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发生在益州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张飞和严颜。原文如下:

严颜猛回头看时,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使丈八矛,骑深乌马:乃是张飞。四下里锣声大震,众军杀来。严颜见了张飞,举手无措,交马战不十合,张飞卖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入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众军向前,用索绑缚住了。原来先过去的是假张飞。料道严颜击鼓为号,张飞却教鸣金为号:金响诸军齐到。川兵大半弃甲倒戈而降。张飞杀到巴郡城下,后军已自入城。张飞叫休杀百姓,出榜安民。

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严颜感其恩义,乃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张飞奉诸葛亮之命攻打巴郡。有部下向巴郡守将严颜建议,利用张飞性情急躁的弱点,坚守不出。等到张飞军心不稳之际,再发动致命一击。严颜采纳了这个建议,一直坚守城池,不与张飞决战。谁知张飞将计就计,故意公开扬言从小路偷袭巴郡。严颜得知这一消息后,深信不疑,率兵在途中埋伏。此举中了张飞的计策。最终,张飞大获全胜,将严颜生擒。严颜因对张飞的礼遇非常感动,于是归顺了张飞。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张飞进入巴郡后的稳定人心之举,叫做“出榜安民”,意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这句成语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巴郡之战,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据《三国志?张飞传》载,为了加快战争进程,刘备调遣驻扎荆州的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参战,张飞奉命沿嘉陵江一线扑向成都。张飞在攻克巴东后,挥军江州,与巴郡太守严颜爆发激战。虽然战斗的过程并不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惊心动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张飞占据江州,严颜被生擒活捉。而小说中描述的张飞礼遇严颜这段情节,也是历史的真实,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说完了严颜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再来说说小说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加工和改造。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自从归顺张飞后,严颜就在史料中不见踪迹。而在小说中,作者不仅让他参与了益州之战后期的多次战斗,还让与黄忠一起参加了汉中之战,并屡立战功。作为艺术形象而言,作者对严颜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也许三国武评爱好者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蜀汉前期将领中,严颜的武艺可以排名第几呢?小说中仅仅提到的他与其他成名武将的单挑只有一次,那边是此次巴郡之战中的张飞。书中是这样描述两人的单挑场面的:“颜见了张飞,举手无措,交马战不十合,张飞卖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入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众军向前,用索绑缚住了。”从这段描述来看,严颜的武艺在蜀汉期间星光熠熠的将星群体中并不出色,远不如能战平黄忠的李严和与庞德打成平手的关平。但因为他的箭法比较高明,故此排在五虎将、李严、魏延、关平之后较为妥当,如果算上在三国后期武艺高强的诸葛尚、姜维等人,严颜的武艺难以进入蜀汉前十,只能在中流这一档次。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