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圣伦医师口述、彭薇匀整理
摄影/彭薇匀

   在诊间看诊时,常常看到儿女带著年老长者来看医师,长者会抱怨身体多处不适,例如:「医师,我最近老觉得膝盖痛,骨科说是退化,吃止痛药也没什么用,还是痛;胸口也时常闷闷、阿杂,到底是什么问题?」或者是「医师,我最近觉得头晕、全身无力,医师也没说有什么病,每天光是吃心脏内科的药、新陈代谢科的血糖药,一天需要吃到十几颗药,吃药都吃到饱……。」

   健康老年人虽然身体功能仍会随著年龄增加而下降,但是自然老化不至于影响个人执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许多被认为是老化的症状,实际上却是生病的早期表现。而当多重因素的健康问题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积造成多重器官系统的功能受损,导致个人较不容易应对所遭逢的生理与心理挑战,这时就会产生「衰弱症」。

   台湾罹患「衰弱症」的盛行率约百分之五至十一,常见的指标包括非刻意的体重减轻、做事没有精神、低身体活动量、肌力下降、行走速度变慢。但老年人除了单一或多重急、慢性疾病外,也常合并许多常见的问题,包括:认知障碍、忧郁、谵妄、功能退化、跌倒、尿失禁、便秘、呛咳、吞咽、营养问题、多重用药等「老年病症候群」。可惜的是,有许多人会将长辈的身心症状当成「正常老化」的现象,而忽略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今年七十五岁的陈女士,日前因泌尿道感染至花莲慈济医院急诊就医。在就医过程中,高龄个案管理师吕宜晏发现陈女士丧子后,媳妇、孙子也相继离家,因此罹上重度忧郁。一百四十多公分高的她,体重却高达九十多公斤,BMI 身体质量指数将近四十五,还陆续出现认知障碍、功能退化、衰弱症等老年病症候群,多次出入骨科、肾脏内科以及心脏内科门诊就医。

   在老年医学科开始介入治疗后,为陈女士进行慢性疾病整合、身体适能评估、身体组成分析、认知障碍及忧郁处置、骨松衰弱症防治、预防跌倒卫教、营养指导、生活功能评估、居家安全改善等完整介入。一个月后,陈女士的身体活动、肌力以及精神状况都有明显的进步,老年忧郁量表分数也从原先的十二分(满分十五分)降至四分,吃的药也大幅减少。陈女士多次向医疗团队分享她这条命是慈济救的,还提供老年周全性评估,减少重复用药及潜在性不适当药物,她说:「真的很谢谢医疗团队的帮助,在我人生谷底的时候,主动发现我的问题,帮忙我找回身心的健康。」

   老化是自然过程,无法延缓或阻挡,面对它接受它就对了。过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顾以疾病为导向,但老人家常不会主动描述症状,又因症状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顾者疏忽等,潜藏病症常会被忽略而延误治疗。因此,治疗上必须以「人」为主体,做全面性的考量并加以整合。

   花莲慈济医院设有老年医学科,经由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周全性评估,还有高龄个案管理师、社工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营养师、临床药师,结合了门诊、病房、照会等服务,拟定老年人各项疾病治疗的整合目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主动提供周全性照护守护长者健康,让医疗不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疗模式。

   「记得关心你的长辈是否出现类似老年病症候群,并及时寻求老年医学专业的协助!」了解老年病症候群可以帮助筛检有医疗照护需求的老人,借由周全性老年评估来完成慢性病控制、认知、情绪、多重用药、功能退化、跌倒、尿失禁、衰弱症等各项分析,再藉均衡营养、复健及整合医疗介入,达到预防及延缓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目的。(本文获人医心传授权刊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