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有一次描寫一個偶遇的美人,說她的正面「形太準了,眉眼鼻樑,筆筆中鋒,像王羲之的字。王羲之的字,極姿媚的"。後來他得知那個美女,叫范冰冰。

陳丹青是極懂美的,一眼就看出范冰冰 「形準」。而讓范冰冰時尚段位幾級跳,跨入了high fashion的行列的那個人叫陳漫。

即使你對這個名字不熟悉,也一定在時裝雜誌、戶外廣告牌上見過她的作品。她長期為《Vogue》、《EllE》、《Bazaar》、《 i-D》等時尚雜誌掌鏡,她拍攝的封面佔了全國時尚雜誌的半壁江山。她的作品為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機構收藏。她被《紐約時報》稱其為「中國視覺改革的先鋒」。

舒淇、林青霞、周迅、李冰冰、王菲、大衛·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辛迪·克勞馥(Cindy Crawford)等眾多明星,被賦予了以前從未被發掘的個性和魅力。

陳漫是祖師爺賞飯喫的那種人,她一眼望過去,就體會到對方深層的自我,或者TA希望成為的自己。

在她的鏡頭下,每張臉,都如同一件藝術品。透過眼神與肌理,看見豐滿靈魂的表達與升華、展現和釋放。

清冷的王菲到了陳漫手中,隱約多了些許讓人心動的孩子氣

雌雄同體的范冰冰,也是這組照片賦予了范冰冰「範爺」的稱號

天真童趣的冰冰

看似隨意卻性感撩人的舒淇

性感的周迅

Angelababy在她的鏡頭下也有了迷離的王家衛風

吳宇森孤膽英雄的江湖情義,徐克一葉知秋的俠客禪意

陳漫曾經說:「我每天都在拍攝美、製造美,「美」是什麼,是一種奢侈,瞬間形成、這一刻是這個形態、下一刻就成了另外的形態,不可複製,完全隨機。其實只要是自然的就都是美的,關鍵是要捕捉得到。」

她的攝影生涯清晰地劃出三個分水嶺。前期在《青年視覺》時期,運用大量PS技術,濃墨重彩。魔幻,詭異,高飽和度,也正是靠著這種風格打遍天下,讓她的照片辨識度極高。因為用了很多後期,陳漫自己也感到困惑:「藝術家覺得我不是藝術家,攝影師覺得我不是攝影師。」

到了第二個階段,陳漫嘗試解釋自己,做了「中國當代」系列。當時主流時尚圈流行「極簡一寸照片風格」,她便丟棄了許多學院化的東西,加入了個人在平面設計上學到的技術和從小到大對美的感知。

第三個階段,陳漫變得成熟了,她對人物的觀察和解讀,對色彩的瞭解和感悟,在繁雜與簡約間流淌的美瞬間穿插凝固了所有流轉變幻的構造。有了妙不可言的美感。

她愛在照片兒後面放一句話,「法無定法」。觀其作品,日益成熟,遊走東西方的手法和後期處理愈發老道。陳漫最終將抽象的中國的哲學概念,變成了視覺藝術

她說,如果有第四個階段,她希望是「剋制」。「能做到佛教中的"無我"。其實,她已想得很透,幾天前剛在微博裏寫下:我愛技巧,善於技巧,貪過技術,但真實在面前時,總總就了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