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實驗室·今日創新觀察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近期,巴爾弗·貝蒂(Balfour Beatty)公司發佈了一份名爲《創新2050:基礎設施行業的數字化未來》的報告(微信後臺回覆“創新2050”,即可下載該報告)。巴爾弗·貝蒂成立於1909年,是建築業當之無愧的“百年老店”,也是目前英國最大的工程設計、建築施工和資產管理集團公司之一。

該報告以“數字化”爲核心,對建築與基礎設施行業在2050年的遠景進行了10個方面的展望,對行業發展提出了10條建議,並分析了數字化帶來的益處,以及可能遭遇的挑戰。Gowling WLG 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律師Sarah Rock對該報告進行了進一步解讀。

創新2050:建築業不可思議的未來

在報告中,巴爾弗·貝蒂公司開宗明義地提出了非常大膽的預測:“到2050年,建築工地將不會再有人類工作。”這句話不禁讓人聯想起科幻電影中流行的一種由機器運行各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場景,也爲該行業翻天覆地的變革添加了一種有力的腳註,哪怕這種預測可能包含爭議。

實際上,當前建築業的數字化已經開始:建築信息模型(BIM)的應用在全行業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在建築方面的技術缺口從之前的缺乏體力勞動者發展到現在對訓練有素的無人機駕駛員的需求;機器人正在進行原來需要手動的、重複性的,或危險的現場作業。

總體來看,該報告一方面非常樂觀地提出了一種科幻版的未來場景,另一方面又結合了該公司的專業積累和嚴謹的態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這些策略包括了新材料、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的應用。

當然,迎接2050最根本的基礎在於:建立新思維,包括對傳統的風險規避、對建築本身的功能、對建築業包容性、對人才、對採購環節、對法律法規的再認識。

30年太短,只爭朝夕。以下是該報告的核心:10項關於2050年的行業預測。

1.整個行業將會越來越專注於創新,承包商和客戶對風險的厭惡程度將會降低。

報告認爲,隨着更多的創新方案成爲可能,人們將會較之前更樂於接受風險。該報告承認,試用未經測試的程序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但爲了在競爭中佔有先機,建築公司發現自己需要進行創新,並在新的解決方案上承受相關風險。

建築行業傳統上以風險轉移爲中心,而合同談判的重點也確實一直完全集中在風險轉移上,併爲項目設定方向,合同參與者也有章可循。

該報告並沒有更進一步說明這種常見的“風險規避”態度將會完全消失。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當前存在的風險意識文化將會受到挑戰,因爲新一代的設計師、承包商和客戶生於Facebook和Minecraft(一款風靡全球的3D沙盒遊戲)的數字化協作的世界裏,並在建築行業佔有一席之地。

2.行業的形態和服務將會發生巨大變化,如新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

報告認爲,新的商業模式,如Uber和Airbnb推出的商業模式顛覆了原有行業,而這一點也很可能在建築業中出現。

新的顛覆者撼動了各行業並對現狀提出挑戰。在日益數字化的網絡世界裏,他們有機會以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快的速度達成目標,而高度標準化、操作嚴格的大型組織可能很難適應這些未來的變化。

該報告的評論特別關注大企業如何提高可塑性和適應能力,因爲報告認爲有些問題還沒有出現,或甚至還沒有人想到。

3.基礎設施將從傳統的鋼筋與混凝土發展到包括適應新環境的新型原材料。

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建築業的核心原材料也會不斷進化。與此同時,物聯網正在迅速改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智慧城市使用物聯網來整合與管理一個城市的資產,將會在未來幾年內變得更加普遍。所以,爲什麼不使用智能原材料呢?建築與其它建築及其周圍的基礎設施連結,將會需要更多的接點,所以正如該報告所表示的一樣,建築物表面也將變得非常重要。

然而,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材料的檢驗和標準一定不能被遺忘。

4.新的崗位和行業將會被創造,而一些崗位和行業則會消失,特別是那些低技能或零技能角色,以及那些依賴於重複性的工作崗位。

正如巴爾弗·貝蒂公司所說,那些20年前想象不到的新工作崗位現在已經成爲現實,而且已經出現了能夠完成這些工作的熟練作業人員的短缺。

創新2050:建築業不可思議的未來

報告預測,65%的在校學生將來會從事現在還不存在的工作,並認爲這將導致短期到中期內的技能缺口。隨着建築業開始數字革命,開始與科技公司競爭高端人才,建築業需要提高行業形象,向潛在新員工展示該行業的活力、進步與包容。

