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各界人士對人工智能2.0帶來的機會非常興奮,特別是2017年7月8日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一如既往的設定了趕超和引領全球人工智能變革的願景目標,激發了各方力量的關注和參與。工業4.0研究院過去幾年一直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和研發,有一些體會,但總體對中國人工智能普遍樂觀的態度有些憂慮。

部分專家和行業從業者篤信應用纔是中國的機會,但對重塑行業競爭規則的開源項目,僅僅把它作爲技術來源,而非基礎設施,可能是我們在未來10年時間犯下的最具戰略意義的錯誤。

第一,我們對於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的前景雖然樂觀,但對於把主要力量放到消費或金融領域,而不是加強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實在有些擔憂。

開源項目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

工業4.0研究院對積極跟進美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日本和中國做了一個對比,總體來講,日本如同30多年前一樣,仍然加大人工智能2.0的投入,並且是加大製造業領域的人工智能投入,當然,日本也非常重視生活領域的投入。

相比較而言,中國對製造業的人工智能還處於討論階段,具有較大比例的製造企業、IT公司以及研究單位,都對人工智能在製造業的價值存有疑慮,即便是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對製造業應用人工智能缺乏實質性的說明。

這也許從國家戰略上,中國製造就處於趕超階段,但在於新一代人工智能顛覆性創新來臨的時候,由於缺乏理論上的創新,加上國內製造業的環境限制,恐怕要錯過通過人工智能幫助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機會。

第二,人工智能是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它承襲了傳統數字化的技術特徵,但也因爲美國顛覆性創新的影響,工業4.0研究院觀察到,開源項目成爲數字化乃至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會成爲這個階段的重要特徵。

開源項目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

由於強勢的互聯網公司(特別是美國的Facebook、谷歌和雅虎等)一貫帶來的作風,加強了開源項目在互聯網階段的主導地位,並逐步形成了全球數字化發展的基礎設施。在目前新一輪人工智能深化數字化發展浪潮下,開源項目將扮演更爲重要的角色,已經毋庸置疑。

第三,中國在人工智能開源項目上雖有貢獻,但基本上處於理念不先進、產業行爲不明顯、商業模式不成熟的狀態。

在互聯網發展階段,成就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爲代表的互聯網產業,但這些產業大都是利用了開源項目,而非開源項目的貢獻者,它們充分利用開源項目帶來的便利,構建了自己的IT基礎設施,結合到中國大量的互聯網民衆,形成了平臺性的壟斷力量。

雖然期間BAT以及其他互聯網公司做了開源項目運行的嘗試,但基本上不得其法,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開源項目運行模式,難以在中國這樣的互聯網環境下實現。這促使我們一些智庫及研究機構開始提出一個疑問,"中國需要開源項目嗎?"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產業化的開源項目,其根本原因也是因爲開源項目的商業模式不成熟,這也使得開源項目運行的環境難以出現,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了中國幾乎沒有任何開源項目生態成長的環境。隨着信息化跟工業化的融合逐步加深,缺乏開源項目生態的支持,中國製造業的創新生態也許就成爲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對於工業4.0研究院來講,我們不希望只是提出問題和觀點,通過過去幾年時間在開源項目基礎上研發的積累,目前已經推出了開源項目的"先進製造挑戰賽"(AMC,Advanced Manufacturing Challenge),希望可以對衝美國開源驅動的先進製造,爲中國製造轉型升級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


開源項目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

i4CN(工業4.0中國簡稱),是中國最系統化、最全面的工業4.0、無人工廠領域的諮詢公司;公司整合華爲、博世、騰訊、美的等專家,首家提供工業4.0整合方案,包括i4技術項目、i4四大管理體系、十大思想變革的三層金字塔式諮詢架構;能夠指導企業實施專業化的工業4.0變革和無人工廠規劃建設與運營管理。助力國家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宏偉藍圖。

開源項目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

樑卓業 i4CN首席諮詢顧問中國工業4.0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專家,華爲ISC、IPD體系專家華爲ISC+項目組成員,智能製造標杆車間項目經理工業4.0十大思想變革、無人工廠建設體系首創人中山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雙MBA,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本科歡迎需要導入華爲ISC、IPD體系,實施工業4.0無人工廠的企業與i4CN合作。(請搜索i4CN樑老師相關課程視頻並進一步瞭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