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將2017年虧損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

1,奶粉註冊制「洗牌」效果不如預期般強烈;

2,對澳洲合資工廠大潤採購訂單不足;

3,市場競爭激烈效期較短的產品買贈即消費者促銷受限;

4,應收賬款回款未達預期。

謝宏之後,貝因美董事長如走馬燈一般地變換,面對幾遍的中國嬰幼兒乳粉市場,貝因美業績一再走低。從現狀來看,貝因美幾乎跌倒了最低谷,謝宏的重新出山可以看做公司的一次再創業,作為創始人,謝宏的付出一方面可以凝聚團隊力量,提升信心,一方面作為業內的資深人士,更容易招募新的核心人才,給公司度過難關注入強心針。

相比以往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謝宏的出山對公司團隊、經銷商都是一次信心的提振,有望解決貝因美內部管理的問題。

目前,受謝宏出山的影響,貝因美於今天開盤漲停,說明廣大投資者非常看好謝宏出山,認為他能夠扭轉貝因美的頹勢。


您好,為什麼股價一到特別便宜的時候,就會出現利空呢?

貝因美,國產奶粉品牌的巨頭,近期傳來巨虧的消息,創始人一年賣出29套房都挽回不回虧損!不過,這跟股價有什麼關係?都說利好能推動股市,利空就真的會促使股價下跌嗎?

從圖表我們看到股價當前跌破多次驗證的水平線,跌破的位置則成為了後市行情的壓力!局部行情走出小的上升趨勢線,我覺得存在短期的交易機會!

從圖表我們可以發現成交量的變化,而巨量都會成為後市的壓力以及支撐!所以,這是否也能成為我們操作的依據?

最後想說一下,任何一隻股票,在低位都不可能出貨!而消息都只是用來輔助操盤的工具之一!至於謝宏的出山,我覺得這都是有意而為之!

【投資,沒有所謂的專家,只有贏家與輸家,我是梵修一000,一名職業圖表交易員,歡迎點贊留言,感謝關注,修一向您致謝】


感謝邀請!

1,基本面方面:

2月28日,貝因美髮布了2017年度業績快報及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顯示,其2017年營業收入為26.47億元,同比下滑了4.26%;此外,其凈利潤虧損9.64億元,同比下滑了23.44%。同時,截至2017年底,其總資產為52.84億元,同比下滑了12.02%。

2016年度,貝因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7.81億元,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十三章「風險警示」第二節「退市風險警示」的有關規定,若2017年度公司繼續虧損,公司2017年度報告披露後,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

3月15日,貝因美集團官網發布一則簡短消息:「經集團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聘任謝宏先生為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總裁(CEO),自即日起生效。」從現狀來看,貝因美幾乎跌到了最低點,儘管公司內外對謝宏的出山非常看好,但貝因美的困局依舊。

2,技術面方面:

整體從圖表K線上可以看出,貝因美一路在持續形態下方,持續看空。並且跌破了2012年12月6.17的低點,創出歷史新低4.58,近期2月份纔有所反彈。

短期來看,上方的成交密集區的下方缺口附近壓力較大,股價回調到此區域將會出現下跌,底部彈起一定幅度,有支撐作用,判斷後市行情將會打出震蕩行情。

另外,股價一路創了新低,主力可以逢低吸納廉價籌碼進行建倉。上方壓力重重,股價也輕易上不去,所以判斷這個建倉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從操作層面上來說,本支股票只存在短線操作的機會。


打造一家巨頭企業需要花費數十年時間,但要使其隕落可能只需要三年。

2月27日晚間,貝因美髮布業績快報,稱2017年度虧損9.63億元,即便此前已多次修正業績,但依然無法獲得部分董事和獨董的認可,其股票也將迎來被「ST」的命運。

十年生死,成就品牌

1992年,27歲的謝宏揣著18萬元收購了杭州一家已經停產的餅乾廠,這家餅乾廠就是貝因美的前身。1999年,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於2011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回首過往,看似一路坦途,但低頭細看,儘是萬丈深淵。中國本土的奶製品企業發展歷程尤其波折。

2003年的「阜陽奶粉」事件,折了一部分奶粉企業;2008的「三聚氰胺」事件,更是折了國產奶粉大半江山。但幸運的是,兩次危機貝因美都未牽扯其中,平安度過的貝因美,終於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之所以能夠躲過兩次行業聲譽危機,可能跟貝因美從一開始的自我高標準要求有關係。2001年,為了跟黑龍江的飛鶴、內蒙古的伊利、河北三鹿等一線奶粉品牌競爭,貝因美打出「國際品質,華人配方」的口號,雖然當時無法撼動一線品牌企業的地位,但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獲益匪淺。

