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氏教育裏,老師永遠是示範者、啟發者、引導者、觀察者、協助者的角色,給孩子提供成功做事的條件和方法,讓孩子自己動手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收穫成功的果實。

蒙特梭利班級管理一直是蒙特梭利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學校管理者、班級主教都在持續學習更好地管理蒙氏班級,班級管理的關鍵因素是培養興緻勃勃和深度連接的孩子。

通過講座,練習、小組討論和互動遊戲等多種形式,曾在工作坊跟同行老師們探討和研習在班級管理中如何使孩子們開心和深度專註。

給我們授課的Dr. Matt Bateman,曾任美國最大的蒙氏連鎖學校之一LePort Schools的教學總監,在蒙氏教學及教師培訓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以下分享班級管理工作坊的課堂筆記。

Matt老師先從「正常化」開始講起。

蒙特梭利博士說「正常化是我們工作的一個最重要的成果」。

她用正常化這個術語描述她在羅馬聖洛倫索觀察到的孩子們工作時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正常化的過程,在發展進行的很正常的情況下會產生,她使用正常化這個詞語,人們會認為這些特質是屬於所有兒童的,而並不是隻有極少數人才能夠擁有的東西。

一、正常化的特點

1.獨立

2.熱愛工作

3.專註

4.自律

5.善於社交

二、正常化的祕訣

預備環境+連接兒童與教具+離開=正常化

三、蒙特梭利完備環境包括兩個方面:

1、物理/有形的方面

2、非物理/無形的方面

1.1.完備環境的有形要素:

完備的有形環境:是一個特別為孩子的需求而準備和設計的空間,它這樣創建後兒童能夠在真實的任務中獲得獨立,感到興奮,並且激發兒童探索教室的積極性。

1.2.完備有形環境的特點:

(1).安全:身體及心理的安全,使孩子信任老師與環境

(2).乾淨,簡潔:一個乾淨簡潔的教室是一個平靜的能讓人專註的教室

(3).有序,有邏輯的:教具的擺放分區域,從易到難,每個教具櫃都有秩序和邏輯

(4).孩子們可以拿到的:教室是為了孩子準備的,從各方面看,教室裏的任何東西他們都可以取用,適合孩子的高度,保持教具的完整,準備完善,隨時可用。

(5).支持獨立:讓孩子不需要老師的幫助,顏色統一,能夠分辨某一樣東西屬於那套教具

(6).美觀的:美觀的教具召喚孩子,培養孩子的審美

(7).易碎的:在真實世界裡,東西會碎,我們不要讓孩子迴避現實,要讓他們認識到每次行為都是有結果的,犯錯的時候,需要承擔責任,彌補,然後繼續前進。

(8).有趣的,有吸引力的,有目的的:教具的本身是準備好的環境之一,預備好的環境最重要組成部分:蒙特梭利教具本身。

2.1完備環境中的無形要素:

(1).設立和達到目標

目標一:兒童獲得獨立和自律

目標二:孩子投入專註的工作並且熱愛工作

目標三:兒童發展語言性、科學性和數學性心智

目標四:兒童吸收並練習健康的社會互動

(2).主教的自我準備

與兒童建立正面積極的關係

(3).連接兒童和教具

激發孩子去選擇

連接孩子的本質是給孩子示範如何做

(4).班級規則

(5).固定的常規和平穩的過度以及班級傳統

常規可以預防混亂的狀況

滿足孩子對秩序的深切需求

需要儘早建立/持續強化

(6).有效的溝通

積極正面的語言,真實間接地陳述

優雅和禮儀溝通

(7).觀察

觀察是最重要的工具,記錄事實,問自己「為什麼?」

視觀察為一個循環:記錄事實,探尋規律,形成假設,檢測假設

(8).計劃

清點物理環境/無形環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