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實驗室·今日投資關注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冉偉

2011年,傳奇風險投資家彼得·泰爾曾說:“我們想要一輛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140個字符。”意思是我們不應該只關注能夠在網絡空間爲我們帶來新的交流方式的應用(以twitter爲例),而應該將眼光放到那些具有突破性的技術變革上來。

除了吉利控股,還有哪些公司在飛行汽車領域下注

現在,短短6年時間過去了。看起來,彼得·泰爾的話語正在變爲現實,因爲飛行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代表着技術驅動型創新的創業公司看似也要開始接管我們已經習慣的“140字”科技公司。

一、兩起引人注目的收購

近兩天,吉利控股開發飛行汽車的消息燃爆網絡,也引發了朋友圈的廣泛刷屏。其實,在此消息背後,是飛行汽車領域接連產生的兩筆引人注目的收購:

11月8日,波音公司宣佈完成對極光飛行科學公司(Aurora Flight Sciences)的收購。已有近30年曆史的Aurora公司現在致力於研究自主飛行技術,是少數幾家和Uber共同開發“空中的士”的公司之一。

除了吉利控股,還有哪些公司在飛行汽車領域下注

Aurora開發的垂直起降實驗機型

Aurora在電動飛機、垂直起降(VTOL),以及大型無人機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正是波音公司所看重的,而該筆收購將有助於波音在未來的航空技術變革中保持其領先地位。

另外,只相隔短短几天,也就是11月13日,中國的吉利控股集團宣佈與美國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達成最終協議,將收購後者的全部業務及資產。此項交易已獲得包括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在內的所有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

除了吉利控股,還有哪些公司在飛行汽車領域下注

Terrafugia開發的垂直起降概念車TF-X

Terrafugia由五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畢業生創立於2006年,專注於飛行汽車的設計與製造。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開發出多輛運行良好的原型車,並計劃於2019年推出首款飛行汽車,2023年推出全球首臺垂直起降的飛行汽車。

當然,除了上述兩起收購,我們還可以看到,在飛行汽車領域更多來自中國公司的力量。例如,就在今年9月,德國創業公司Lilium Aviation獲得了由騰訊公司領投的9000萬美元B輪融資。

除了吉利控股,還有哪些公司在飛行汽車領域下注

Lilium開發的Lilium jet原型機

Lilium的願景是: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飛去想去的任何地方。本輪融資將用於研發5座全電動自主飛行出租車Lilium jet。

很明顯,飛行汽車正在由一個令人神往的概念轉變爲一個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具有前景的投資主題。

二、寂寥而熱乎的飛行汽車創業投資

偌大的天空裝得下人類無限的夢想與憧憬,但對於飛行汽車來說,目前似乎還只是少數人的遊戲。

與人工智能、機器人、AR/VR,乃至無人駕駛相比,飛行汽車領域的創業公司屈指可數,顯得格外寂寥。但是,另一方面,這個相對狹小的圈子,又已經掀起一股投資的熱潮。

以下是全球主要的15家飛行汽車創業公司及其融資信息:

除了吉利控股,還有哪些公司在飛行汽車領域下注

根據上述數據,可以發現:

飛行汽車的生態系統正在釋放出更多活力:目前已有十多家主要的創業公司在研究飛行汽車的不同概念,而更多概念可能還處於未披露或早期研究階段。除此之外,空中客車與豐田等幾家重量級公司也在開發這項技術。

從區域分佈來看,一半以上的公司都位於美國。同時,位於歐洲的公司也爲數不少,包括兩家已投入大量資金的公司:Lilium和Volocopter,這兩家公司最近一直是飛行汽車領域最大的新聞製造者。

從投資者分佈來看,飛行汽車創業公司吸引了來自風險資本、互聯網巨頭、傳統製造業等各方面的資金,披露總投資額超過3億美元。這些投資者包括Atomico等典型的風投公司、戴勒姆、豐田、騰訊等大型企業,以及著名的天使投資人拉里·佩奇。

顯然,飛行汽車創業公司正在激發投資者與日俱增的興趣。那麼,這種情況背後的動力是什麼?爲什麼發生在現在?我們可以發現至少有兩個重要因素的影響:大機構的拉動,以及所需技術的進步。

關於第一點,飛行汽車的概念最近受到了大型公司與政府部門的關注,如優步(與NASA合作的飛行出租車項目)、空中客車(飛行出租車項目)和阿聯酋政府(首次公開飛行出租車測試),這引起了一些不那麼關注航空航天領域的投資者的興趣,如Atomico與騰訊公司,而Atomico正是曾火爆全球的網絡遊戲《憤怒的小鳥》的投資者。

另一方面是無人機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從消費者導向的玩具轉向在建築業、農業等多個行業使用的有效工具,並證明瞭其對企業的價值。同樣的進程也正發生在飛行汽車領域。

該領域最大的技術挑戰——創造安全高效的垂直起降(VTOL)車輛(可以說是直升機和飛機的結合)——正隨着設計的創新得到解決。此外,最近在自主飛行、電動機和電池技術等方面取得的進展,正在使一個夢想中的未來成爲可能。

三、美好願望面臨的障礙

毫無疑問,飛行汽車將對人類出行帶來顛覆性的革命。就如空中客車CEO湯姆·恩德斯(Tom Enders)所說:“100年前,城市交通走向地下(地鐵)。如今,我們已經擁有讓它飛上天空的技術。”

除了吉利控股,還有哪些公司在飛行汽車領域下注

但是,這一新事物要真正地直飛沖天,恐怕還必須要跨越若干的障礙,例如監管(飛行汽車是應該由人工遙控還是允許其自動駕駛?),配套基礎設施(如何追蹤和控制大量的無人駕駛飛行汽車,以及如何保護這些信息與物理資產?),以及技術(如何實時協調成千上萬的航線並進行防碰撞管理)等。

總體來看,飛行汽車與無人駕駛汽車一樣,要實現持續發展,絕不只是技術問題,其最大挑戰是:公共空間是否做好了接納這一新事物的準備。如果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通訊、安全、監管等諸多問題得不到解決,就難以看到其規模化的應用場景。

不管如何,人類飛天的夢想總要去實現,障礙總是要去化解。而特別有趣的是,這一次突破,我們將從早已熟悉的長途運輸大飛機回到短途交通的小飛機。同時,這一次飛行,將是飛機與汽車的融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