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

咱北京這幾天出奇的熱

擼串冰啤酒的好日子說來也就來了

可是您知道么?

舊時候的北京人可是極看不起啤酒的

趿著塑料拖鞋,穿著背心跟大褲衩兒,喝酒擼串侃大山,是北京人多年來的夏日標配。

但這種熱愛並非天生。據說,清末民初的老北京人是不認啤酒的,這種黃呼呼冒著白沫的苦澀湯水,被他們戲稱為「馬尿」。當時,城裡十分之九的啤酒,都銷售給了外國人。

北京喝啤酒的歷史,要從雙合盛啤酒廠開始書寫。

提到雙合盛,不得不說北京啤酒,那時候的北京人只認這倆牌子。

據說從50年代起,北京一直有啤酒喝,但很長時間裡是傳說。經常有人念叨,老莫(莫斯科餐廳)有一種叫啤酒的好東西,然後問誰,誰都含糊其詞,既像自己已經喝過,又說不出所以然。

七八十年代是北京啤酒的黃金時期。老百姓發現,這種清涼冒泡的飲料,在夏季喝來尤其解暑,順便飽腹。

當時是散啤,也說不出什麼牌子來,而且是在副食商店出售。經常是售貨員喊上一嗓子:「來啤酒嘍。」然後男女老幼出動,拎著暖瓶鋁鍋甚至大搪瓷缸子,就在那排上隊了。售貨員則把啤酒倒在一個大澡盆里,用一個塑料量杯往外盛,倒在大家拿來的各種容器中,按杯收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可能不到半個小時,就賣完了。再想要,明天早點來吧。

這一種當時叫生啤。

也有瓶啤,就是很稀少,買啤酒還得搭售香煙。一瓶酒搭兩盒香山煙,否則不賣。

一升散啤三毛四分錢,喝上兩升,再來根粉腸(也是三毛四一斤),不花糧票,也能對付一頓飯。

後來,雙合盛走1塊2的高端路線,北京啤酒主攻飯館,只有燕京啤酒最接地氣,由小販用三輪車推著,沿街叫賣,居然成功逆襲,成為北方一霸。

要說為什麼要叫啤酒,還要從100多年前說起:

1903年,青島有了外國人建的啤酒廠,人們喝了嶗山泉水釀的啤酒,覺得沁人心肺,開胃健脾,又根據英語beer膠東話的發音,給它起了個名兒叫「脾酒」。

但叫著叫著,人們覺得這個「脾」字有些彆扭,脾是人身上的器官呀!人怎麼能喝「脾」呢?於是聰明的青島人發明了這個「啤」字,啤酒從青島這兒叫開了。

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京城的老少爺們兒悄不嘰兒地流行起喝啤酒來。尤其是夏天,餐桌上不擺兩紮啤酒,好像缺點什麼。

北京的夏天比較漫長,酷暑難當。當人們熱得嗓子眼兒冒煙,四脖子汗流的時候,來杯爽口的冰鎮啤酒,自然沁人心脾,暑意頓消。

啤酒之所以能把北京人的胃口給吊起來,正是從消暑解熱這兒開始的。

那時候啤酒產量低,瓶裝的又太貴,北京人於是就打點兒「啤酒」回去一家子喝,可散裝的冰啤怎麼帶回家呢?

聰明的北京人想到了暖瓶。當時的暖瓶不放開水了,成了盛涼啤酒的傢伙什兒。

商店售貨員喊一聲「來啤酒嘍!」附近院兒的老少爺們兒們紛紛抱著暖瓶、拎著鋁鍋,甚至揣著大搪瓷缸子,頂著烈日排起長龍。

啤酒就盛在大澡盆里,售貨員用塑料杯往外舀,按杯收錢,這叫「散啤」。

再說到這喝酒吧。

有時候,北京人喝酒愛假裝拘著面兒,套路往往是這樣的:

「今晚喝點吧?」

「不喝了,昨天喝多了。」

「那咱不喝酒,光吃飯,聊會兒天。」

「那好吧,我真不喝啊。」

到了夜市攤,「老闆先來六串腰子 一盤花生,20個串!」

「喝點吧?」

「算了,不喝了吧。」

「沒事,少喝點兒」

「那好吧,一人一瓶啊。」

「行!」

一會兒......

「服務員,再來兩瓶!」

又一會兒......

「服務員,再來五瓶 !」

又過一會兒......

「服務員,再來十瓶,5瓶冰鎮,5瓶常溫,兌著喝!」

最後,整個世界在旋轉...旋轉...旋轉......

第二天......

「今晚喝點吧?」

「不喝了,昨天喝多了......」

其實心裡早就按捺不住奔向酒桌的心了!

雖然面兒上有時候假裝拘著面兒,但是真到酒桌上,北京人喝酒那絕對是豪爽!一杯滿上、飲下,再一杯緊接著滿上,仰脖一口灌下,咱北京人喝的就是這痛快勁兒!

北京人喝啤酒還好就著點兒「下酒菜兒」,

喝啤酒的人多,啤酒的供應自然會緊張。於是,飯館便開始琢磨用各種花招,限制人們打扎啤酒。除了要求在飯館現買現喝之外,還有賣啤酒搭一個或兩個冷盤這樣的招兒。

說到下酒菜,就給您盤點下咱北京人喝酒的那些經典「下酒菜」。

第一道:拍黃瓜

第二道:毒茄子

三道:肉皮凍

第四道:煮/炸花生米

第五道:煮毛豆

第六道:開花豆

第七道:咸鴨/雞蛋切瓣拼盤

第八道:小蔥拌豆腐

第九道:腌蘿蔔皮

第十道:糖拌西紅柿

怎麼茬您?上來這十道菜太素了?誰讓您上來就吃個飽了,這就是讓您開胃的,接下來給您來點葷的!

第十一道:干炸小黃魚

第十二道:豬頭肉

第十三道:醬肘子

第十四道:炸蝦米

第十五道:燜酥魚

第十六道:醬牛肉

第十七道:白水羊頭

行了今兒個小編就說這麼多

好不容易趕上今兒天兒不錯

晚上得跟哥兒幾個約一桌去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