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日德國部分企業開始向德國經濟部提出接受電動車電池製造財政補貼。這一補貼是經濟部爲了推動德國電動車電池產業發展於去年提出的一項政策措施。據德國《商報》報道,寶馬、大衆、法國標誌集團德國公司、巴斯夫等企業已經向德國經濟部提出補貼申請。去年11月,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曾做出承諾,德國政府將在2021年之前向電動車電池行業提供總額高達10億歐元的財政補貼。

  據報道,根據德國經濟部的計劃,相關企業本應在去年底就提交相關申請。但德國相關企業在進入電動車電池產業方面的態度猶豫不決,因此經濟部不得不將最後的截止日期延後至今年3月15日。目前,部分企業儘管提交了申請,但相關材料仍相當不完整,後續尚需予以補充。

  儘管德國經濟部十分希望能夠加大對該產業的政策傾斜力度,但這一補貼仍需歐盟予以批准。專家分析認爲,歐盟對相關產業補貼有着嚴格的規定,即便德國對電動車電池產業的補貼被批准,也會受到相當多的限制。例如,歐盟一般情況下會要求這一補貼所促進的產業應當對歐盟及所有成員國的共同利益有關,並能夠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

  目前,歐洲在電動車電池製造方面尚處空白,亞洲企業成爲歐洲汽車企業電動車電池的主要供貨商。去年,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在多個場合表示,歐洲特別是德國應當儘快建立自己的電動車電池生產基地,從而擺脫對亞洲供貨商的依賴。阿特邁爾在訪問波蘭時曾表示,有意將電動車電池生產作爲歐盟的共同產業項目予以扶持,並將其與上世紀60年代歐洲建立空客集團的經驗進行比較。

  根據阿特邁爾的設想,德國和歐盟其他成員國應在未來幾年內着重加大對電動車電池產業的投入,並迅速在歐洲建立起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動車電池生產基地,並最終佔領該產業20%的全球市場份額。

  去年,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圖林根州簽訂協議,將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建立德國境內首家電動車電池生產基地。就在寧德時代與德方簽訂投資協議後,寶馬集團隨即表示將與寧德時代在電動車電池製造方面開展合作。

  市場分析人士認爲,電動車電池產業對德國具有多重意義。一方面,德國作爲汽車強國,其強大的汽車工業面臨向電動車轉型的挑戰。但目前電池組作爲電動車的關鍵部件,仍高度依賴亞洲企業。因此,德國汽車工業急需建立自己的電池產能。另一方面,德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面臨棄用煤電等能源轉型挑戰,東部傳統的產煤地區面臨經濟轉型的壓力。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曾明確提出,希望能夠在德國東部地區建立電池生產基地以幫助這些地區實現經濟轉型。因此,電動車電池產業還將承擔德國能源轉型的部分重任。

  隨着電動車行業的迅速發展,電動車電池產業鏈已經成爲未來汽車工業的重要一環。目前,德國汽車企業已經感受到來自亞洲供應商的壓力。去年下半年,由於成本增加和原材料價格上漲,LG作爲德國汽車企業的主要電池供應商之一,已經向奧迪提出加價10%的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電動車電池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零部件產品,而成爲了具有一定稀缺性的商品。其對電動汽車的重要意義給電池供應商提供了一個相當有優勢的談判地位。而汽車生產廠商要想在電動車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形成獨立的電池產能和相應的研發能力。不少業內分析都指出,未來一個時期將是電動車電池技術突飛猛進的高速發展期,如果有意涉足該產業的企業還不行動起來的話,將錯失市場和技術進步的良機。

  (經濟日報 記者:謝飛 責編:王玥、何嘉豪 實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