除草劑基因的轉基因作物,這種作物可以抵抗除草劑的攻擊,所以農民在耕種時使用除草劑只會殺滅雜草,而作物不受影響,這樣就進一步減輕了勞動強度,確保了作物的生長。

其實草甘膦即使是個惡魔,與轉基因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管是轉基因作物還是非轉基因作物,都在使用著草甘膦除草劑,而且相對非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的殘留控制都在更嚴格的監控中,因此從安全性上,無疑是轉基因更勝一籌。

現在不管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作物都在使用除草劑,有沒有害關鍵是看殘留控制,轉基因殘留控制跟蹤的更嚴格。以此反轉的邏輯不是很可笑嗎?反轉群體通過妖魔化草甘膦來妖魔化轉基因實在是沒有任何邏輯性可言。

那麼這個被妖魔化的草甘膦毒性致癌性到底有多大呢?

現在國際上對草甘膦的致癌性爭議較大。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歐盟成員國通過對草甘膦的最終評估,發布了不大可能對人類有致癌風險,並對草甘膦在食品中的殘留量做了更嚴格的控制。

但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把草甘膦列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2A類致癌等級是指對人類致癌證據不充分的物品,包括喝65度以上的茶水和湯類也被列入其中。

即便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所分級,單從致癌性看,草甘膦水溶液比曬太陽、喝葡萄酒、五糧液、吃鹹魚等我們常吃的食品都還要安全,因為這些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把酒精、煙草列為一類致癌物,但我們的很多網民卻在抽著煙、喝著小酒咒罵著草甘膦,這不覺得很滑稽嗎?

事實上,草甘膦比現在正在大量使用的農藥、化肥甚至某些有機肥的安全風險要小多了,而且在使用後幾天就絕大多數降解了。

現在國家已明令禁止了很多高毒農藥,現在也還有很多高毒農藥或明或暗的在使用著,即使配製農藥的一些溶劑毒性也不小。而社會上某些人對這些卻麻木不仁,吃著殘留很大寄生蟲卵很多的所謂「有機」蔬菜,聲嘶力竭的反對著草甘膦,並醉翁之意的指向轉基因,反科學的愚昧嘴臉實在可憐。

科學研究證實,草甘膦的ADI值(經過實驗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為1毫克/公斤體重,即一個5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50毫克草甘膦沒有任何健康風險。

我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都要經過草甘膦殘留監控,絕大多數都沒有監測到草甘膦殘留,少部分監測到很低的殘留,均大大低於我國小麥草甘膦限制殘留標準,即5毫克/公斤。每個人一天能夠吃幾公斤大豆呢?所以反轉群體炒作轉基因作物草甘膦殘留安全性實在毫無邏輯可言。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維權騎士】版權保護之原創作品,侵權將會受到追究,請理解支持謝謝。

到底怎麼發明的,問一問百度就知道了,無需解釋。但是草甘膦到底是不是方舟子之流所說的低毒像食用鹽一樣安全呢?顯然不是,最近孟山都被被法院判2.8億美金的超級巨額賠償金。草甘膦和致癌應該有很大關係。不反對轉基因技術,但是反對當前推廣轉基因食品,我們選擇非轉食品,支持非轉企業。


草甘膦和孟山都以及轉基因的關係在這裡。

方舟子說草甘膦比鹽毒性還低,請方教徒看看下面。


草甘膦由越戰時期美軍使用的大規模滅生性生化武器-橙劑發展而來。其滅生作用機理是:抑制動植物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使植物不能生成新生細胞,同時使植物老代細胞得不到蛋白質補充而枯竭死亡。同理,其滅生作用對動物和人的新生細胞,具有阻斷髮育的作用,使新生的幼稚細胞不能在基因鏈上繼續依序表達,停留在基因鏈的上游,使之成為癌細胞。


美國化武橙劑的升級版!孟山都一直在掩蓋危害真相!孟山都從二戰納粹戰犯生吸收化武器研發者,為銷售除草劑研發出抗除草劑轉基因農作物


草甘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內吸性除草劑,對人又低毒,這種有效成分當初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能否簡述一下其從無到有的過程。


請孟山都和方博士回答並有沒有毒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