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十四期是扩招后的首批学生,从这一期开始,各分校设立学生总队,毕业生是之前的数倍之多。毕业于1940年7月的黄埔十五期则是扩招后备受青睐的一期学生,据说蒋介石曾三次从陪都重庆来到成都总校看望这期学生。毕业之前,美国米高梅电影厂到军校拍摄纪录片,学生一律穿上皮靴或马靴,戴德式M35盔,队职干部则着毛料军装,脚蹬马靴,腰间挎马刀或中正剑,飒爽英姿都被美国人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黄埔十六期的毕业典礼同样特别,据该期学生王业琛回忆,毕业当天不仅校长蒋介石亲自来训话,宋家三姐妹也莅临现场。王业琛回忆当天盛况:“检阅台上,三位夫人并肩而立,一色服饰,同样装扮,远远望去,简直无法分清三人面容,直到阅兵仪式完毕,我有幸以本总队学术科毕业考试成绩获列全总队第一名的殊荣,被指定为学生代表,正步走向检阅台前,代表全总队一千多毕业同学,接受校长颁发毕业证书和赠授佩剑时,三位夫人近在咫尺,这才清晰获睹她们雍容优雅的奕奕风采,华贵中透着慈祥,给人以十分可敬可亲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从第十六期开始,黄埔中正剑有一个明显改变,即剑柄上的标准字样多由“校长蒋中正赠”改为“校长蒋中正授”,只有少数佩剑还是“赠”字。这期之后的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授”字剑逐渐取代了“赠”字剑。

黄埔二十期之后,随着抗战胜利,军服改制,由原先系皮制武装带的军服改为系布腰带的“美式军服”,对这两种军服稍有印象的人都知道,新式军服已经没有地方可以佩挂短剑,黄埔中正剑也因此停发。最后一期获得中正剑的学生是第二十一期第六大队,但此时已无法佩戴,只有纪念意义了,而早于第六大队毕业的二十一期步兵三大队学生却压根没有获得佩剑,据该大队第九中队的学生吴靖宇回忆说,1947年12月的毕业典礼上,蒋介石亲自到场进行训话,其中专门提及佩剑一事——“最后他着重说明,历期毕业学生都由蒋校长赠予柄上镌有‘不成功,则成仁’字样的佩剑,现在因为军队服装有改变,武装带已经取消,所以不再给毕业生送佩剑了,但仍希望全体毕业同学,牢记蒋校长的教诲,身体力行,保持和发扬黄埔精神。”

中正剑在走向消亡的前夕曾一度大放异彩,那就是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受降典礼。当时军服还未大规模换装,武装带普遍存在,到场的国民革命军官长被要求一律着正装,佩戴短剑,例如何应钦接受冈村宁次的代表小林浅三郎递交降书的那张著名照片上,就能清楚看到他腰间悬挂的短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