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復甦,喜歡享受美食的小夥伴們一定不會在這個時候忘記喫野菜。野菜無污染、營養豐富、清新可口,是絕佳的食材之一。很多野菜都具有藥用價值,但是,野菜中毒事件也頻繁發生。

如何科學的享受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來看看專家的專業解讀。

我們都知道野菜是非人工種植的,它主要是靠風力、動物等傳播種子自然生長,可以說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野菜自然生長、營養豐富、清新可口,是比較好的食材。

野菜很多都有藥用價值,俗話說“偏方治大病”,野菜如果食用得當、對症,大多可視爲偏方。比如,薺菜能清肝明目,可治療肝炎、高血壓等疾病;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是糖尿病人的佳餚;苦菜可治療黃疸等疾病;野莧菜可治痢疾、腸炎、膀胱結石等疾病。

但是,這野菜可不是那麼容易喫的,首先要學會辨別,如果喫不對就有中毒的可能。

野菜中毒的原因

嫩芽有毒

有些植物的嫩芽有毒,要等它成熟以後纔可以食用,比如我們之前說到的黃花菜。

嫩芽成熟不能食用

有些食物它的嫩芽可以食用,但是等它成熟或較大的時候就不能食用了,比如灰菜。灰菜屬於山野菜,長大了不可以喫,小苗可以喫,但是也不能多喫,因爲灰菜中含有生物鹼,喫多了會引起人的輕微中毒,會引起日光性皮炎,人體會出現水腫、瘙癢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出水皰、血皰等情況。

疑似普通蔬菜,實則有毒

還有一些野菜,看起來像我們平時見到的普通蔬菜,但實際上是有毒野菜,比如野芹菜、野韭菜等。

中藥類植物要慎喫

中藥類植物不同季節、不同部位、食入多少都表現出不同的作用,如板藍根等。

食用野菜的注意事項

瞭解山野菜的相關知識

首先要掌握瞭解山野菜的相關知識,把握好食用量,不輕易食用自己不瞭解、沒有食用過的山茅野菜。

即使是可食野菜,根據品種的不同,食用方法也不相同。一些季節性採摘的野菜,如黃花菜、蕨菜等,由於採摘時間短、數量多,可以用開水燙煮去毒後,曬成乾菜長時間保存。喫野菜最起碼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無毒,遇有不認識或難以辨別的野菜,切不可盲目採食

野菜能吸附空氣中的塵埃和固體懸浮物,再加上春季是蟲卵復生的季節,因此,山茅野菜應徹底洗燙後再食用。

注意野菜採摘地

沒見過的,不知道的野菜,最好不要採摘和食用。生長在路邊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車廢氣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建議不要採摘。生長在化工廠河邊或附近的野菜,因化工廠排放的廢水中有毒物質含量較高,也不要採摘。

把握好用量

因爲野菜多爲寒涼性,脾胃虛弱者食用極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即使是正常體質的人,也不宜多食野菜。

部分野菜還含有可導致過敏的物質,特殊體質的人食用後易引起過敏反應,輕者面部、頸部及四肢外側等部位出現紅斑、丘疹、瘙癢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水皰、皮膚潰瘍和糜爛。因此,野菜不宜多食。

健康觀點

不同的野菜,中毒的表現也不一樣。一般野菜中毒症狀較輕,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爲常見。也有出現如頭痛、頭暈等神經精神症狀的。但如果是野生植物中毒,一般洗胃、催吐還不能緩解症狀,因爲野生植物中有毒物質作用快,極易入血吸收。因此,一旦發現中毒者,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舌尖上的安全(第2冊)》 程景民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