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逃避或對抗生命感受,隨時覺察它、接納它,就不會那麼痛!

昨晚下班跟老婆散步時,她告訴我一位朋友最近感冒發燒必須打吊針才能好,湊巧節前另一位同事也在朋友圈裡發文說家人每當放假就感冒,這是什麼節奏?

其實以前我也經常感冒發燒、外加失眠焦慮啥的,而現在不知不覺感覺好像兩年多都沒怎麼感冒過了。也可能是我的體質變好了,當然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自己對自我身體情緒狀態、感覺等更有覺察力。以前每次感冒前嗓子會非常疼,我就知道壞了、要感冒了,果不其然接下來通常就是連續一周多的重感冒……而當我漸漸學會清晰覺察自我身體感覺及情緒狀態時,每當嗓子再疼,我便仔細覺察和充分體會嗓子疼的那種感覺;神奇的是,第二天嗓子疼卻消失了,從此我感覺自己走出了感冒的輪迴。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其心理學名著《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談到,「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其實說人生痛苦完全是陳詞濫調,如何在人生苦難的凝重底色上活得儘可能開心洒脫、豁達自適才是真本事吧。

憑藉個人粗淺的人生經驗,我覺得可能還在於生活的每個當下,你是否能夠細緻充分地自我覺察、自我接納、自我消解、自我調整那些個什麼痛苦、苦難之類你本能地想要抗拒、逃避的情緒、感覺、想法、事實等。

當下的生活感受或情緒狀態往往是你對當下情境的感受、以及當下情境誘發的過去類似情境帶來的回憶感受、還有對未來情境的想像感受的三者疊加,所以幾乎人每時每刻的生命感受、想法及情緒狀態都是錯綜複雜、糾纏不清的。正如佛語云,人從早到晚一天三萬六千念、念念不斷!這些念頭就像河流一樣在你腦海中波濤洶湧、無止無休,「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連晚上做夢也是無休無止、變化萬千。

你很可能被它們無意識地裹挾而載浮載沉,在各種動態變幻的念頭引起的即時情緒感受中陷溺、對抗、逃避、折騰等等,這一切作為恰恰纔導致了很多無意識的無明苦痛。而只有持之以恆地自我覺察、體悟、接納、消解,可能才能助你逐漸從隨波逐流的狀態中擺脫出來,以覺察者、觀察者的身份清醒豁達地站在河岸邊,看這萬千念頭浪花演戲、變幻而已。

最近《人間世第二季》熱播,昨晚臨睡前看了一集,滿滿的病痛、心碎、痛苦還有死亡的不可避免。古語云,「千古艱難惟一死」,死亡讓人害怕,也催人覺醒、讓人充滿早熟的智慧。這一集故事裡那些患骨癌的小朋友,命途多舛的人生際遇讓他們的言談舉止比同齡人成熟得多,他們在極其有限的生命中不得不直視死亡。

很慚愧,我也時常在夢中無意識地模擬死亡帶來的意識湮滅和極度虛無的情緒感受。佛說,人死後「心識」仍然會脫離肉體短暫存在幾秒或數天不等,然後就會在接下來的數秒或數天內(比如「頭七」)進入輪迴,下一世你可能轉生為人,也可能是動物或植物等等。而普通人想像中的死亡就意味著什麼都不存在的狀態,有點接近佛家所說「涅槃」,這是常人很難達到的至高境界,可能只有那些高僧大德靠一生苦修才能不墜輪迴。佛說死亡是「非一非異、非常非斷」,不管怎麼說,死亡可能並非結束、亦非開始,而可能是結束的開始,或者開始的結束吧。

以上理論玄而又玄,其實也只是我個人的粗淺理解。我覺得不管死後有無輪迴,在人間世短短几十年時光里,還是儘可能地清醒覺察自身動態變化萬千的身體情緒、感覺、想法狀態等,你充分覺察它、接納它、體悟它、消解它,就像風行水上一樣無掛於心,就不會無意識地陷溺或對抗於所謂病痛、痛苦、焦慮乃至絕望情緒及人生感受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