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這詞兒,起初聽着挺新鮮,它預示着的多元化職業前景自然也收穫了不少欣羨。在知乎上一搜“斜槓青年”,跑出來的問題裹挾着各式各樣的答案,還真看花了眼。不同人對於“斜”的理解不同,也不少人跑錯了道,結果——“每樣都懂點,每樣又都不精”。

  回頭看這位絕對擔得起“斜槓”之名的特斯拉老總埃隆·馬斯克,雖然酸聲罵聲從來沒聽過,但人家有一句話真挺啓發人(也拉仇恨):“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罷了。”

  另一方面,別人眼裏一輩子沒白過活的安迪·沃霍爾,藝術家/記者/主持人/時空膠囊製造商,也倒是折騰得風生水起。花時間花金錢花精力把業餘愛好鑽研透徹,也沒啥毛病。

  還是那句大實話:斜槓是結果,不是原因。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些以日本創意圈爲圓心,得出的結果樣本。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職業拳擊手/建築設計師

  安藤忠雄在建築界出道前,是位靠職業拳擊謀口飯喫的窮小夥子,成名後“23 戰 13 勝 3 敗 7 平”的戰績也頻頻被各家媒體稱道。但他卻半路出家,用拳擊賺到的錢,換以腳步丈量世界。在旅行的過程中,安藤終於有機會親近各地風格各異的建築,而建築比拳擊,更文明。

  於是他靠着自學的本事,28 歲時創辦了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於是我們心馳神往的大阪住吉長屋、光之教堂、札幌“頭大佛”都相繼誕生。54 歲的安藤獲得了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並把 10 萬美元獎金捐贈予 1995 年神戶大地震後的孤兒。

   安藤忠雄作品:真駒內瀧野陵園“頭大佛”

  他被親切地冠以“沒文化的日本鬼才”,但不論是一本接着一本的建築論述或是前兩年的安藤建築展,我們都更關注他手下的鬼斧神工,而“文化”靠着不斷地吸納、實踐與反思,如今也成爲了他手中的武器。

  晚年安藤回憶起年輕時的拳擊生涯道:“一個人要像一個遊擊隊一樣,要時時刻刻跟社會抗爭。體制、學歷、官僚、慣例,這些都是渣,只有戰鬥到底纔是真的。”

  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服裝設計師/音樂人/空手道黑帶選手

  許音樂爲安慰劑的山本耀司,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開始試探起自己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辦過小範圍的演出,50 歲前後發行過多張個人唱片。在他看來,“天橋時裝和流轉的模特、奪目的燈光、佈景還有熙熙攘攘的人羣,是音樂作爲紐帶將他們捆綁在一起。”

  在老爺子的音樂裏,我們可以聽見平時銳利憤懣的山本耀司被樂器淌出的旋律揉順了性情,由呢喃吟唱道出自己對生活、性別或是社會的種種思考。他的音樂很純粹,沒有多少華麗技巧可言,如他的服裝一樣,不搶眼,但作爲安撫心緒的背景樂正好打動人。

  如果說服裝是山本耀司的面子(雖然他覺得衣服被美術館收藏這很羞恥),音樂則是他最內裏也最柔軟的部分。雖然他如此自嘲歌曲內容:“想說,要給你們看看很遜的山本耀司”,雖然音樂也僅作爲他調劑主業的一部分,但自 1999 年受邀客串阪本龍一聖誕音樂會後,老爺子還於去年底在東京爵士殿堂 Blue Note 成功舉辦了兩場自己的演唱會,整個藝文圈爲之激動。

   75 歲的山本耀司於 2018 年底在東京 Blue Note 的個人演唱會

  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廣播電視節目企劃製作/編劇/策劃/設計師/下鴨茶寮新主理人

  你知道嗎?榮獲第 81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入殮師》背後的編劇,與火遍大江南北的 Kumamon 熊本熊背後的設計師,是同一個人。

  樣樣都會且樣樣精通的小山薰堂,卻總說自己只是位“助人者”。他似乎總能將平淡瑣碎的日常點亮,讓平鋪直敘的故事回味深長。他很有趣,但“有趣”這個形容詞後一定藏着某種爲他人所想的共情。

  在他看來,自己的斜槓之途始於生活中看似無關的經歷與人——他們卻形成了一環扣一環的人生軌跡,正如他父親曾經對他說過的那樣,“人在不知不覺中就選擇了最佳人生”。

  16 歲的小山在廣播電臺打工,認識了劇組的一位工作人員,從而開始了劇本創作;27 歲時,因爲自己企劃的綜藝節目《料理鐵人》而認識了一位主持人,他就是後來《入殮師》的男主演本木雅弘;35 歲時收到了女兒的禮物,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而後這個情節攜帶着情感與溫度被放進了《入殮師》;38 歲時,他的小說《膠片》成爲了《入殮師》的創作原點;到了 45 歲,這一部《入殮師》斬獲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入殮師》劇照

  細膩如小山,他一直不願放過日常的驚喜,“決定好’今天的主題’,展開尋找與這主題有關的一日生活。這麼一來,看到、聽到的東西都和平常截然不同。”他在自己的作品《小山薰堂人脈學》中如此寫道。

  要問到底爲什麼這麼斜?看看他選擇工作的三個條件就知道大概了:是否爲嶄新的工作、是否爲好玩的工作、是否爲能讓人們感到幸福的工作。或許得再加上一條,總在用創意策劃的思維見招拆招。

  其餘便沒再設限,而是抱持着“以十年後理想中的自己爲目標,今天就踏出第一步吧”如此心態,努力地繼續工作與生活。

  北野武 Kitano Takeshi

  導演/演員/主持人/作家/藝術家

  要點名“斜槓青年”,就不得不提北野武。

   北野武在自導自演的電影《阿基里斯與龜》中飾演一位失落的畫家

  他稱帥氣的大人是:“不討好年輕人的傢伙。”

  他談堅強:“有時候我覺得是遲鈍。那個人很堅強地不屈服,我覺得那只是他很遲鈍而已。”

  在他的價值判斷裏,“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光是北野武的熱血金句,就足夠編輯一篇集合語錄了。

  他熱愛繪畫,雖然他母親並不喜歡看見他拿起畫筆,也認爲文學在生活裏沒半點用處——但這些卻都長成了北野武的長處。真正像模像樣地畫起畫來,是在 1994 年的那場車禍後,待在牀上太無聊了,索性找點事兒幹。沒想到這一畫,卻畫進了電影裏。《阿基里斯與龜》就直接講述了一位失落畫家的故事。

  而後法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館長主動找上門尋求辦展意願,而北野武爲展覽更是籌備了兩三年。他自己挖苦道“畫得還不如小學生”,於是將展覽命名爲《畫家的孩子》,卻意外破圈層受到巴黎小學生的追捧,順便刷新了觀展人數記錄。

   2010 年於法國巴黎的《畫家的孩子》展覽現場 Office Kitano Inc.

  除了靜態的繪畫,北野武還在展覽現場展出了自制的裝置、雕塑與遊戲,同時藉此表達了對動物的敬意、對工業革命的厭惡以及對藝術本身的熱忱。

  他對人生看得透徹,他的人生也正如他所言,辛苦卻也滾燙着。

  以上僅是斜槓青年的其中一瞥,一定還有許多或動人、或熱血、或勵志的故事等待着被書寫。斜槓也從來不是生活的目標,它只是自然而然地、由你成熟的專業思維也好、專精的興趣愛好也罷,發展出來的一道道拿得出手的成就。

相關文章