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下午3點,肖文(化名)在展臺前等了六個多小時,還沒有聯繫到一位客戶。原本爲了方便談生意,他和同事在展臺放了一排桌椅,並擺上茶壺和紙杯,現在茶涼了,壺還都滿着。

肖文是一家工業大數據服務提供商的銷售經理,作爲參展商,他正在參加2019年工業互聯網峯會中內設的展覽,約5000平米的展廳裏,有數十家工業互聯網產品及解決方案企業的展臺,但參觀者不多。

隔壁會場卻是另一番景象。這是本屆峯會的主會場:除了2000個坐席都滿人,還有一百多人站兩旁聽講,四十多人坐地上聽,不到一百人倚牆站着聽。發言嘉賓除了工信部部長苗圩,還有華爲、電信運營商等工業互聯網的服務提供商,以及大型製造企業的相關負責人。

這樣的狀態從早上9點直到下午散場。當日開場一個小時後報名通道關閉,仍然有人在前臺要求進入,一位來自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預估3000人蔘會,結果報名超過了5000人。

在中國依靠勞動力優勢的企業正在減少,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提高效率以及淘汰低效的生產和銷售和管理方式,是實體經濟的新課題。最近兩年工業互聯網概念升溫,政策導向方面積極,2018年6月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下稱“《計劃》”),其中提到“2020年前,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雲”。

但爲什麼聽報告的多而談生意的少呢?

席地而坐

展會上,在肖文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其實有一位拿着宣傳單的人來參觀,但肖文主動上前搭話時,對方卻只聽不說。過後當被記者問及原因時,這個人說“不知道該談什麼,因爲不清楚自己的企業哪裏需要數字化改造,以及該從哪裏接入相關設備”。

現場多位來自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的人士告訴記者,儘管積極性很強,但除了作爲示範試點的大型企業,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還在學習和觀望中,對於工業互聯網,整體上沒有進入決策和購買階段。而這些企業纔是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的主力軍。

埃森哲201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僅有4%的中國製造業企業成爲“數字領軍者”,即成功地將數字化投入轉化爲了出色的經營績效。而大部分(58%)的企業在數字化投入和經營業績方面都表現欠佳。

如今,這些人士仍然會感到,中小企業對工業互聯網買單的意願不強。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很多企業對於如何運用工業互聯網產生商業價值,沒有清晰的概念,也就沒法對數字化應用達成共識。

“相關的會必參加,但還是沒學明白,企業該怎麼利用工業互聯網”,一位自稱來自鋼鐵廠的員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位員工在主會場席地而坐,邊聽邊記筆記。

上述員工告訴記者,自己是單位的技術人員,目前傳統行業正瀰漫着一種學習新興技術的氛圍,自己的企業也擔心落後,老闆督促他們來學。但他發現很多內容理論上行得通,具體到工業場景,或者不同行業之間,很難複製。

先活下去

邁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任開迅告訴經濟觀察報:“別說是製造業企業了,即便是很多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或諮詢公司,單靠自身力量,都很難把工業互聯網整個弄明白,因爲工業企業的個性化非常強,場景複雜。”

對此,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營銷官黃路川告訴記者,公司面向的中小企業客戶,很少主動提要上工業互聯網,他們更關心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將絕緣子的品控做好,如何提高線纜的通過率,但他們並不知道怎麼實現,這要求服務商針對不同的工業場景,爲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黃路川所在公司是由三一集團孵化的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公司。

任開迅認爲,另一個解決辦法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工業需求,由高校、服務商、製造業三方共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但這往往意味着企業要承擔先期成本。

上述鋼鐵廠員工告訴記者,雖然領導鼓勵學習,但也要求要從實際中看到效益,在沒有看到可量化的效益或者利潤時,還是保守實踐。即便有龍頭公司公佈的示範基地獲得效益,但自己所在的企業也負擔不起龍頭公司所投入的成本。

前述參觀肖文公司的製造業人士告訴記者,尤其在今年經濟環境並不樂觀,企業首先是要活下來,只有活得更好的時候,現金流充裕了,纔會考慮是否要投入到轉型升級中。

新課題

針對“活下去”的問題,黃路川稱,這不是大家對經濟悲觀或者樂觀,是企業家共同面臨的一種不確定性。他認爲,企業家做出的一個共性決策是,怎麼把現有的存量資產盤活,不加重資產投資又能擴充產能,這恰恰對工業互聯網形成了需求,和給黃路川們提出一個新課題,怎麼幫助工業企業面臨未來的不確定性。

嘗試解決這一“新課題”的並不僅僅只有龍頭公司,政策的力量也在參與其中。

在2018年6月,工信部一次性印發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兩份文件。在《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要求工信部、財政部、國資委,在2020年前遴選10家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並推動30萬家工業企業上雲。

2018年8月13日,工信部發布通知表示將進行一項針對工業互聯網的摸底調查工作,通知要求各地主管單位在所在區域組織20-30家代表企業填寫調查問卷,此後將視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在調研問卷中包括企業基本信息、工業互聯網網絡現狀、改造需求、投入費用和預期成效等。

一些地方政府走在了前面。

根據公開材料,2018年10月,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並公佈一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的企業名單,計劃一共用19903萬元支持超40家企業,其中包含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和大型製造業公司,其中也公司出現在了21日-22日的峯會現場,並分享轉型升級的實踐經歷。

對於政策支持、規劃指導所形成的局面,苗圩在在21日峯會演講中稱,工業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於石油石化、鋼鐵冶金、家電服裝、機械、能源等行業,國內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總數超過了50家,重點平臺平均連接的設備數量達到了59萬臺。


工業互聯網熱背後:爲何中小企業態度積極卻不買單?

i4CN(工業4.0中國-簡稱),是中國最系統化、最全面的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無人工廠領域的第三方諮詢公司。公司整合華爲、博世、騰訊、美的等專家,首家提供工業4.0整合方案,包括i4技術項目、i4四大管理體系、十大思想變革的三層金字塔式諮詢架構;能夠指導企業實施專業化的工業4.0變革和無人工廠規劃建設與運營管理。助力國家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宏偉藍圖。

工業互聯網熱背後:爲何中小企業態度積極卻不買單?

樑卓業 i4CN首席諮詢顧問中國工業4.0、智能製造、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專家,華爲ISC、IPD體系專家華爲ISC+項目組成員,智能製造標杆車間項目經理工業4.0十大思想變革、無人工廠建設體系首創人中山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雙MBA,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本科歡迎需要導入華爲ISC、IPD體系,實施工業4.0無人工廠的企業與i4CN合作。

(請搜索i4CN樑卓業老師相關課程視頻並進一步瞭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