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們喜歡與否,建築詩人卡拉特拉瓦設計中張揚與張力兼具的曲線,總讓人過目難忘。

  執業近40年間,在歐、亞、南北美洲,卡拉特拉瓦這位少見的通才在他自由的建築、工程、雕塑及傢俱設計裏,“從結構與運動中創造出如詩的形態,一次次拓寬着我們對人工環境的理解”。基於對安全性的專業考量,建築師、工程師通常希望結構閉合穩定;而自學生時代便着迷於與重力的追逐和對抗的卡拉特拉瓦,卻力求使構造“掙脫束縛、生長並在空中翱翔”[1]。

  Montjuic通信塔,1992 santiago calatrava

  我們對金雞獨立的Montjuic通信塔、如大鵬展翅的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脊椎狀的Turning Torso大廈、巨鳥般的紐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已無比熟悉;而自最新作品——2018年竣工的Ponte sul Crati大橋建成後,在全球範圍,卡拉特拉瓦還有哪些尚未實現的構造想象?在紐約、芝加哥、倫敦、羅馬、蘇黎世、迪拜、多哈、臺北、武漢…… 一覽卡拉特拉瓦曾設計/正在建造的15個項目:

  "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希望能以結構將美感和藝術傳遞,"而新迪拜瞭望塔的標誌性設計,無疑是卡拉特拉瓦此願的又一次突出呈現。塔樓延續了阿爾罕布拉宮和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傳統形式,並結合以伊斯蘭當代設計,曲線流暢。橢圓形花苞狀的大樓頂端設置有10個觀景平臺,項目獲得了2016年中東建築獎。

  santiago calatrava

  在倫敦新盛的格林威治半島文化區核心地塊,卡拉特拉瓦將設計完成一個造價十億英鎊的新地標。項目佔地140萬平方英尺,包括一個80英尺高的冬季花園和玻璃拱廊,三座辦公、公寓、酒店塔樓,並都通過一座新建陸橋與泰晤士相連。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在多哈設計的沙迦橋隧項目總體規劃(Sharq Crossing),是一個兼顧工程實效與標誌性造型的案例。項目全長約12千米,包括3座造型搶眼的橋樑及與其相接的隧道,將機場區、西灣金融區、文化城相連。建成後,這一精彩的公共工程設計將成爲多哈重要交通幹道,以及獨特的城市地標。

  santiago calatrava

  在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中,原本的聖尼古拉東正教堂被倒塌的世貿中心2號樓完全摧毀。經過一系列談判,東正教美國總教區獲得許可,在世貿中心車輛安全中心上方的新自由公園東端,建造一座新的教堂,由卡拉特拉瓦進行設計。教堂是重建場地上唯一的非世俗建築,面對項目位置、佔地面積等一系列嚴格的場地限制,卡拉特拉瓦以一座建築和一個空間序列進行迴應,在尊重東正教傳統和禮儀的同時,創造出符合現代生活需要的多樣場境。

  santiago calatrava

  經過爲期7個月的國際競賽,卡拉特拉瓦最終贏得2020年迪拜世博會阿聯酋展館的設計權。項目坐落在500英畝展會場地的中心,面積15,000平方米,造型宛如獵鷹飛翔時的雙翼。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的羅馬第二大學校園總體規劃有意識地借鑑了古羅馬大競技場(Circus Maximus)的形制,設計有長長的通廊,並以柏樹完整環繞。一個連接着大學和新建體育城的大型城市公園,將爲此地會議、社會文化活動提供場所。此後將開發的其餘建築也將沿此大道排列,爲學生提供住宿等空間。

  santiago calatrava

  1990年,卡拉特拉瓦設計完成了蘇黎世斯達德霍芬火車站(Stadelhofen Station),這是瑞士當時第一個快速換乘系統。目前的斯達德霍芬是瑞士最繁忙的車站之一,卡拉特拉瓦於2016年開始了對其的改造和擴建翻新。

  santiago calatrava

  五層高的Haus Zum Falken辦公樓,是卡拉特拉瓦與斯達德霍芬車站相關的另一個設計,建成後將與車站無縫相連。辦公樓坐落於蘇黎世核心區,與周邊街景相融合,地下可供千輛自行車停放,並將很大地提升車站的步行可達性。

  santiago calatrava

  受湖北省聯投集團委託,卡拉特拉瓦將在武漢東部的花山新城設計建造三座地標性橋樑。橋樑橫跨寬1.5米的長江河道,建成後可同時供汽車、行人、自行車通行;拱橋雕塑般的外觀在城市地景中十分突出,橋下空間的設計也經過了審慎考量。

  santiago calatrava

  美國最高的建築是哪一座?若非因經濟危機被迫停工,本可能是卡拉特拉瓦爲芝加哥設計的610米高摩天大廈,芝加哥螺旋塔。創新的結構形式,使建築細長的螺旋上升形態成爲可能,也使建築內部相對其他高層更爲寬裕的室內生活空間成爲可能。然而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螺旋塔的建造擱置至今。

  santiago calatrava

  芝加哥市擬斥85億美元巨資推進的奧黑爾機場擴建項目,可能是近年最受關注的機場改擴建工程之一,卡拉特拉瓦事務所成爲進入此次國際競賽終決選的五個團隊之一。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航站樓?卡拉特拉瓦希望打造一個公園般充滿活力的綜合體,並以引人注目的高聳貝殼狀屋頂元素,作爲奧黑爾下一歷程中的唯一象徵。

  santiago calatrava

  受元智大學校董會委託,卡拉特拉瓦開始了這一亞洲校園新建築羣的設計。元智大學位於臺北市西南約40公里的桃園縣,一期新建建築羣總面積約5.8萬平方米,包括一個表演藝術中心、該校創始人紀念碑,以及藝術設計學院。

  santiago calatrava

  作爲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位於比利時西南部的蒙斯(Mons)也正向當代建築張開懷抱,而卡拉特拉瓦2004年於此贏得了其新車站及周邊基建的國際競賽。新車站打通了設計前蒙斯兩個互不相連的區域,它像一隻銀白色的巨鳥,向兩側伸展着羽翼。但或許由於預算不斷上升的原因,車站迄今尚未建成。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在達拉斯的這一橋樑設計,希望幫助打造一個自然、充滿活力的休閒區域,並進一步強化濱江地區的關聯。可達性是項目設計中的重要考量因素,無論是步行愛好者、老年人、殘疾人或推着嬰兒車的父母,都有着便利的入口和路線。

  2018年8月14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的莫蘭迪大橋(Morandi Bridge)坍塌,導致43人死亡、15人受傷、逾600人被迫離開家園,現場觸目驚心。災難發生後,卡拉特拉瓦爲橋樑的重建設計了多個方案,儘管在2018年末,熱那亞政府決定由倫佐·皮亞諾完成新橋樑的設計建造。

  santiago calatrava

  參考資料

  [1] Alexander Tzonis,《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運動的詩篇》

  [2] https://www.calatrava.com

  視覺/ 李茜雅校對/ 李菁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