受「三聚氰胺」事件帶來的正面影響,2009年,貝因美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7%,預收賬款增長接近一倍,這也為以後的上市鋪平道路。2011年,貝因美登陸深交所成為A股「奶粉第一股」。

▲2011年,貝因美登陸深交所

坊間傳聞,2011年哇哈哈宗慶後100億祭出愛迪生奶粉的起因是,宗慶後在浙江的一個企業家論壇遇到了貝因美的謝宏,在得知貝因美已經銷量已經達到40億左右的時候,宗慶後心動並開始進入奶粉市場。

成功上市後的貝因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從2009年的61.62%降至25.74%,創下歷史新低。2013年,貝因美的營業收入61.2億、凈利潤7.21億,業績達到十年來的頂峯,股價也一路走高,從2012年底的6.54,到2013年10月31日達到階段高點26.21。

據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4年在國內母嬰店和商超渠道,貝因美的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三,是前三甲中唯一一家本土奶粉品牌。

此後,不管是在業績,口碑還是市場份額,貝因美都成功擠入奶企第一陣營。

由盛轉衰,只需三年

但好景不長,成功上市的貝因美並沒有迎來更進一步的騰飛。

2013年,貝因美創造了其成立以來的業績頂峯,但自此以後業績就像變了臉一樣,凈利潤斷崖式大幅縮水。

▲貝因美凈利潤走勢,數據來源,Wind

查看貝因美的過往業績,你不得不露出驚訝的表情:上一年(2013年)還有7.21億的凈利潤,但下一年就只剩下0.69億,縮水達90%以上。

對於在2014年業績出現如此大幅度下滑,貝因美將原因歸為「收入下降導致利潤同比減少」「公司為了鞏固行業領先地位,繼續加大市場費用的投入」所致。

▲貝因美營收走勢,數據來源,Wind

從貝因美的過往營收情況來看,從2014年開始,的確出現了營收下降的趨勢,但也很難跟凈利潤的下降幅度相匹配。

然而,2015年貝因美的營業收入依然繼續縮水。財報顯示,2015年貝因美實現營業收入45.34億元,同比下滑1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增長50.45%。

時間進入到2016年,貝因美的業績進一步惡化,開始由盈轉虧。

貝因美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18.3億元,同比下滑30.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09億元,同比下滑89.45%。

與此同時,貝因美預計2016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虧損3.8億元至4.1億元。然而,僅隔三個月,貝因美就發布了業績預告修正報告,稱將虧損調整至7.5億元至8億元。

三年時間,貝因美就跌入虧損泥潭。昔日的「國產奶粉老大」由此被冠以「乳業虧損王」。

渠道失誤,股東相爭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家明星企業如此快速的跌入泥潭?關於貝因美的悲劇,人們早已議論紛紛。

  • 一、渠道出現問題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曾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坦言,「當下,貝因美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渠道。」「這兩年來,貝因美在渠道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一直沒有調整好,而且它內部的銷售團隊各方面表現亦是很差。

據悉,貝因美在2013年後產品全線降價,把降價的損失全部壓給了渠道商,這導致貝因美跟渠道商的關係惡化,以至於最後渠道商對於貝因美失去了信心。

「之前,貝因美在渠道上鋪的產品比較多,而這些產品很多都快到期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貝因美需要把快到期的產品回收回來,一方面是防止市場上的這些產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宋亮說,「另一方面,則是擔心擾亂市場正常產品銷售的價格,破壞價格體系。而貝因美要把這些產品回收,就需要付錢,就會面臨虧損。」

  • 二、盲目的價格戰

在歷年面對虧損的業績時,貝因美給出的理由有出奇的一致: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增加市場費用投入。

但中研普華研究員譚小龍卻認為,貝因美的虧損的原因不是它自身解釋的那樣來自外部,而是出自他自身。

在譚小龍看來,貝因美業績由盈轉虧根本的原因就是貝因美不斷的參與價格戰,並且還將降價的壓力不斷轉移到渠道商手上,導致渠道商不斷脫離,渠道商的不斷減少讓貝因美的銷售額不斷下滑。「為了刺激銷量,貝因美反而在銷量越下滑的情況下越降價,再轉移給渠道商,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也就是說貝因美巨虧的根源就在這裡。

此原因跟前面的渠道問題相結合,可以很好佐證貝因美是市場策略上肯定是出現的極大的錯誤的。

  • 三、股東之前紛爭不斷

3年前,也就在貝因美業績大變臉時,紐西蘭乳業巨頭恆天然以18元/股的價格,耗資34.64億元要約收購貝因美1.92億股,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全球乳業巨頭恆天然,與中國乳粉領頭羊貝因美的結合,曾讓市場看好。

但此後的發展卻並沒有給人帶來驚喜,反而雙方之間矛盾不斷,隨著貝因美業績的持續下滑,貝因美、恆天然矛盾更是公開化,在業績披露上也是給予公開指責和不信任。此時,市場上也不時傳來恆天然企圖收購貝因美的消息。貝因美還需時刻提防恆天然的收購。

這讓急病亂投醫的貝因美的戰略制定上也頻現昏招。

儘管有不少人認為,最近幾年全國乳製品市場整體呈現低迷狀態,影響到貝因美的盈利。但這卻很難解釋為何其他乳製品企業沒有出現大幅虧損的現象。因此,貝因美的問題更多是自己的原因。

關鍵一年,能否逆襲?

