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向全球高齡化時代,無論醫藥與手術再進步,身體組織仍將無可避免地隨自然老化的進程而衰弱,老化、失能與慢性病成為下一個世代醫療最重要的課題,而幹細胞醫學的快速發展,則為意味著逆向修護與重生的「再生醫學」帶來新契機。 

 

間質幹細胞具有特殊的表面抗原及免疫調節功能,統一協調並喚醒各組織的前驅細胞(progenitor cells)去修補問題,臨牀上主要功能為幫忙恢復及修復受傷組織、協助造血幹細胞能順利到達受體中、調節移植後的免疫反應。

 

體內含有最豐富間質幹細胞的地方仍以骨髓腔、脂肪組織為主,其次如臍帶血、皮膚、牙齦、關節液等也有少量間質幹細胞,仍需要特殊的培養技術來提高數量。其中脂肪來源的幹細胞為最容易取得及易大量培養的特性。

 

退化性關節炎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使用止痛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以及葡萄醣胺、注射玻尿酸,張毓翰教授認為這些藥物的效用效果有限,國外臨牀治療上運用自體間質幹細胞已有多年經驗,既然國內法規已開放,若有穩定及高品質的技術、能夠培養足夠的細胞數量,那麼未來用自己的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將成為最新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