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已經深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而計算機的衍生品——智能手機,更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物品。

計算機和智能手機。誕生的國家都是美國。並且高速發展的國家也還是美國為主。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的操作平臺,都是美國公司。最有名的就是微軟,硬體還包括IBM。而甲骨文更是矽谷的傳奇公司。美國是英語大國。使用英語,更是理所當然。

無論軟體還是硬體,無論系統還是功能軟體,世界離不開美國矽谷的公司。蘋果和微軟,基本上覆蓋了最多的市場。因此。開發軟體和做系統的編程語言,又怎麼可能使用其他語言呢?當然,也有例外。但是大多數的編程語言,最主流的編程語言,只能是英語。

如果你對編程感興趣。目前Java和Python的火爆程度,給你提供了學習方向。標記語言HTML以及PHP,也是因為網路電商的巨大發展,引領著程序開發的世界。


謝頭條邀請。

本人七年左右程序開發經驗,瞭解更多實用有趣應用、互聯網和編程相關知識,歡迎關注技術世界頭條號。

電腦源代碼是英文已經成為基本常識,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小編嘗試分析一二。

計算機起源和發展。

第一代計算機1946起源於美國,後面的發展進化主要在西方世界,現在流行的個人計算機大多源於IBM和Apple Macintosh。由於主要誕生和發展於英語世界,計算機編程語言使用英語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

語言特性。

我國從1958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計算機自主研發,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到第四代微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為什麼還是沒有使用中文寫呢?

首先和漢語的語言特性有關。對漢語而言,詞根非常複雜,而我們知道編程語言基本結構、輸入設備基本單位很難基於此拆分。

比如拼音輸入法和五筆輸入法相比之下五筆的複雜程度可見一斑,之前使用五筆的現在也大多轉到使用拼音輸入法,而堅持使用五筆的也未必有後者輸入速度快。

其次和計算機的知識基礎有關。計算機的誕生也才幾十年的時間,但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發展速度都非常驚人。其誕生和基礎發展都在英語語言環境下,軟硬體、編程語言自然契合,自己再弄一套只會完全格格不入。

比如易語言早就實現了你說的中文編程,只是這又有何意義,不能提高效率,總不能為了使用中文而使用中文,這樣毫無意義。

你覺得中文編程意義何在?

(瞭解更多有趣好玩使用的應用、互聯網和編程知識,歡迎關注技術世界頭條號)


謝謝邀請,

電腦的源代碼是英文,這是歷史原因決定的,就如同中國的古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別的國家想擁有也是不現實的,歷史的問題永遠是不發倒退的。

計算機的體系都是基於馮諾依曼的原理構造而成,圍繞計算機誕生的語言都是圍繞英文環境,目前中國做的易語言本質上是在中文和英文之間加了一層轉化,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這種格局。而且現在編程的生態系統已經趨向於成熟,從人類進化的程度來講沒有必要非要製造一套針對中文的編程語言,即使弄出來了,由於生態系統原因,又有多少人去用,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不要動不動就被網上一些所謂的愛國主義綁架,覺得中國人沒有自己的編程語言是一件很丟眼的事情一樣,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在各個層面回到世界舞臺中心也只是時間的問題,當然也包括科技領域。有一句話水漲船高。

現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連美國人也承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強國,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會在更個層面慢慢趕上世界前沿步伐,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在中國崛起。所以編程語言的生態系統不排除在未來一天會由中文導向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覺得有收穫點個贊或者加入進來一起玩編程。


首先電腦源碼可以是中文,比如易語言源代碼。如下圖所示,沒錯,這就是一段易語言的資料庫操作的源代碼!

其實源代碼可以是任何語言,只是我們常見的編程語言都是英文的,因為英文更貼近操作系統。那中文源代碼是如何運行於電腦上的呢?

這就要提到「編譯器」的概念。

我們打這麼一個比方。電腦是一個希臘人,現在全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語言(各種編程語言),如果要同這個希臘人交流(運行程序),我們就需要一個翻譯(編譯器),這個翻譯精通各國語言,他可以把每個人的語言都翻譯稱為希臘語,講給這個希臘人聽(編譯過程)。

所以,源代碼其實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語言,只要能夠開發出相應的編譯器(翻譯),將這種語言翻譯成計算機能夠執行的機器語言(0和1組成的代碼)就可以了。我曾聽說過一個大學生創業,開發一個貴州省的壯族語編程軟體,套了國家好多錢。其原理就是把壯族語翻譯成中間語言,比如英語,再翻譯成機器語言,這就是一個偷梁換柱的過程。

如果想了解編譯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參閱我的另一個回答「編程語言是怎麼生成的?」。


先對這種提法點個贊,但我要知道任何語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編程主要以英文進行,主要是歷史和文化原因,也就是說,因為計算機興起於英語世界。

理論上用什麼語言編程都是一樣的

問題在於,編程語言要有嚴格的規定,並且不能重複。

英文比中文更有優勢

其一,中國人講中文,有省略句倒裝句等等,但是這些電腦是看不懂的。

其二,漢字數量很多,用命令的時候不能很快。

其三,參數問題,幾乎通用的參數都是字母加字元,用中文不太方便。

其四,一個漢字佔用二個字元,這樣寫的程序顯得臃腫,並且影響編輯。

電腦源代碼用中文編程,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我們任何事不能過於理想化。


電腦從誕生到發展到現在各種智能終端的蓬勃發展,基本都是在說英語為主的國家,自然使用的肯定為英語。

雖然也有個別的軟體和編程軟體號稱中文,比如易語言,其底層或源代碼還是英語的。

如果一開始電腦誕生和發展在中國,也許可能現在都在學中文編程。

不過,想像下,如果編程語言是文言文的話,以現在們民族對古文的接受程度,估計早斷崖了。

舉個例子,那個先生教書的故事中,「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不同理解容易歧義。看各種外國人學中文的搞笑視頻來看,中文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別說一個只有「0和1」的計算機了。

未來,語音識別和控制為主流,或許能開發出一款聲控編程軟體,自動能將編程者的語言識別轉換為計算機語言,免去輸入打字之苦。


1.你不會編程並不是因為代碼是英文...

2.中文可以...

3.中文編程就和用中文做算術題一樣是傻逼行為...

4.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發明的...不是中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