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偶然讀到吳軍老師《見識》一書,雖然只是簡單翻了翻,但很驚訝地發現,我曾經琢磨過的一些問題,在裡面都有答案,而且非常深入,頓時有「驚為天人」之感,同時也感嘆命運的神奇之處。

一,關於「信命」。

以前我壓根兒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考慮問題往往從自身出發,很少把一個問題放在一個大的時空背景下去考慮。也是最近經歷了很多事,忽然發現,命運一定是存在的,要不為什麼會讓一些貴人出現在你的生命裏?為什麼一個偶然事件也能創造出機會?為什麼機會給了你而不是別人?過去以為自己所獲都是個人努力所致,現在才驚覺自己有多幸運。我不光驚訝「命運」,我還驚訝吳軍老師在書中坦然地承認,自己相信。這和我們過往接受的傳統理念是不一致的,但我相信,任何閱歷豐富的人,都能感知到命運的神奇之處。

二,關於「死亡」。

如果病人快走到生命盡頭,是否還應該拚死救治?哪怕這種救治只能挽回一到兩周的生命。在很多人的觀念裏,如果家裡出了重疾親人,必須傾家蕩產救治纔算有情有義。就算心裡不認同,往往因為不想成為親朋好友口中「不孝」的人,也會被人情捆綁走上這條路。吳軍老師說,用巨大的代價,換取生命盡頭短短一到兩周的生命,真的合適嗎?其實,每個人,遲早都要走上死亡這條路。如果在親人活著的時候,抽出1%的時間,陪伴他們充實地度過,早就不止這短短的一兩周了。陪伴,活著的時候更重要;生死,尊重病人的意願更重要;至於面子和旁人的議論,無愧於心便無需理會。

三,關於「階層等級」。

如果說把社會階層分成從第100層到金字塔頂端的第1層,其實每一層,想要往上走一層都不容易,更勿用說走好幾層,所以真的做到的人會被人說成是「逆襲」。處於底端階層的人,由於環境的影響,首先要抵抗住被拖下水滑入下一階層的風險,同時又要比同階層的人更努力,還得上一階層有那麼一波不好好珍惜資源的人,掉入下一個階層,這個階層的人才有機會上位。想要做成一件事,第10層的人可能只要付出10%的努力就能達到,但是第97層的人,付出80%的努力也未必能辦到。這種差異和不公平,是社會現實,年輕人早一點看清楚,是好事。

四,關於「父母教育」。

我們這代人,能意識到父母身上的問題,但是在思維上又受限於傳統的教育模式,很難突破自我,找到一種幫助父母成長,讓他們也接受教育的方式。在我們的觀念裏,這樣做幾乎等同於「大逆不道」。但是不這麼做,我們又沒辦法接受他們陳舊的教育方式和觀念,不想被他們干涉人生的重大選擇卻又無力逃脫他們的掌控,最後都變成了內心的積怨和疏離。所以,除了自己成長,實現思維升級,還要帶著父母一起升級思維,纔有可能把他們帶給我們的阻力轉變為助力。

五,關於「體驗和行動」。

在他看來,年輕人多去嘗試,多去折騰,走一些彎路,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他不會對上大學的女兒學業上管太多。他知道,如果自己涉入,可能短期會讓女兒取得好的成績,但是卻也剝奪了女兒自己探索,自己試錯的機會。女兒的一生需要她自己去走,所以,培養她的獨立性,讓她從自我的探索中成長起來,勝過給她一個現成的答案。這一點我深表贊同。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自己親自去體驗過,印象才會最為深刻,才會有屬於自己的成長和收穫。

還有關於莊子思想對他的影響,關於人生減法,關於用倒計時安排好人生重要的事情,捨棄所有的不必要等等,不一而足,因時間倉促,未能仔細研讀,但浮光掠影粗粗獲取的這些思想,也值得仔細揣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