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方物流的夥伴們,這兩年乾的尤為辛苦。因為大部分客戶在新一輪的招標中,除了關注價格以外,也對物流服務過程中的「體驗」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起碼要能做到貨物狀態的實時查詢

這種需求的提出,全是拜快遞的同行所賜。每一個消費者,包含我們所服務的甲方以及終端客戶,都很享受貨物在途時,可以實時查到運送狀態的感覺。這一點恰好滿足了人類天性中的掌控欲。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真好!

說到掌控,其實早在十年前,三方物流的夥伴們就已經開始在做這件事情了,主要是對運輸過程進行跟蹤。在我看來,這個跟蹤方式大致經歷了5個階段。

大家可以對照下自己的企業,在貨物跟蹤方面,信息化建設目前處於哪個階段

V1.0版,車輛+電話+Excel

接到新的運輸項目後,三方物流企業在設置人員的組織結構時,除了車輛調度、運輸現場之外,通常還要設一個特別的崗位——客服。這個崗位的主要職責就是跟蹤車輛的狀態、對影響時效的情況進行預警並協調解決、定期向客戶反饋,以及到貨前的預約。

跟蹤的方法就是,電話+Excel。Excel表中包含四個部分:基本的訂單信息,車輛和司機的相關信息,收貨客戶的聯繫人及聯繫方式,車輛位置信息。其中,第四部分的信息就是需要客服人員通過電話(座機)去詢問司機後填上去的。

車輛的在途信息,客服人員通常會按照終端客戶(即收貨人)的要求,比如,每天反饋幾次,反饋的形式是電子郵件、電話還是簡訊等。客服人員之間一般會按照不同的運輸線路進行分工,這種方式,除了便於三方物流企業內部考核之外,更重要的是,當客服人員和終端客戶的交流,達到一定時間以後,很容易建立信任度。

你懂的,關係好了,有很多事情就不那麼麻煩了,比如因為堵車導致車輛晚到時,只要提前跟終端客戶打個招呼,他們就不至於將此事投訴給你的甲方了。

要知道,投訴的結果會直接反應在甲方對三方物流企業的考核指標中,一旦月度的數據不達標,好一點的象徵性地罰款,嚴重的,直接按照當月的運費比例扣減,還有,如果連續幾個月不達標,直接給踢出局。

V2.0版,車輛+GPS+Excel

GPS又稱為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於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百度百科。

GPS技術的放開,給三方物流企業帶來了福音。把車輛的信息跟GPS終端(設備)的ID在電腦端做一次綁定,然後把GPS終端放到貨車上,就可以在聯網的情況下,隨時在電腦上查詢車輛的狀態了。

這個時候,客服人員的工作量就沒有以前那麼大,起碼不必每隔一個時間段給司機打電話。但查詢到的位置信息還是要錄入到Excel表中,定時向收貨端客戶反饋。

補充說明一點,這個階段的GPS終端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固定式,個頭大而且要連接在車載的電源上,也就是說,一旦車輛熄火,GPS終端就無法工作了;第二個階段是,移動式,這個時候的設備個頭已經變小了,外觀上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沒有屏幕的手機,充電一次,可以使用幾天,比固定式的方便多了。

V3.0版,車輛+GPS+TMS

運輸管理系統,英文縮寫「TMS」。

是一種「供應鏈」分組下的(基於網路的)操作軟體。它能通過多種方法和其他相關的操作一起提高物流的管理能力;包括管理裝運單位,指定企業內、國內和國外的發貨計劃,管理運輸模型、基準和費用,維護運輸數據,生成提單,優化運輸計劃,選擇承運人及服務方式,招標和投標,審計和支付貨運賬單,處理貨損索賠,安排勞力和場所,管理文件(尤其當國際運輸時)和管理第三方物流——百度百科。

簡單理解的話,我們可以把TMS當成是一個升級版的《車輛在途狀態跟蹤表》,當然,實際功能上,可要比一個電子表格強大多了。它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運輸調度和客服人員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數據的準確性。如何來理解呢?

比如,以前的操作模式下,客戶下單後,車輛調度首先要將訂單中的貨物信息和客戶信息篩選出來,粘貼到excel表中,然後,安排提貨車輛,並將司機和車輛信息更新到表格中,這些構成了V1.0版本中提到的那四個部分的前三項數據。此時Excel表就會從調度的電腦上傳遞給客服人員,客服人員更新完車輛的位置信息後,再分享給車輛調度,因為車輛在途的異常問題還會回到調度那邊去解決。

運輸管理系統通過系統內部設定的邏輯,可以直接對接客戶端(即貨主)的系統,使訂單直接傳輸到TMS中,另外,調度或者客服更新的數據可以直接做到在線共享,同時,系統可以直接根據三方物流公司或者客戶的需求,生成不同的報表,輔助管理者的工作。有關係統的功能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搜索。

咱們再說回到GPS和TMS的結合上。起初的時候,還是「兩張皮」,也就是,這兩個工具是獨立運行的。客服人員將GPS監控平台上查詢到的車輛的實時位置信息,更新到TMS系統中,這樣整個運輸管理系統的數據就相對完整了。

對於終端客戶而言,可以選擇繼續讓客服人員提供傳統的反饋方式,當然,也可以讓三方物流公司在TMS(是一個基於網頁的系統)單獨開一個用戶ID,這樣,客戶想查詢車輛的信息時,直接在電腦上使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陸進去就可以查詢了。

