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睢抗衡宣太后和魏冉勢力的成功,為扭轉秦王室日漸頹廢和加強秦國的中央集權做出了重要貢獻,遠交近攻的戰略實施,為日後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牢固的基礎,也正式開啟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進程,對改變秦國的發展歷史和推動中國歷史的前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力,可以說範睢是秦國歷史上商鞅之後對秦國貢獻最大的外來謀士與政治家,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範睢能悅服秦昭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實現自己人生的華麗逆轉,並能施展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負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初見秦昭王的面議中先對秦國大加讚美一番,講出了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發生的巨大變化,牢牢抓住了秦昭王繼續想聽下去的心裡: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國,此王者之地也。民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此王者之民也。潛臺詞:對比六國來說,秦國具有天時地利人合上的優勢,這麼好的資源不加以開發利用,豈不是太可惜了,並有提醒昭王要做一代雄主和大有為之君的用意。

二畫龍點晴,言簡意駭,表達了自己的施政主張:夫以秦卒之勇,車騎之眾,以治諸侯,譬若施韓盧而博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也,而羣臣莫當其位。,潛臺詞:只要大王您信任並重用我,我一定能替你實現霸王之業的。而不能實現霸業不是您大王的錯,而是朝廷那些重要的位置都被那些能平庸之輩的世祿世卿佔據著,這纔是大王您不能成就霸業的原因。也側敲旁擊了昭王,這也是和你孝公祖宗之後秦國歷代君王實行的任人唯賢,任人唯才的政策不符,言外之意也是批評了昭王有違祖制。

三:抓住問題實質要害,進一步分析了昭王不能成就一番霸業的原因:至今閉關15年,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候為秦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潛臺詞:由於穰候的因公廢私,為自己謀私利的一已私心,採取近交韓魏遠攻齊國的失敗政策,使秦國在戰略上造成被動,在軍事上的連接失利這纔是造成大王您不能成就霸業的主要原因。更含有批評昭王受魏冉之流的矇騙,犯下了聯齊抗楚,或是聯楚抗齊的合縱連橫的戰略性錯誤,致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沒有制定一條統一六國的正確性戰略政策。

看看在政治上老成持重,老謀深算的照王採取了什麼應對措施:聽過範睢一通剝繭抽絲高論的昭王覺得,範睢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昭王心裡一合計: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再說,再說處理穰候這事太大,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上到太后,下到穰候為首的權貴,這要是弄不好,想到這裡渾身發冷,肉皮發麻的昭王再也不敢往下想,心裡唸叨:別讓你小子給我忽悠了,到時候你給我捅個大窟窿,留下一個爛攤子,就是千刀萬別你,也濟於事的,這麼大的事還是漸進過程為宜。於是,昭王拜範睢為主管軍事的客卿,想看看範睢究竟有多大能耐,是不是個可堪大用的人才。

上任後的範睢做了兩件大事,一:制定了掃滅六國的遠交近攻戰略政策,提出:得寸即王之寸,得尺即王之尺,鞏國自已所得到土地。先鎖定目標,剪滅居天下中心位置的近鄰韓趙魏三國。而和秦國領土交錯最多的韓國是首先要征服的目標。二:確定了不以一城一地得失為目的,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的戰術政策。經過範睢幾年對韓魏楚國的對外戰爭,使秦國獲得大量土地的同時,也臣服了韓魏,不但打開了秦國東進的軍事大門,還打得楚國再也不敢和齊國聯盟來對付秦國。一連串的軍事勝利,不但提高了範睢在秦國的政治威望,更是加強了範睢在秦國的政治地位,這時候昭王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開始盤算起下一步的計劃如何進行。

總想位極人臣的範睢在這幾年中也沒有閑著,總是在昭王的耳朵裏灌輸大後外戚干政的弊端性與威脅性,範睢: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田文,不聞有其王也。聞秦之有太后,穰候,華陽,高陵,徑陽不聞有其王也。」今太后行不顧,穰候出使不報,華陽,涇陽擊諱無斷,高陵進退不請。今臣聞太后,穰候用事,華陵,涇陽佐之,卒無秦王」,」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後,有秦國者而非王孫也。

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帝王中,在他們的眼中,是隻有江山社稷千秋萬代的考量,而無親情兒女情長的思慮,為了自已的江山社稷能夠鞏固,這些帝王也有捨棄不了的東西,和做不出來的事情。範睢的每一句話,可以說都戳到昭王的軟肋和痛處上,再加上範睢已經成為一個能取代穰候,並有實力能和穰候對抗的一枚棋子,並且太后己經垂垂老矣,再也沒有年輕時對權利貪戀的動力,使昭王敢於和太后所支持的外戚政治集團攤牌,並能以兵不血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了這場危及秦國安危的政治危機,並剷除了外戚干政的政治土壤。


範睢只是指出了弊病,對於制衡宣太后和魏冉,他一個外來戶,無根基,他是制衡不了的,他的貢獻就是遠交近攻。能制衡宣太后和魏冉的是秦國的公族勢力,為了維護贏氏的權力,他們是昭襄王的堅定靠山,勢力強大,所以昭襄王一定下決心,便迅速拿下冉侯、架空宣太后。因為懼怕公族的力量,他們本身的實力原本來源於昭襄王名正言順的地位,離開了昭襄王的支持,他們的力量實際是不可靠,他們被整個秦國當作外人,雖然地位尊貴!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關係,秦昭襄王是宣太后的兒子,魏冉的外甥,當母親的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有出息,能成才。當舅舅的也一樣。況且當時宣太后下面有四貴,魏冉只是一貴。第二,宣太后,魏冉都是楚國人,在秦根基尚淺,遠未達到象晉國韓,趙,魏三家,齊國田氏在本國的勢力及與其他貴族間的錯縱複雜的關係,三,商鞅變法的法制,秦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讓其失去了造反的追隨者,同時增加了維護秦王室的力量。四,范雎只是危言聳聽,讓秦昭襄王由無為而治變成了親力親為,貪天功為已有,進一步強化王權,樹立了秦昭襄王至高天上的特權,同時范雎獲得了應得權力與榮耀,典型的做一人之奴才,做萬人之主的雙重身份,看范雎投靠秦昭襄王,就知道小人是如何出賣人格,迫害賢臣的,最後,還是秦昭襄王本身就比較有能力,是能控制朝政的。


我以為談不上抗衡,魏冉和太后雖然專權,但沒有野心,魏冉不過想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己,秦王重用范雎,太后和魏冉並沒有阻攔,由此可見不存再所謂抗衡的問題。秦王將魏冉罷相,讓太后交出權力只不過是從長遠考慮,防患於未然罷了,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範睢與魏冉政見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