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約500公里,南緯52°,純淨如畫的天空和雪山,清新的空氣,來自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田振華,踏上了位於南大西洋上馬爾維納斯羣島的土地。至此他完成了“周遊世界”的夢想,走遍了中國地圖出版社認定的所有233個國家和地區,成爲走遍全世界的“河北第一人”。(騰訊大燕網·冀錄 王偉倩、王曄昕、呂承林 攝影報道)

年青的時候,每一個人對未來都充滿了期待和憧憬,田振華說,他的夢想是周遊世界。“那時候每個人都在暢談自己的夢想、願望,可能並不一定會真的實現。”田振華說,上大學的時候,時間多,常在國內的一些地方走走轉轉,從第一次外出旅遊開始,這份熱愛已經在心裏埋下了種子。(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參加工作以後,田振華也陸續走過一些地方。“那會兒重心主要在工作上。”1997年,田振華應朋友之邀,到俄羅斯旅行,這是他第一次出國,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他依然印象深刻:“我們坐了一整天的火車從哈爾濱趕到黑河,在武警邊防站辦理了出入境手續。雖然只隔着一條河,但對面的風土人情和國內完全不一樣。”

事業漸漸穩定後,田振華逐漸開始去更多的地方。2000年,他辦理了第一本正式護照。隨着國家境外旅遊目的地的開發,東南亞、歐美、日韓、南非、南太平洋……每年出去六七趟,他依次遊歷了大大小小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基本上是國家開一條境外的旅遊線路,我就第一批報名去,改革開放以來,作爲祖國旅遊業發展的見證者之一,我很榮幸。”

田振華每年大約會出國旅行兩三次,“全國多地跑,主要還是忙工作”。田振華總共出版了6本醫學著作,還主導了多種藥品的研發。

就這樣,時間一晃到了2011年,田振華髮現常規的旅遊路線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深深熱愛上了旅行,捋了捋之前走過的國家和地區,他發現自己離“周遊世界”的夢想已經不遠了。

也正是這個時候,田振華開始認真規劃路線,打算把沒有去過的地方都走走看看。在之後的幾年裏,田振華先後去了戰火紛飛的伊拉克、阿富汗,無政府狀態的索馬里,以及西非和中美洲一些其他國家,還有純淨到令人窒息的南北極……在這些很少有人去旅行的國家和地區,都留下了田振華的足跡。

田振華說,他去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索馬里(出於安全考慮,現在國家已經關閉了這條旅行線路)。“當時我們乘坐埃塞俄比亞航空轉機到了索馬里,那邊一直是無政府狀態,三輛車把我們從機場接到了住處,前後各一輛皮卡,上面是持槍的保鏢,中間是我們乘坐的麪包車,車上都用簾子遮擋着玻璃。”田振華回憶道:“當時我們透過簾子看到,街道上間隔幾米就設有一個鐵絲網關卡,周圍很多裝甲車和架着重機槍的皮卡車駛過,四處不時傳來槍響聲,街上還有不少骨瘦如柴的難民們。” (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我們在索馬里待了兩天,心情非常壓抑,缺乏安全感,到最後,大家乾脆躲在住所不敢外出了。而直到登上了離開索馬里的飛機,一顆吊着的心才放了下來”提起這段經歷,田振華至今感慨萬千:“走的地方越多,越感覺到中國是最安全的國度。在國外,不管是貧窮落後的、還是富有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一到了夜晚大街上就很難尋覓到人影。而在咱們國家,晚上不管多晚,去哪都沒問題。” (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2018年1月12日,田振華踏上位於南大西洋的英屬火山島——聖赫勒拿島,這個島被稱爲“天然監獄”,歷史上曾囚禁過拿破崙5年之久。田振華和朋友登島後,在此栽了一棵樹作爲紀念,他說,這樣的留念方式非常好,很環保又有意義。在樹的旁邊,還立有一個寫着“保護地球家園”字樣的牌子。(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多年的環球旅行,也讓田振華養成了愛好收集的習慣。每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田振華都會收藏一些當地的紀念品。圖爲在田振華家裏的冰箱上,貼滿了來自全世界各地不同造型的冰箱貼。

在田振華家裏的櫃子上,擺滿了他在旅行中帶回的各地紀念品。

20多年間,田振華一共用了11本護照,每本都貼滿簽證,蓋有各式各樣的印章。田振華告訴我們,他明顯感受到了這些年來中國護照含金量的提升:“現在申請簽證效率越來越高,一般幾天就能辦好,越來越多的國家面向中國免籤、落地籤等業務。”

每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田振華除了親身感受異域的風土人情,還用手中的相機,將一個個精彩、美麗的瞬間記錄下來。從最初的膠片到如今的數碼,田振華拍攝的照片不計其數,僅硬盤就有30餘塊,小小的硬盤裏裝滿了世界的氣象萬千。

在中國地圖出版社認定的所有233個國家和地區中,田振華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南極和北極,“那是世界上最純淨的地方”。到了那裏,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就是“冰泳”,至於感覺,有着較強身體素質的田振華說,就一個字——冷。

到目前爲止,田振華共去過3次南極,4次北極,還分別到過1次南極點和3次北極點。“在極點上感覺非常神奇,你會感覺到周圍都是南或者都是北。” (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每次去南極和北極,田振華都感覺自己對環保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他告訴我們,每次去南極和北極的船上都會有相關的環保講座。從專家的講課中,田振華瞭解到格陵蘭島和南極冰蓋融化後的重大影響。“海平面會上升,屆時沿海城市都將不復存在……”

“到南極企鵝的居住地拍照,需提前在數公里外下車,每個人都要用雪橇拉着自己的設備步行過去,在5米外拍攝企鵝。根據規定,南極和北極不允許所有人帶來或帶走任何東西,所有的垃圾都需要打包消毒運輸回去。”田振華帶回來了大量美麗的照片和美好的回憶。(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由於全球變暖,冰蓋融化等問題越來越凸顯,北極熊的棲息地面積越來越小,捕食也越來越難,生存現狀不容樂觀。“每次從相機中看到一頭頭骨瘦嶙峋的北極熊,行動遲緩地尋找食物,我們每個人都很痛心。”田振華說,10年前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 (WWF)就發佈警告,全球北極熊羣數只剩下十九種,凸顯了在暖化效應之下,北極熊生存更爲困難。WWF 指出,北極區的暖化程度是其它地方的兩倍,以及預估到了本世紀末,北極海中的冰塊在夏天將會消失,北極熊面對了嚴重困難,特別是它們須依賴冰塊生存、獵食及繁殖。除了自己環保意識的提升,田振華還將自己拍攝圖片,出版成畫冊來宣傳環保,希望有更多的人蔘與進來,爲保護共同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走遍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後,田振華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又訂好了2020年前往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羣島的船票。這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它位於非洲南部和南美洲之間,離任何一個大陸都最遠。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他一直在路上。(圖片由田振華先生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