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育兒書房》:騰訊育兒親子閱讀欄目,精選優質書籍,展現多元化育兒理念,助寶爸寶媽一臂之力。

隨着二胎政策的放開,很多女性都在思考:到底要生二胎還是不生?

一方面是政策的放寬和相關福利;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現在父母養娃的經濟壓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曾經有一則朋友圈的消息:一個人計算了一份長達23頁的養娃賬單,從懷孕到孩子出生再到成年大學畢業,至少要花費50-60萬,再之房價居高,更是加重了養娃的經濟負擔。

還有一方面,生二胎還得看大寶是否同意。據媒體報道,青島一所小學四年級班主任稱,班裏有七八個孩子搞了個“反弟弟妹妹聯盟”集體抵制父母生二孩。

基於以上弊大於利的種種因素,是否還要生二胎呢?我們該如何做決定呢?我們來看看美國備受尊敬心理學家哈麗特·勒納博士(Harriet Lerner,PHD)的觀點,看看是否能給你帶來新的視角和啓發。

勒納博士以女性心理學與家庭關係方面的研究見長,擁有梅寧格診所30餘年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的經驗。

生二胎應該是自己想生纔對,而不是爲第一個孩子添兄弟姊妹。

生孩子的決定是一個女人與其伴侶(在有伴侶的情況下)共同做出的個人選擇。做選擇的弊處在於,你會反覆思量,不停琢磨,等你下定決心的時候,說不定都已經過了更年期。我一個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滿懷熱情地生下第一個孩子,但對生第二胎她就沒那麼大勇氣了。以下是我跟她最近聊天的內容,我絕沒有用專業的眼光去評判。

“我女兒還是很想要兄弟姊妹,”我朋友說道,“她願望很強烈。”

“兄弟姊妹”這個詞在我的詞典中已經幾十年了,但我始終對它沒什麼好感。一聽到這個詞,我就會想到“齧齒類動物”,或之類的詞,所以我想象出她女兒在向她祈求一隻寵物老鼠的畫面。我曾經聽到公共電臺有人發表跟我類似的評論,所以我知道這種感覺不是我一個人纔有。我朋友很擔心女兒,因此我沒有跟她分享我的想法。

“我知道這不是個好理由。”她繼續說道。

“什麼不是好理由?”我有點走神了,還在想那些忙碌的毛茸茸的小生物。

“爲了給傑姬兄弟姊妹去生二胎。我真的不該那麼做,但是我又很擔心她,她是獨生女。‘獨生女’這個詞就意味着我應該擔心她,爲她感到難過。”

我們倆人都贊成“獨生子女”這個詞也許應該從字典中去除,另外就是傑姬的請求不應該作爲生二胎的理由。

從之前的談話中我得知,我的這位朋友自己也很想要二胎,但她內心又非常矛盾,因爲她非常清楚養大一個孩子多麼不易。她和丈夫考慮生二胎已經兩年了,但每當一方做好思想準備時,另一方又猶豫了。生二胎的阻力就這樣在他們之間來回傳遞。

“我唯一要好好考慮的決定,就是生二胎了。”她又繼續說道,不過更像是自言自語,倒不像是在跟我說。

最後她終於問我是如何決定生二胎的,我的小兒子本比大兒子馬修小三年零七個月。“你是不是就認爲自己應該有兩個孩子呢?”她又問道。她認爲我是一個考慮問題非常周到的人,所以她期望從我這兒得到明智答案。

“是的,”我告訴她,“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如果我生孩子,一定生兩個。

但是當我大兒子馬修兩歲時,我和史蒂夫也是經過了很久很艱難的考慮才決定要第二個孩子。我和他商量了很久,我們好好考慮了這個決定,因爲我們不想讓第一次懷孕時的遭受的恐懼繼續影響我們。我們倆越討論,結論就越明瞭,那就是我們感覺我們的家很完整,不需要第二個孩子。”

我的朋友全神貫注地聽着我說,因爲很明顯故事馬上要峯迴路轉。我繼續講述道,我第二次懷孕是因避孕套破損而導致的,當我和史蒂夫拿到我意外懷孕的報告單時,我們倆無比震驚。

可是,在我們震驚於檢查結果的同時,我們也同樣震驚於我們倆是多麼激動,多麼想要這個孩子。先前對於爲何只要一個孩子的各種理性思考早已無影無蹤。對於第二個孩子的到來,我們的熱情一點都不亞於第一個孩子。

“那麼你想說什麼?”我朋友想聽我說從我的故事中她能學到什麼,這我還真的沒把握。

“也許我就是想說並非事事都需要邏輯。你可以一直猶豫不決,也可以冒險嘗試一下。有什麼區別呢?”

我朋友看着我,就好像我在說廢話一樣。“你看,如果你又生一個,無論他帶來多少麻煩,你很可能一樣愛他。如果你不生,也沒什麼。你的日子會更輕鬆,你會少很多壓力和傷心。無論生還是不生,都有好有壞,無所謂對錯,因爲再聰明的腦瓜子也預測不了未來。”

我朋友聽了我這番思索,毫不掩飾她的失望。“你簡直是在瞎扯,”她說道,“你怎麼能說,不管我想多久也想不明白呢?不就生二胎嘛!”

“我也不確定我要說啥。”我這樣回答她。但我很確定,生二胎應該是自己想生纔對,而不是爲第一個孩子添兄弟姊妹。

事後,我又回想我和她的對話。我並不是要耍嘴皮子,畢竟她來諮詢我這樣一個重要問題,生二胎不是小事。如果沒有合理安排好這件事,任何正常的女人都會被逼瘋的。

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孩子都值得我們去愛,但有時候真的無所謂對錯,生或不生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選擇。有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一旦你真正擁有了你才知道,就像我第二次懷孕的情形一樣。

對有些人而言,偶然事件發生了也不壞。另一些人則費盡心思地做計劃。還有一些人,計劃之中也有偶然。重要的是,在成爲母親之路上,無所謂對錯之分,這條路上偶然因素太多,你根本無法面面俱到。

本文內容來自哈麗特·勒納《媽媽的意義:孩子如何改變你的一生》,2018年1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心理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