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行業最近十年的發展如火如荼,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便出現了許多行業巨頭企業,其中以“萬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爲口號的萬達集團,自然是賺的盆滿鉢滿,而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因此一度是成爲了2013年、2015年的中國首富,到了2017年甚至是超越了李嘉誠,登頂亞洲,公司規模發展極爲迅速。然而首富的位子沒坐多久,萬達集團負債消息不斷,據媒體報道,萬達集團的負債金額持續增加,4200億左右的負債主要來源於貸款以及證券等,支付利息一年就將近十億,集團財務壓力巨大。

  2017年,萬達集團揹負鉅債的情況下王健林順勢而爲提出“去地產化”,萬達開始加快轉型的步伐,一方面是爲了償還公司債務,但除了還清債之外更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萬達集團慢慢的剝離房地產業務。從2017年初,王健林就開始不斷地售賣文旅資產、國內外的地產、酒店項目。王健林商業“嗅覺”總是比其他企業敏銳,他曾提出萬達要超越迪士尼,成爲最大旅遊企業,但是參考迪士尼的實際盈虧來看,如果萬達繼續投資燒錢,未來的收益充滿不確定因素,能夠及時收手,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所以,萬達這次出售文旅項目不可謂不是一件好事。

  轉型後萬達將集團的營收方向爲商管集團、文化集團、地產集團、金融集團。2018年,服務集團實現營收1600億元左右,與總收入的佔比爲75%,而房地產收入僅佔25%,王健林認爲,萬達已經不是以地產業務爲主的企業,是服務業爲主,有地產業務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萬達集團2018年最大營收來源是文化集團,影視產業收入達580億元,佔總收入的32%,王健林將此作爲萬達轉型過程中最具有標誌性的成果之一。影視產業包括萬達影視、萬達電影。萬達電影主要的業務包括建設影院、電影發行以及電影的放映。萬達電影具備有先天性的優勢,電影院線的成本大頭主要是租金,而萬達本身是做商業地產出身,全國都有分佈萬達廣場,所以萬達影城的租金支出要遠低於同行,從而進一步提升收益。早在2012年,萬達就收購了AMC,AMC作爲北美第二大院線,萬達此次收購進一步擴張了萬達電影在海外的佈局。而萬達影視與萬達電影的不同之處在於,萬達影視主要業務是參與投資的影視作品的製作,截止2017年萬達影視所投資的衆數影片票房已累計超過158億,佔國內總票房的28%左右。看電影作爲中國人民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之一,國內影視產業也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

  萬達商管作爲集團核心企業,王健林認爲萬達的所有企業中,唯獨商管企業不可放棄。很多企業一時風光,調整後可能漸漸沒落,然而商業中心是會一直存在。萬達的商管集團18年收入37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租金收入328.8億元也劃入服務業中,王健林認爲租金收入是集團收入中,最有增長希望的部分,是最穩定的部分。收租金與地產完全不同的概念,地產是忽悠着將房子賣掉,錢拿到手就完了,一錘子的買賣,而收租金不同,第一年收完,第二年萬達還可以讓商戶跟着萬達,因爲萬達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具有城市的地標作用。

  成功的轉型讓萬達在2018年的負債大幅減少,與2017年相比是降低了30%。國內的大型企業中,是有息負債減少最多的企業之一了。王健林表示萬達的4200億的負債確實存在,但是在各方媒體的表述中,概念已經被混淆了。王健林的目標是在2020年,將萬達的服務業集團的收入提升至總收入的65%以上,地產業集團要縮減到30%以下。然而萬達的轉型要比王健林想像的要更加順風順水。僅在2018年萬達就將其服務集團收入提升至總收入的75%,而地產集團的收入僅僅佔比25%,萬達的轉型可以認爲已經成功,主要收入已經從地產集團爲主轉變爲服務集團。

  王健林宣佈退出房地產之初,很多人不看好萬達,但2018年萬達集團轉型成功迴應了各方的質疑。如今萬達集團已經不是以地產爲主的企業了,未來萬達的規劃,王健林在總結大會中表示,集團重點依舊會放在服務業,同時會涉及大健康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