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還行 有好的電影人撐著電視劇是涼了


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談,能夠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1 從中國電影市場規模來看,其自2002年起就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十幾年內電影市場規模擴張了幾百倍。(好吧,其實我也忘了是多少倍,但這個數字應該不會低於200)。從這個角度看,國產電影可以說是欣欣向榮,這也經常是官方用來自我吹噓和穩定民心的說辭。

2 增速,市場規模雖然一直在擴張,但是近幾年的增速確是有明顯的下滑趨勢,就像中國經濟一樣,增速放緩,且這個趨勢很難被逆轉。。。。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電影的境地又是不容樂觀的。

3 電影本身的質量,這個雖然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的事情,但我們未必就得不出相對可信的結論: 常年逛豆瓣的我發現,在一些十幾年前誕生的電影的評論下,會經常性的會出現諸如這樣的討論: "這個電影評分怎麼這麼低,要是放到現在,肯定破八分。。。。。" 由此可以發現,十幾年前的人口味比較挑剔,愛打低分,而現在的人就相對寬容。但即使在觀眾相對寬容的環境下,我們電影的口碑與評分也依然沒有好多少,9分神作近20年沒有誕生一部,一年之內也撐死了不會超過3部8分佳作。(這裡僅僅指國產電影) 這說明,我們的電影質量是在走下坡路的。

4 電影多樣化,三十多年的電影發展,我們的電影類型從一開始單純的藝術片,到現在的五花八門。這個可以說是進步。

5 但是,電影類型多是多了,但其分布卻是嚴重不均,甚至可以說是畸形! 喜劇片一家獨大,且其佔比還在不斷上升中。(任其擴張,危害巨大)同時,即使考慮到懸疑題材小眾的因素,我們仍然嚴重匱乏像樣的懸疑片。 。。。。。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仍未實現零的突破!要知道,科幻片才是真正的類型片之王啊,一個國家只有會拍科幻片,拍好科幻片,它才算是真正開始走向影視繁榮啊。

6 很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觀眾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成熟理智的觀眾是電影產業發展的最有利因素,從這個角度講,中國電影,其觀眾在進步。


我認為中國的電影並不是在走下坡路。現在是電影市場的寒冬,是對電影市場的整頓以待更好的作品。用生命周期理論來解釋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任何產業的發展都必須要經過的階段。先任其發展,然後國家在管控。其實從改革開放到目前,很多產業,很多企業都經過這樣的階段。


還好吧,票補減少後,電影票房減少是可以預見的。范冰冰事件後,熱錢離開影視業,電影質量越來重要,流量時代慢慢過去,算好事吧。


主要是電影的受眾者審美在下坡


如果不是《我不是葯神》和《一出好戲》。我會回答你,窮途末路

但是現在,我的感覺是瀕臨死亡


沒有

票房總量連年增長,電影市場越來越大。

觀眾的觀影品位這兩年也在明顯提高。以往可以靠無演技明星、大ip和無腦特效撈一把的電影越來越沒有市場。觀眾越來越看重電影本身的質量。這意味著在電影市場的增長中,野蠻生長的因素越來越少,市場本身也越來越趨向成熟。這必然會倒逼中國電影創作者尊重創作規律,最終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水平。


就最近,有個小新聞

章子怡要拍電視劇了

中國銀幕一姐,現在沒活了?

中國電影不需要演技,只需要流量明星了是吧


絕對不是!

謝邀,

個人認為中國電影目前正處在一個不斷上升的狀態中。單從知乎上像題主一樣探討中國電影的發展的人越來越多這一點就可以證明,觀眾的審美和對電影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屢屢上熱搜的關於某某演員演技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大家開始關注好演員,好導演,好作品了。

其次,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電影導演們有更多更好的手段和途徑去實現自己的想法。當代中國電影無論是從畫面還是從音效上都有飛躍式的進步。也有越來越多的導演在技術層面之外,也在嘗試著討論社會討論人性,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雖然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上依舊有很多充斥著商業氣味,投資大效果差的電影。但是我們能看到,美國的科幻大片在中國市場的票房持續下滑,一部好看的國產電影卻能被廣為稱頌。可以說是觀眾在進步,推動著電影在進步。所以,可以批判但也一定要有展望。中國電影可能沒那麼好,但是一定會越來越好。


個人認為完全不是.前幾年的電影放眼一看滿屏的流量明星。現在無論是最近院線上頻頻出現的小眾文藝電影還是一些曾經絕對不會出現在院線上的電影都有很多。看到的更多的是國家政策的稍稍的放鬆。近幾年歐洲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導演和獨立佳作也層出不窮。《葯神》之類的中國從不曾有的社會題材電影也成了現象級。個人認為好電影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中國電影大環境的限制.很多好電影看不到而已。


沒有,明明周圍都是上坡!


下坡咯。中國電影票房從來就沒走過上坡路。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所有人口每年能夠保證觀影至少觀影一次的人能有多少?1.4億有嗎?中國的觀影人口才不過4億多點,能有多大突飛猛進的增長,剩下的十億人根本就沒觀影的念頭,而這其中的四億也有許多人都沒有形成穩定的觀影習慣。從今年國慶檔的票房我們就能看出。絕大多數中國人壓根兒就沒有過觀影習俗,只不過把電影當成一種可取代的娛樂方式罷了。所以說要想提升中國內地票房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提升觀影的受眾,所以說就需要那樣一部大片,讓全中國人民都願意看電影,不要指望2345線城市的小鎮青年,他們根本沒有穩定的觀影習慣。想要想要通過他們實現票房到穩定增長那是不可能的。他們許多人眼中看電影其實還沒有玩遊戲來的痛快。況且中國人的觀影是有瓶頸的。許多人進了幾趟電影院就不願意再去了。講真,到處到處都在吹戰狼2 1.67億觀影人次,其實不過是總人口1/8的水準,在美國也就相當於神奇女俠的熱度(4600萬觀影人次與北美3.6億人口比例

),許多人都說扎了二拉動了票房增長,事慶上卻是許多人看完《戰狼2》之後卻不會再去電影院,沒有多大用處,內地票房上的作用是比不上《阿凡達》的。沒有阿凡達中國人民還能想起有看電影這種娛樂方式嗎?

中國現在正是需要那樣的大片,實現電影受眾的上坡道,才算真正的票房增長。在美國上個世紀這是因為有一大批牛逼的導演。那應該不用我說了是他們。真正做到掀起觀影全民級的觀影狂潮。而中國沒有那樣的導演。沒有那樣的電影。我個人認為那樣的大片。只有也只能是《阿凡達2》。不負責任,毒奶《阿凡達2》。23.69億人次,對你說的沒有錯,我就是按照《亂世佳人》。星球大戰。ET外星人。音樂之聲觀影比例奶的,中國的形成觀影習慣的人連美國五分之一都不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