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是齊王劉肥的長子,是高祖劉邦的庶長孫。劉肥去世後,劉襄繼承齊王爵位。

呂太后逝世後,劉襄的二弟朱虛侯劉章正在京城。由於呂祿呂產把控甚嚴,朝中大臣沒有機會也沒有力量除奸。劉章認爲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派人告訴哥哥齊王劉襄,讓他帶兵攻打長安,自己在京城作內應,一舉除掉諸呂,然後尊劉襄爲帝。

劉襄接到劉章的口信後,動起稱帝的野心,覺得此事可行,即與舅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等人興兵西征。但是隻憑自己的力量,恐怕不是諸呂的對手,爲了確保大事可成,劉襄決定聯合其他諸侯王一起舉事。

聯合哪些人呢?劉襄分析認爲,齊國周邊是琅琊、濟川、魯三國,其中濟川、魯兩國是呂氏一族,不可能聯軍。琅琊王劉澤是當時劉氏家族輩分最高的人,而且與呂氏家族不睦,可以聯軍。

劉襄派祝午前去遊說劉澤,並自以爲是地商定了一個計謀,但這個計謀,以後害他失去了皇帝之位。

祝午見到劉澤說道,諸呂作亂,呂太后已死,齊王將帶兵討伐逆賊,但齊王怕年少威望不高,對戰事也不太在行。琅琊王您威望甚高,精於軍事,希望琅琊王您能夠去齊國統帥聯軍討伐逆賊,齊王願意率齊國聽從驅使。他日討逆攻成,琅琊王您登上帝位,順理成章。

劉澤與劉邦是比較遠的族人,皇帝之位怎麼也不可能輪到他。雖然劉澤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當皇帝,但還是想好事,還是期望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祝午的一番話,讓琅琊王劉澤動了當皇帝的野心,立即跟祝午一起到了齊國。

劉襄對劉澤的到來表面上非常歡迎,實際上時時處處派人監製他,將他扣留在臨淄。同時,派祝午再去琅琊國,假傳琅琊王的命令,調動琅琊國的軍隊與齊軍一起攻打濟南。

劉澤發現自己被騙了,惱羞成怒,恨得劉襄牙根癢癢。劉澤心想,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必須收拾劉襄這個小子。劉澤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計策。劉澤對劉襄說,您的父親是高祖的長子,您是高祖的長孫,帝位就應當是您的。現在三公九卿都在長安商議推選出新的皇帝來,我現在是咱們劉氏一族輩分最高的人,誰來當皇帝我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您留我在臨淄也沒什麼用處,不如讓我到長安,去勸說大家推你當皇帝。

在重大利益誘惑面前,劉澤失算過,劉襄也腦袋糊塗了。劉襄輕信了劉澤的話,備車馬將劉澤送到長安。劉澤逃脫劉襄的囚困之後,沒有立即趕到長安,一直等到諸呂被剷除,天下太平了,才趕到長安。

劉澤到長安之時,衆大臣正在商議由誰來繼承帝位之事,因爲劉澤是劉氏一族輩分最高的人,不能不邀請他一起商議。有人提議,劉氏諸王中,齊王劉襄是高祖長孫,可以繼承帝位。

劉澤當即反駁,呂氏兇殘,殺功臣,害社稷,都是因爲外戚作亂。齊王劉襄的舅舅駟鈞殘暴不仁,與呂氏外戚無異,如果齊王當了皇帝,駟鈞必然把持朝政,另一個呂氏家族就又出現了。你們希望這樣嗎!

衆人剛受過呂氏之禍,很多人都受過呂氏淫威,還有很多人有過生命之危,當然不願意再出現這種情況,於是衆人皆不再推齊王劉襄,轉而推代王劉恆。

其實,駟鈞並不是劉澤口中所稱殘暴之人,只是劉澤記恨劉襄騙他之事,藉機報復,把駟鈞說成衆大臣最討厭的人,以達到不讓劉襄當皇帝的目的。

客觀而論,作爲皇長孫,劉襄還是非常有可能當上皇帝的。可是,劉襄自作聰明,欺騙了劉澤,反而被劉澤一招制服,憾失皇帝之位,令人扼腕嘆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