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只是相對的,現在很多傳統造車企業也曾經是行業的新人,而如今的新勢力也將逐漸變成老人。

  中國的汽車行業從來都不缺投資與合作,尤其是在造車新勢力紛紛冒出來之後,合作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了。最近的一次就是一汽和雲度。

  2月21日,雲度新能源與一汽轎車達成合作,雙方將結合企業自身資源,共同研製開發新能源乘用車。合作車型將藉助一汽轎車生產體系,進行差異化零部件開發,並通過雲度自身資質和銷售渠道進行銷售,有望年底投放市場。

  在“E車匯”看來,雲度新能源與一汽轎車的深度合作,與時下很多尋求代工廠的造車新勢力不同,而是一種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新的合作嘗試。

  都在謀求自身發展

  對於雲度而言,儘管背靠着福建汽車工業集團,但仍然是一家在2015年底纔剛剛成立的造車新勢力,在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上顯然不能算是很有經驗。

  更重要的一點是,雲度是最早推出量產車型的造車新勢力,車型產品線也最爲豐富,但是銷量卻一直很平淡。可以說,雲度亟需調整發展方向。

  與一汽轎車進行合作,雲度新能源能夠對於上下游供應鏈資源進行最優整合,從而去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在生產環節上更加從容,可以將品牌和銷售提升更大一個臺階。

  目前,一汽轎車正在尋求轉型,包括對於新能源汽車技術有升級需求。而云度新能源在技術上有自己獨到的地方,最核心的“三電”技術全部爲獨立自主研發。一汽轎車與雲度新能源進行合作,能夠進一步提升技術儲備,更有條理的推進新能源產品序列。

  當然,一汽的合作對象並非是雲度一家,如果從合作數量上來看,一汽是傳統車企裏與造車新勢力合作最多的。

  2018年以來,一汽先後與新特汽車簽署代工合作協議,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科力遠達成合作,佈局混合動力車型。還投資了拜騰汽車,未來雙方還將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

  這一系列合作的背後,我們可以看作是一種優勢互補。一汽在生產製造、採購端擁有強大的實力,甚至能夠解決如拜騰的生產資質難題,而拜騰、新特等,他們的創新技術和品牌理念也能夠助力一汽轉型。

  由過去兩年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關係的逐漸演變,“E車匯”大膽預測,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之間融合的將越發明顯,未來可能出現互爲供應商的局面。

  由競轉合的合作模式

  當然,目前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合作方式主要還是代工模式、投資模式、合資模式和收購模式四種。四種合作模式層層遞進,合作的程度也越來越深。

  代工模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江淮汽車代工蔚來汽車,海馬汽車代工小鵬汽車。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合作的ES8純電動SUV進展順利,並且已經確認其第二款車型ES6將繼續由江淮汽車生產製造。海馬汽車也爲小鵬汽車準備了5萬輛/年的生產能力,目前同樣進展順利。

  作爲最早一批新造車企業選擇的“捷徑”,“代工”模式更大的意義或許在於嘗試和探索,這一合作模式開啓了新舊造車企業開展合作的先河,同時體現了雙方願意“試水”的信心和決心,但也因此產生了許多想象不到的問題,畢竟沒有哪一家整車企業願意完全淪爲代工廠,所以這樣合作的進度和深度就可想而知。

  一汽參與了拜騰汽車的B輪融資,開啓了整車企業直接新造車勢力的先河,並且投資協議中還註明了未來雙方將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隨後,一汽又將旗下的一汽華利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拜騰汽車,助其取得生產資質。

  以投資爲主要形式的合作模式是繼代工模式之後,新老車企雙方展開合作的升級版本。值得肯定的是,願意成爲新造車企業的投資者,這體現出傳統造車企業對新造車企業的肯定和讚賞,願意用真金白銀支持和鼓勵新造車勢力。

  長安蔚來、廣汽蔚來是蔚來汽車分別與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都是爲了在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領域開展更多合作。另外,奇點汽車也與東風研究院和北汽新能源展開了多方位的合作,合作形式也是成立合資公司。

  與前兩種合作模式相比,新老車企的合資合作可謂開啓了一個新時代,也正式宣告了雙方踏上了融合發展的新徵程。

  造車新勢力收購傳統車企的形式最早是威馬汽車,在2017年底,威馬汽車爲了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就花費了11.8億元收購了大連黃海,隨後就快速推進了首款產品的落地。與此類似的還有電咖汽車收購西虎汽車獲得了SUV生產資質,車和家收購了力帆汽車獲得了乘用車和商用車生產資質。

  可以說收購模式與前幾種都不相同,造車新勢力收購傳統車企不爲別的,只爲獲得汽車生產資質。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新舊車企之間的界限會變得越來越模糊。開放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哪一方,都應該以更加開放合作的態度來面對彼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