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章僅發表個人看法,無針對性言論 

嗨 我是阿姆~

我們學校有個制度 叫做「AB分組」

先來解釋一下AB分組制度好了

所謂AB分組的意思是

兩班會採國一.國二的理化.數學的平均分數來採計

之後兩班會看平均分數來分出所謂的A組以及B組

A組人數比隔壁班多的班級將會變成A組上課教室

反之 B組人數比隔壁班多的班級將會變成B組上課教室

將來國三的理化.數學.國文.英文課程都會在各自的A B組教室上課

那 上課方式有何不同?

A組上課步調會比未分班前快許多 補充的資料也會比B組多

B組的話就顯然比未分組慢很多 補充資料也會較簡單較少 

也就是[因材施教]的概念 

學校認為這樣的上課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升學率」

或許真的可以 但是看似完美的制度 都有幾個不為人知的祕密 幾個未修補好的漏洞

----------------------------------------------------------------------------------------------

首先 先來以學生的角度來講好了

AB分組的學生都會有所謂的「A組的尾巴」和「B組的頭」

那A尾如果在A組上課的話 上課步調會變得快許多 讓許多A尾無法跟上步調 而造成成績下滑

B頭的學生可能就差個幾分就到A組了 證明資質其實還算可以

但是在B組上課時 步調真的會慢~~~到讓人無聊

舉個例子 數學老師需要顧學生會不會99乘法表

理化老師需要一題就看班上的學生有沒有寫對

這其實對B頭的蠻困擾的 因為老師會放許多心思在不會的同學身上

再來就是B頭的學生不能拿到A組補充教材 相對的 考試如果出比較困難的題目

B組的頭也就比較無法拿到分數

那如果變成未分班制呢?(原班上課)

這樣步調又會回到以往 不會太快 不會太慢

一樣的補充教材 一樣的速度 也讓A尾跟B頭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這樣不是比較好?

--------------------------------------------------------------------------------------------------

再來個例子

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是完全不讀書的人

這種人上課會有幾種狀況

1.睡覺 2.跟其他人聊天 3.嗆老師 4.吵翻天

一個班級一個就算了 如果變成AB分組制度呢?

這種人不用想一定是B組的

如果把2個班級的人都集中在同一個教室上課呢?

哇~ 上課可精彩了 吵得吵 睡得睡 聊天的聊天

每個班級可能都有幾課上課很認真 也很努力讀書的人

但是很不幸的被分配到B組 請問他們什麼要被逼迫到這種環境下讀書呢?

就因為成績爛? 誰說成績爛的人就不認真?

--------------------------------------------------------------------------------------------------

再看一個例子

有些很認真的人本來很有動力讀書

但是至從被分配到B組之後反而會出現一種

「反正我都在B組了 幹嘛要讀書 B組的人能有多好?」的不好想法

變得不讀書 擺爛 造成惡性循環

--------------------------------------------------------------------------------------------------

再看一下班級的例子好了 

如果說AB分組的這兩個班級 從國一到國二就是無法溝通 無法相處

那合班後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那種上課的氣氛真的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

當然如果從以前到國三都相處得很好 合班當然也是蠻加分的

--------------------------------------------------------------------------------------------------

最後再看一下老師的例子

有些恐龍老師會認為 

B組就是「放牛班」他會認為B組就是沒在上課

我不需要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

所以就放任B組 那請問一下這樣對那些想讀書的人公平嗎?

--------------------------------------------------------------------------------------------------

 簡單的說 分組雖然看起來很完美

但是並不完美 有許多漏洞須補

這些漏洞 只要不分組 一切就解決了 

所以 為何要做出這種不完美的制度呢?

這制度真的是為了「不放棄後段學生」?還是「歧視後段學生」呢?

 

 

如果真要分組 應不是採取成績分組的方式

應是用自願性的方式

也就是說 想讀書的一班 不想讀書的一班

但這怎麼想就是不可能

所以 別分班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