按照我國證券交易所的規定,連續兩年盈利為負,股票將被實行「ST」,也就是「特別處理」股票,如果連續三年盈利為負,則將可能被退市處理。

2月27日晚間,貝因美髮布業績快報,稱2017年度虧損9.63億元。這已經是貝因美繼2016年虧損7.81億之後的連續第二年虧損,並且虧損幅度還進一步拉大。如果今年無法完成盈利為正的話,那麼貝因美就將面臨退市。

數十年創立的品牌,眼睜睜看它倒掉,想必沒有人會甘心。

為了盡量縮小虧損,2017年10月,貝因美將位於上海和杭州的7處房產公開出售,12月,貝因美將杭州、重慶、成都等7地的22套房產出售,估價1.03億,顯然是杯水車薪。今年1月,貝因美還試圖將全資子公司「豆逗工廠」進行出售,但遭董事會否決。

但在市場上卻不缺乏對貝因美重新火起來的期盼。

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永軍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就表達了對貝因美的樂觀情緒。

他認為,目前的現狀對貝因美來說其實是好事。股價跌停,ST預警恰恰是貝因美的機會,因為貝因美的管理層再也不用看資本的臉色調整自己的戰略了。中國文化講否極泰來,貝因美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新最低點,如果戰略戰術調整得當,貝因美還是有一定潛力的。

此外,奶粉新政註冊制的實施也被看作是是貝因美崛起的一個機會。

奶粉註冊制新政在今年1月1日正式實行後,貼牌、代加工和假洋品牌將全部被清出市場,品牌數量將從2000個配方縮減到幾百個,由此帶來的行業洗牌可能會是國產奶粉「逆襲」的好時機。

但面對高達近10億的凈虧損,貝因美要想扭虧為盈會有很大難度。2013年的巔峯時刻,貝因美實現了凈利潤7.21億,現在重回巔峯幾乎是不可能。貝因美要想保住上市,可能會從資本運作上下手。

最後,我們也希望貝因美能夠涅槃重生。

【電商報原創,歡迎關注我們。重磅新聞跟蹤報道,中國電商媒體影響力第一!】


謝邀請!

貝因美巨虧不是今年剛發生的事,從2014年業績就開始下滑,目前來看,元氣大傷!面對市場急變,始終不能應付,公司主營業務是奶粉類,公司經營比較單一。據F10資料顯示,其主營業務收入,奶粉類佔了百分之九十四還多。

所以,要救貝因美,就要解決他的主營業務收入。至於怎麼解決?無疑就是增加嬰兒奶粉的市場競爭份額,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如果解決不了主營業務的市場競爭力,主營業務的收入提不上去,那我想誰出山效果都不會太理想!

畢竟謝宏雖然近幾年沒在貝因美公司擔任具體職務,但仍然以科學家的身份掛職!所以,貝因美的具體問題,謝宏必然非常清楚!

無疑,謝宏作為貝因美的創始人出山必然會增強公司的凝聚力,使公司更加團結。但自從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後,人們對於國產奶粉的信心始終難以恢復。所以,謝宏出山雖然能夠增強公司的凝聚力,但終究改變不了國產奶粉的尷尬境況!

所以,儘管謝宏出山,但前景並不樂觀!


您好,小主兒為您解答;

扛過了三聚氰胺,扛過了大頭娃娃,始終還是沒能抗住內部公司事務!只能默哀!近期,國產奶粉巨頭貝因美頻繁傳來利空消息!引得創始人都按捺不住,親自出了山!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公司又傳出靠賣房來彌補這些巨虧,但仍是杯水車薪!而對於謝宏的出山,我覺得並不能對其造成什麼多大的影響!然而對於股價來說,只是一個消息,想要拉動股價只能做好建倉的策略,而消息只能是鋪墊!讓散戶賣出然後主力手蒐集籌碼等等!

根據上方圖表的信息,我們可以發現股價現在的位置已經相當低了,按照建倉來說,當前區域完全符合,所以出山只能對其公司造成影響,但對於股價也只會造成暫時的下跌!

【小主兒帶您看A股,歡迎關注,感謝點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