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薛顯原本是元軍的一位元帥,駐守在泗州,至正二十一年投奔朱元璋,參加過南昌保衛戰,表現不錯。

薛顯的成名之戰是在湖州。當時,徐達、常遇春率軍包圍了湖州,張士誠派五太子率領數萬大軍來援,常遇春抵擋不住。危急時刻,薛顯率領水軍燒毀五太子的戰船,一舉扭轉戰場上的頹勢,最終反敗為勝。這次勝利是湖州之戰的關鍵,所以戰後常遇春誇讚薛顯說:「今日之戰,將軍功,遇春弗如也。」

朱元璋也曾經誇讚過薛顯的勇武,說:「薛顯、傅友德勇略冠軍,可當一面。」

但是,洪武二年的慶陽之戰,薛顯的表現並不好。他跟隨徐達進軍西北,慶陽守將張良臣請求投降,徐達就派薛顯帶領五千騎兵和六千步兵前去受降。結果張良臣是詐降,半夜裡突襲薛顯的大營。薛顯毫無防備,負傷逃走,明軍大敗,一位指揮被生擒。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賞功臣,薛顯的功勞不少,朱元璋稱讚他「勇略意氣迥出眾中,可謂奇男子也。」此前被朱元璋稱為奇男子的,只有王保保、常遇春等人,薛顯得到這樣的評價,相當不容易。

但是,薛顯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性格剛硬、殘忍、擅殺,軍中辦事的小吏、獸醫、伙伕等等,只要薛顯看不上眼,立刻殺掉,包括將士。

這其中,薛顯殺過一位天長衛的千戶,名叫吳富,為的是奪佔吳富的財物、牲畜,於是找了個藉口把他處死。

這個吳富並不是薛顯自己帶出來的親信,他從小就投奔朱元璋,一直幹得不錯。吳富死後,他的妻子不服氣,向朱元璋控訴。在薛顯率軍歸來時,她又穿著一身喪服,中途截住薛顯,質問他、怒罵他,問他為何要殺掉吳富。

這件事的影響相當惡劣,朱元璋非常生氣,說「此尤不可恕也」。朱元璋擔心天下人認為自己卸磨殺驢,沒有把薛顯處死,反覆權衡之後,朱元璋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照樣給薛顯封了一個永城侯。第二,封侯但不給世券,而且把薛顯貶到了海南居住。第三,侯爵的年祿不給薛顯本人,而是分成三份,一份給薛顯的老母親和妻子,用來養家。一份補償給吳富家裡,第三份給那些被他殺掉的軍卒家屬。

此時,明朝剛剛建國,正是用人之際,薛顯勇武敢戰,畢竟是一個好將才,放著不用太可惜。所以朱元璋很快就把他從海南招了回來,給了他世券,讓他繼續帶兵,跟隨徐達、馮勝出征。

薛顯和傅友德一樣作戰勇武,投奔朱元璋的時間比傅友德更早,最初的地位也比傅友德高,在朱元璋、常遇春的心目當中,他都排在傅友德之前。但此後他的前途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傅友德後來居上,很快成為獨當一面的大統帥,以總兵的身份率軍進軍西南、雲南,功勛顯赫,並在洪武十七年進封為潁國公,食祿三千石。而薛顯最多的時候,食祿只有一千五百石。

此外,傅友德的兒子娶了朱元璋最寵愛的壽春公主,一個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孫子,傅友德成了地道的皇親,與薛顯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洪武二十年,薛顯跟隨馮勝出征,歸途中死在山海衛。幾年之後,他被歸入胡惟庸黨,侯爵被奪去。而傅友德一家也沒能倖免,只是比薛顯晚了幾年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