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是齐王刘肥的长子,是高祖刘邦的庶长孙。刘肥去世后,刘襄继承齐王爵位。

吕太后逝世后,刘襄的二弟朱虚侯刘章正在京城。由于吕禄吕产把控甚严,朝中大臣没有机会也没有力量除奸。刘章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派人告诉哥哥齐王刘襄,让他带兵攻打长安,自己在京城作内应,一举除掉诸吕,然后尊刘襄为帝。

刘襄接到刘章的口信后,动起称帝的野心,觉得此事可行,即与舅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等人兴兵西征。但是只凭自己的力量,恐怕不是诸吕的对手,为了确保大事可成,刘襄决定联合其他诸侯王一起举事。

联合哪些人呢?刘襄分析认为,齐国周边是琅琊、济川、鲁三国,其中济川、鲁两国是吕氏一族,不可能联军。琅琊王刘泽是当时刘氏家族辈分最高的人,而且与吕氏家族不睦,可以联军。

刘襄派祝午前去游说刘泽,并自以为是地商定了一个计谋,但这个计谋,以后害他失去了皇帝之位。

祝午见到刘泽说道,诸吕作乱,吕太后已死,齐王将带兵讨伐逆贼,但齐王怕年少威望不高,对战事也不太在行。琅琊王您威望甚高,精于军事,希望琅琊王您能够去齐国统帅联军讨伐逆贼,齐王愿意率齐国听从驱使。他日讨逆攻成,琅琊王您登上帝位,顺理成章。

刘泽与刘邦是比较远的族人,皇帝之位怎么也不可能轮到他。虽然刘泽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当皇帝,但还是想好事,还是期望有天上掉馅饼的事。祝午的一番话,让琅琊王刘泽动了当皇帝的野心,立即跟祝午一起到了齐国。

刘襄对刘泽的到来表面上非常欢迎,实际上时时处处派人监制他,将他扣留在临淄。同时,派祝午再去琅琊国,假传琅琊王的命令,调动琅琊国的军队与齐军一起攻打济南。

刘泽发现自己被骗了,恼羞成怒,恨得刘襄牙根痒痒。刘泽心想,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必须收拾刘襄这个小子。刘泽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计策。刘泽对刘襄说,您的父亲是高祖的长子,您是高祖的长孙,帝位就应当是您的。现在三公九卿都在长安商议推选出新的皇帝来,我现在是咱们刘氏一族辈分最高的人,谁来当皇帝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您留我在临淄也没什么用处,不如让我到长安,去劝说大家推你当皇帝。

在重大利益诱惑面前,刘泽失算过,刘襄也脑袋糊涂了。刘襄轻信了刘泽的话,备车马将刘泽送到长安。刘泽逃脱刘襄的囚困之后,没有立即赶到长安,一直等到诸吕被铲除,天下太平了,才赶到长安。

刘泽到长安之时,众大臣正在商议由谁来继承帝位之事,因为刘泽是刘氏一族辈分最高的人,不能不邀请他一起商议。有人提议,刘氏诸王中,齐王刘襄是高祖长孙,可以继承帝位。

刘泽当即反驳,吕氏凶残,杀功臣,害社稷,都是因为外戚作乱。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残暴不仁,与吕氏外戚无异,如果齐王当了皇帝,驷钧必然把持朝政,另一个吕氏家族就又出现了。你们希望这样吗!

众人刚受过吕氏之祸,很多人都受过吕氏淫威,还有很多人有过生命之危,当然不愿意再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众人皆不再推齐王刘襄,转而推代王刘恒。

其实,驷钧并不是刘泽口中所称残暴之人,只是刘泽记恨刘襄骗他之事,借机报复,把驷钧说成众大臣最讨厌的人,以达到不让刘襄当皇帝的目的。

客观而论,作为皇长孙,刘襄还是非常有可能当上皇帝的。可是,刘襄自作聪明,欺骗了刘泽,反而被刘泽一招制服,憾失皇帝之位,令人扼腕叹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