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河內和胡志明市來說,會安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部沿海的小城,相對於新晉崛起的鄰居——峴港來說,其知名度在中國遊客中非常低,很少有人赴越南旅遊會去到這個小城市。

但當你有一天,真的走進這座古時東南亞地區最繁華的港口之城時,一定會驚訝於它的色彩很酷!走入這座古城之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幾乎所有的建築外立面都被刷成了明黃色,特別是在朝陽和夕陽的沐浴中,更充滿了一種黃金般的暖色調。

走在會安的大街小巷,或者濱河路上,你會發現這座曾被法國殖民過的小城裏的建築風格五花八門,既有法式房屋,也有日式寺廟,以及中式的起脊房屋,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也體現了會安的歷史變遷。但建築風格的大融合還不是它最特別的看點,古城最大的亮點還是上千幢建築統一的黃色調!

爲何會安的建築全部都是黃色的?關於會安建築被塗成黃色的原因有幾種說法:有人認爲它象徵着皇室貴族的色彩,顯然這是無稽之談;也有人認爲這是出於生活需要,因爲淺黃色吸收到的熱量會比其他顏色更少,這種黃色建築會很適合越南潮溼的熱帶氣候;還有更多的當地人認爲,黃色象徵着好運氣,驕傲,財富和尊重等等一大堆好聽的寓意。

如今,會安古城裏大約有近1000座古建築,其中844座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中,非常具有歷史價值。近幾十年來,會安一直都是歐洲遊客和一些藝術創作者熱衷的目的地,特別是法國遊客很多。

和會安當地一位畫家朋友聊天。他說,會安就像一個巨大的露天工作室,非常適合油畫創作,或者攝影採風,因爲任何光線加上米黃色的建築外牆,都能給任何一個主題提供最棒的背景色調。

幾百年來,會安古城的街道,運河,古橋和無處不在的黃色建築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保持非常完好。由於會安古城現存主體建築多爲17到18世紀時期修建,屬於嚴格保護的範疇,也在整體上受到了保護,當地人不可以隨意私搭亂建或者拆除現有建築。甚至有傳聞,即便當地居民想要重修一下院門,也必須上報到河內的專門部門批准纔行!

你會發現,會安古城裏的建築設計很獨特,無論你從那條街道進入,最終走到頭都會到河邊(Thu Bon河),這是幾百年來爲了使當地人便於來往水路之間乘船、裝載貨物的特殊設計。畢竟,會安早在17世紀時,就與馬六甲一樣成爲了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一個港城,也是越南最早的華埠港口。

早晨的會安大街上一點也不安靜,街頭遊商的叫賣聲,汽車和小摩托喇叭按個不停。如果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你得奔小巷子裏面去——你會發現這裏別有洞天:晨光照射到米黃色的牆上,又被反彈到地面和人的身上。此時,最大的“噪音”只有人們打掃房屋和街道時弄出的響動。

據說,現在會安的生活節奏比二十年前快了很多,如今很多會安人爲了趕時間,都不在家喫早飯,於是街頭的早點攤生意越來越好。早起逛街時,你能看到很多上班的人和學生在路邊攤喫早飯。

我發現,會安的女生很喜歡穿越南傳統服裝——奧黛,相反卻很少看到現代時裝,即便是年輕女孩也比較堅持這種傳統着裝風格。奧黛是越南最傳統的服裝,非常漂亮,女孩兒穿着它,走起路來都像帶着風,看上去很有範兒。

無論在街頭還是在景點,特別是在學校周邊,可以看到很多穿奧黛的女孩兒,特別是越南年輕女生身材大多數不錯,很少有肥胖女孩兒,所以穿奧黛更顯身材好。

儘管時代不斷推進,但會安古城裏的許多事務還是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比如這種挑着擔子走街串巷賣水果的遊商小販,就很受歡迎,特別是受到我們這些前來觀光的外國遊客的喜歡:購買方便,當地特色,也是一種融入本地生活的體現!

在一條鋪着青石板的原始風貌小巷裏,一位當地老人正在自家門前喫飯。

在如今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能夠找到一處保持原始狀態的地方似乎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會安作爲越南爲數不多的需要大力保護的古城,希望它可以一直保持其獨特的金色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