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伊朗紀念伊斯蘭革命四十週年的活動達到高潮,全國數百萬人蔘加紀念活動,高喊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口號;伊朗政界和軍界領導人也紛紛發聲,向美國展示強硬態度。

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沒有沉默,他用自己最擅長的武器——推特,對伊朗伊斯蘭革命進行了攻擊,指那是伊朗“失敗的四十年”。

不過,細看伊斯蘭革命以來的伊朗以及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態度,人們也可以看出,特朗普的政策,正在促使伊朗強硬派得勢,伊朗外交或許更富有攻擊性。

慶祝伊斯蘭革命四十週年的伊朗民衆 (圖/theguardian.com)

【伊朗革命】

由宗教領袖霍梅尼領導的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是令人震驚和深思的重要歷史事件。

被革命推翻的巴列維王朝,是巴列維家族經過父子兩代經營,於1925年至1979年統治伊朗的一個君主立憲制政權。

在冷戰時期,巴列維王朝依靠西方的幫助,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並在冷戰對抗的環境下,將自己打造成西方不可或缺的地區盟友。

巴列維王朝也進行了一些經濟和社會該給,使得伊朗在一段時期內成爲中東不可忽視的經濟和軍事大國(當然,伊朗今天也是)。

不過,巴列維國王的改革讓宗教保守人士感到擔心,他的專斷和奢靡作風又讓知識分子感到不滿。

但即便如此,有研究者認爲當時的伊朗還是缺乏導致革命的常規因素。在1978年伊朗出現大規模遊行示威時,美國中情局(CIA)也判斷不會出現推翻王朝的革命。

但是,迅速蔓延的罷工和遊行迫使國王在1979年1月出國“長期度假”。兩星期後,時年76歲的宗教領袖霍梅尼結束15年的流亡生涯回國後,受到數百萬人的歡迎。隨後遊擊隊和叛軍擊敗終於王室的軍隊,巴列維王朝終結。經全國公投,當年4月份,伊朗成爲伊斯蘭共和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回看整個過程,人們發現,這是一次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主導的革命,是伊朗宗教人士反對西方價值和生活方式的革命,這在現代史上比較罕見。這次革命也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的巨大成功。

【推特攻擊】

革命成功後的伊朗,自然是反對美國的主要力量。伊朗至今也不承認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

美國和以色列歷屆政府也都把伊朗當成一個嚴重問題對待。特朗普更是主張把伊朗當成中東“首惡”對待。

在2月11日的紀念活動中,伊朗總統魯哈尼當衆稱特朗普是“蠢貨”,人羣則以“美國去死吧”的呼聲迴應。

特朗普呢?他用自己最拿手的武器推特對伊朗發起了進攻。

當天,特朗普發了一則推特,內容是“40年的腐敗,40年的壓迫,40年的恐怖。伊朗政權製造的只是‘失敗的40年’。飽受壓制的人民應該有更光明的未來。”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不僅用英文發了這則推特,還用伊朗官方語言波斯語發了這則推特。

主張對伊朗強硬、甚至不惜動武的特朗普的國安顧問約翰·博爾頓也應和老闆,發了推特,稱伊朗這40年是“失敗的40年”,並說伊朗政權應該改變政策,否則伊朗人民將會決定他們國家的方向,“美國將支持伊朗人民”。

在言語上互相攻擊,針鋒相對,特朗普政府和伊朗政權都沒有絲毫退讓的跡象。

特朗普和魯哈尼 (圖/cnn.com)

【成敗得失】

在這個針鋒相對中,曾經外界視爲比較溫和的伊朗總統魯哈尼,這次反美態度非常堅決。

這正是曾經令國際社會非常擔心的一點——即由於美國政府的政策,溫和的改革派,在伊朗國內遭受批評和質疑,不得不轉而強硬以生存。

實際上,在過去四十年中,“反抗外部勢力”是保守派爭取合法性和鞏固地位一個重要理由。

還在伊斯蘭革命成功的最初階段,伊朗政權曾有幾年“形勢危急”,但很快就在1979年10月和1980年先後發生美國人質危機、薩達姆的伊拉克入侵伊朗等事件,讓伊朗人“同仇敵愾”,政權也得到鞏固。

1997年,伊朗溫和派人物哈塔米當選總統,向西方釋放出和解信號。但由於“9·11”之後,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戰爭,從東西兩面威脅到伊朗的安全。小布什還把伊朗政權定爲“邪惡軸心”。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收到批評,伊朗和西方的和解也就停止。

強硬派的艾哈邁德內賈德擔任兩屆總統後,溫和派的魯哈尼在2013年總統選舉中獲勝,外界再次對伊朗走向溫和與改革燃起希望。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朗才能與安理會五大國以及德國和歐盟達成核協議。

但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翻臉退出核協議。本來伊朗的保守派對伊核協議就很不滿,美國退出後保守派就更有攻擊魯哈尼的理由。

這種情況下,魯哈尼政府也不得不再次做出強硬姿態,對美國進行反擊,否則在國內恐怕會更加被動。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伊朗和美國鬧得這個地步,實際上和特朗普的政策選擇有很大關係,或者說,是美國保守派選擇的結果。

本文爲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