因為系統可以設置不同用戶的許可權,所以大家不必擔心有些核心的數據被客戶看到。

V4.0版,車輛+手機+TMS

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一些物流科技公司開始嘗試設計基於手機定位的TMS管理系統。他們跟國內的移動通信供應商合作,通過手機號,鎖定司機的位置,從而拿到車輛的位置,然後反饋給三方物流公司或者是終端客戶。

這些物流科技公司當時的出發點不錯,他們從移動通信供應商那裡共享到了手機的位置信息,同時,又將司機的手機跟GPS終端共享,較V3.0版本的費用確實有所降低。但好景不長,使用者的數量就由快速增長變成了緩慢增長。

為何?咱們簡單做個分析:

1)手機的信號在城市裡一般比較強,到了郊區甚至是山區就會變得弱,所以,手機信號的強弱直接就影響到定位信息的準確性;

2)需要司機下載專門的手機APP,才能使用此功能。有些司機只會開車,不懂怎麼操作,也有的司機不願意在手機上安裝此軟體,擔心個人信息泄漏。

3)終端客戶訂單呈現出「下單頻次多,單次下單量小」的趨勢。對三方物流而言,最大的影響就是,以前的訂單可以直接安排一個整車發運,現在總是裝不滿。

以前整車運輸時,因為中途不換車,通過定位車輛即可跟蹤貨物。而此時,零擔運輸,貨物至少要換3次車,再通過定位司機的手機號就變得非常繁瑣了,而且下載APP,司機也嫌麻煩。

V5.0版,貨物+?

至此,三方物流和物流科技公司的夥伴們應該看出來了,以前我們通過跟蹤車輛的那一套已經不行了,必須要回歸到貨物本身,對貨物進行跟蹤。

或許有人會提議,能不能把快遞公司的系統搬過來使用?按照我的理解,不太可能,為什麼呢?

咱們先了解下快遞的跟蹤系統的邏輯,在發出的快件上貼上一個唯一的條碼,然後,末端網點或者轉運中心通過掃描條碼、確認,讓系統在那一刻關聯到貨物的位置信息和時間。也就是說,快遞公司給我們的那個埠無法顯示貨物的實時位置。

那麼,回到我們三方物流的零擔運輸模式中,假設,客戶的訂單數量是200箱飲用水,如果讓我們在每一箱產品上貼一個標籤,再掃描,非常影響工作效率,而且貼標籤+掃描的動作要至少重複3次,難度可想而知。

再回過頭來看終端客戶的真實訴求,他們其實最想要的結果是:

1)主動權在自己手中。最好是想什麼時候查就什麼時候查,而且查到的數據是實時的(意思是客戶查詢的那一刻貨物的位置信息);

2)得到最真實的數據。客服人員有時會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故意向終端客戶反饋一個錯誤的信息,或者是給出一個不準確的信息。

看上去滿足終端客戶的這個需求有點難,但是,當我把客戶的真實訴求看了幾遍以後,突然有了思路,供各位圈內人士參考,也歡迎大家補充。

思路一,通過跟蹤貨物的裝載單元來跟蹤貨物。

前面說過了,因為訂單量變小,一輛大貨車裝不滿,所以,只能拼載運輸。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一些物流公司針對這個變化,設計了單元化運輸的模式。比如:中外運、商橋物流、宇鑫物流、壹站壹達、內蒙古遠征、山東宇佳等。

怎麼操作呢?在一個16.5米的貨車上,放上幾組小型的集裝箱,每個訂單的貨物跟集裝箱號關聯然後,對小型集裝箱進行跟蹤。

小型集裝箱的運輸載體可能會換,比如,幹線運輸時可能會使用165.米的貨車,但城市配送階段,就會使用6.8米的車型或者其他小車型,不管拖車怎麼換,裝載貨物的小型集裝箱一定是跟貨物一直在一起的,直到貨物交貨完畢。

這種方式,就是在小型集裝箱上安裝一個跟蹤器,跟TMS系統關聯起來,實現貨物的實時跟蹤。

思路二,傳統零擔模式下直接對貨物進行跟蹤。

這個怎麼理解呢,就是說,還是按照零擔運輸模式走,只不過,對於每一個訂單,都關聯一個可移動定位的電子設備,這個設備跟紙質訂單一起跟著貨物流動。

怎麼操作呢?該訂單下的貨物裝車完畢後,運輸現場將紙質訂單和移動定位的電子設備(事先已經將訂單號跟電子設備的編號在TMS系統內做關聯)一同交給提貨的司機,暫定是司機A。

司機A將貨物送至物流園發專線的貨站,貨物卸下後,專線車隊將貨物裝到幹線運輸車上,同時,司機A將紙質訂單和電子設備一同交給幹線運輸的司機B。

幹線運輸的司機B將貨物運送至目的地的貨站後(大家可以理解為轉運中心),將該訂單的貨物卸車,然後裝到當地的配送車輛上,同時,將紙質訂單和電子設備一同交給目的地城市配送的司機C,司機C負責將貨物運送至終端客戶處。

你看,這種方式,其實也能做到對貨物的實時跟蹤。

以上,希望對三方物流同仁的信息化建設之路有所幫助!

今天的話題,你怎麼看?

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你的觀點,你也可以,收藏此文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祝近安!

-作者-

馮銀川,85後,央企物流總監,天津大學MBA,馬拉松跑者。關注我,就是關注你自己。我一直在努力,願和你一起成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