5.隨着基礎設施行業的多功能化,只考慮設計與建造將會變成一個過時的概念。

隨着設計和建造更加智能化,管理已建成的資產將會由技術和智能工作方式所驅動。

這樣的場景正在成爲歷史:屋子裏裝滿操作和維護手冊,以及滿是硬拷貝圖紙的文檔,設施團隊人員通過努力鑽研這些文件以獲得一點信息。

建築信息模型(BIM)有潛力徹底改革設施管理行業。將信息添加到3D模型,並允許對建築物進行虛擬演練,以定位和管理故障,這將會使建築業在處理客戶需求時,更加智能、快速,以及更易於客戶接受。

從法律角度來看,傳統採購渠道如何適應多功能項目的概念將會非常有趣。設施管理行業已經在其常用合同中找到一個“建築信息模型缺口”。在不久的將來,也可能會更多地使用合同形式,如NEC4設計、建造與操作。

展望未來,三級BIM似乎不太可能適合於我們目前的任何採購渠道,或許其高度兼容性將需要一條新的特製採購方式。

6.機器人將會在建築行業變得更加普及。

報告表明,機器人技術是建築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於目前來說,成本過高。然而就如所有的新科技一樣,隨着流程和原材料變得越來越普通及易於獲得,成本最終會下降。

創新2050:建築業不可思議的未來

報告認爲,人類將不會再參與決策制定,因爲該行業將會由更先進的數據和預測分析驅動,這呈獻了一個有爭議的未來景象。

一個由算法和機器控制的行業可能會帶來高效率,但很難設想由機器產生的設計和美學。

機器可能會在單調的或危險的工作任務上取代人類,但一個完全由機器驅動的社會似乎還很遙遠,即使人類特性能夠被編程到機器中。

7.通過3D和4D打印技術,以及自組裝的可變形模塊,建設速度將會提高。

3D打印房屋正在中國出現。同時,就在去年,迪拜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的辦公室。然而,目前將這種增材製造過程作爲一種新式建設技術進行全面分析還爲時過早,因爲這類建築的使用壽命還有待檢驗。

報告中提到,可變形構件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正在研究的項目。這類突破性的技術可能會使用戶有能力按自己的需求改變建築物。

報告給出了一個例子:如需在緊急情況下對橋樑進行臨時修復,這類技術具有明顯的好處。

在這個新領域裏,目前還不存在新的工作機會,但未來必然會出現。

8.新的、顛覆性的創意將會出現,以使交通更加便捷、安全,並更少破壞環境。

超級高鐵使用電力推進和懸浮將運輸倉從一個城市送到另一個城市,這被認爲是一種新的運輸工具。這種聽起來很像未來的運輸方式很有可能在十年內實現。

英國交通部於2017年7月發佈了一條英國政府圍繞無人機應用所作出的迴應。迴應引入了兩條措施,以提高無人機使用者的責任感。首先,對於重量在250克及以上的無人機,要求對使用者及其無人機進行註冊;其次,將會爲娛樂型用戶引入強制能力測試(商業無人機用戶已經達到滿足要求的標準)。

創新2050:建築業不可思議的未來

目前正在探討的進一步舉措包括:升級《空中導航條例2016》,以體現即將出臺的歐洲無人機條例,以及可能禁止在機場附近使用無人機的舉措。

儘管該政府迴應對無人機的使用表示歡迎,但是當一個人自由購買和駕駛無人機時,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法律法規對這項技術的使用進行監管。

最近,一駕無人機飛到蓋特威克機場附近,導致一條跑道關閉,五駕航班轉道。任何一個受到混亂影響的人,都可能會建議法律的制定需要與已投入使用的技術相同步。

9.我們會越來越多地使用外骨骼等可穿戴技術。

巴爾弗·貝蒂公司表示,建築與基礎設施行業將會被認爲是把健康和福祉作爲第一要務的行業,而這主要是通過使用可穿戴式技術實現的。

創新2050:建築業不可思議的未來

使用先進的服裝來進行測驗並監測員工健康狀況,會帶來對數據保護及隱私的擔憂。《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能夠使個人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數據,將於明年開始生效,並會對該領域產生影響。

該報告承認了隱私及數據收集所帶來的利益之間的糾葛,並對此進行了討論,如果報告中描述的未來建築工地能夠完全實現的話,這似乎會是一個有爭議的領域。

10. 對設備和車輛進行直接的神經控制將會在建築業得以實現。

在最具前瞻性的預測中,巴爾弗·貝蒂公司提出,使用可植入芯片或“數字人員”將能夠用腦力來控制“解放雙手”的機器人。

創新2050:建築業不可思議的未來

雖然《星球大戰》的粉絲們可能會發現這種預測極爲令人興奮,但是黑客攻擊,以及其它可能的安全問題表明,這種預測可能還爲時過早,至少對目前的勞動力來說是這樣。與此同時,對機器人行爲的責任也需要仔細考慮清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