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新生命剛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父母特別關注孩子身體的發展。民間有口訣“三擡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週會走”,父母會仔細地將孩子的行爲與之一一比對。如果孩子按時或是超前獲得了這些身體技能,父母會興奮不已。相反,如果孩子過了時間還不能做出相應的動作,父母則會非常焦慮,生怕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可隨着孩子學會了走路,許多父母便不再關注孩子的身體發展,而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能背多少詩、能識多少字上了。

殊不知,身體的發展對孩子的認知、情緒、社會性等心理方面的發展有多麼重要的作用。身體發展好的孩子,往往也更聰明、情緒更穩定、人際關係更好。若身體發展出現問題,認知力和心理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嬰兒腦神經的發展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大腦的重量在 350 克左右,是成人大腦重量的 25%。但嬰兒腦神經的數量其實遠遠超過成人,他們擁有數以千億計的腦神經,大概是成人的十倍,可他們腦神經之間的連接很少。而腦神經之間的連接,纔是讓大腦越來越強大的原因。

兩歲左右,嬰兒的腦神經之間會建立起幾十億個新連接,大腦重量會增加到 1000 克左右,達到成人大腦重量的 70%。

但在這個過程中,也伴隨着無數腦神經的死亡。

腦神經就像一棵棵樹苗,如果吸收了足夠的養料,就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但如果營養不足,則會逐漸枯萎。

而腦神經需要的養料,不僅僅是給嬰兒提供充足的食物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去親身探索這個世界,去感受環境中各種各樣的刺激,才能建立起腦神經之間的連接,最終形成一個複雜的腦網絡。

一些父母會抱怨 1 歲左右的孩子太搗蛋,總是把家裏弄得一片狼藉。但這其實正是兒童在積極探索世界的表現,他們會拼命搖晃各種東西,看看能夠發出什麼聲音;把東西扔到地上或是撕扯,看看會發生什麼。

1 歲的兒童,應該能夠熟練地抓夠物體,丟棄和拾起玩具,協調地爬行,以及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走兩三步。

如果父母總是抱着孩子,或是把他們放在嬰兒牀裏,限制他們自由活動的範圍,這會影響他們手腳的發育,使他們探索世界的能力下降,感官發育也會變得遲緩。這樣的孩子,可能會對環境中的刺激無動於衷。比如,面對突然的聲音或觸碰,他們可能面無表情,沒有反應。

2 歲是行走能力發展的敏感期,也就是發展最快的時期。2 歲的孩子應該多走路,少被父母抱。在不斷的練習中,他們會走得越來越平穩,並開始奔跑,也能夠在傢俱上爬上爬下,用手支撐着上下樓梯。

如果活動不足,肌肉發育會遲緩。同時,這也會反過來限制住他們的活動範圍,導致社交能力的下降。

3-6 歲,兒童在跑步、跳躍、攀爬、踢擊、拋接、平衡等多方面的運動能力上都迅速發展,這段時間,更應該讓兒童多活動,並在活動中結識朋友。

3 歲的兒童應該能夠攀爬梯子、騎三輪車、雙腳交替上下樓梯;4 歲時,應該能夠單腳站立 5 秒鐘,也能夠踢球、扔球、接球;5 歲的兒童應該可以連續向前跳 10 次不摔倒;6 歲時,應該能夠跳繩、在平衡木上行走。

在這些粗大運動上發展遲緩的孩子,和其他兒童遊戲的時候容易缺乏自信,變得內向或是暴躁

同時,3-6 歲兒童的手部精細動作也逐漸提高。3 歲時,兒童應該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4 歲時,能夠做一些手工;5 歲學會自己穿衣服;6 歲可以用三個手指握筆畫畫、寫字。

如果手指得不到合適的鍛鍊,手指力量的發育會出現問題。這樣的兒童,自理能力會比較差。在玩小玩具、操作小物品時,容易產生挫折感。另外,不能很好地握筆和寫字,也會影響到他們之後的學習成績

隨着身體各部位的發展,上小學前後,兒童的綜合身體素質迅速提高。同時,身體的發展也在促進大腦的發育。到 12 歲時,兒童的大腦重量會基本達到成人的水平。因此,小學階段的身體活動也尤爲重要。

5-10 歲是柔韌性發展的敏感期。超過 10 歲,柔韌性就會相對降低,再要練的話會經歷比較大的痛苦,費時長、收效慢,還容易受傷。

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的反應速度穩步提升,11 歲兒童的反應時間能比 5 歲時快 2 倍。跑步速度也在此期間提高了 30% 左右。

靈敏性、節奏感和協調性的敏感期在 10-12 歲。這時,多給兒童進行這方面的身體訓練和活動,能讓他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全身。

力量和耐力的發展較晚,因爲受到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發育的限制,一般要等到青春期以後,13-18 歲才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不過在這之前,給兒童進行一些適當的力量和有氧訓練,也能促進他們的肌肉發育和心肺能力的提高。

身體發展良好的兒童,更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行爲,上課時注意力更集中,課後也不容易跟同學發生肢體衝突。他們往往更受歡迎,更有領導力,也更自信

因此,對兒童身體發展的關注,絕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一歲之前。忽略兒童身體發展的敏感期,錯過的可不只是運動能力的培養,更是錯過了認知能力、社交技能提升的大好時機。

作者:王瓊宇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